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秋毓

作品数:52 被引量:291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色谱
  • 8篇血液
  • 8篇氧化应激
  • 8篇液相色谱
  • 8篇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氨酸
  • 7篇液相色谱法
  • 7篇液相色谱法测...
  • 7篇色谱法
  • 7篇色谱法测定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尿毒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血液透析
  • 5篇尿毒症
  • 5篇枸橼酸

机构

  • 43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2篇朱秋毓
  • 35篇顾勇
  • 32篇丁峰
  • 31篇林善锬
  • 12篇俞茂华
  • 10篇游怀舟
  • 10篇郝传明
  • 9篇朱禧星
  • 8篇赖凌云
  • 8篇周莹
  • 6篇施雪枫
  • 6篇薛骏
  • 6篇许钟烨
  • 6篇卢燕雯
  • 6篇郑寅
  • 5篇刘骏峰
  • 5篇谢琼虹
  • 5篇杨妍姣
  • 5篇杨秀芳
  • 3篇谢琼红

传媒

  • 10篇复旦学报(医...
  • 9篇中华肾脏病杂...
  • 5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色谱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上海医学
  • 1篇2011中华...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全反式维甲酸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游离维甲酸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丁醇-乙腈-正庚烷-磷酸盐混合溶液提取大鼠血浆中的全反式维甲酸,用 HPLC 定量检测。色谱柱:Hypersil C_(18)(100 mm×2.1 mm,3μm);流动相:60 mmol·L^(-1)醋酸铵(pH 4.5)溶液,内含78%甲醇,用前经0.22 μm滤膜(Millipore,USA)过滤;流速:0.2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40℃。结果:全反式维甲酸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100 ng·mL^(-1),相关系数大于0.998;平均回收率大于94.9%;日内和日间的RSD 分别小于6.8%和11.3%;全反式维甲酸平均保留时间为(7.09±0.04)min,总分析时间少于8.2 min。结论:本法所需样本量低,预处理步骤简便,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工作之需。
卢燕雯忻箐朱秋毓李曼顾勇林善锬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全反式维甲酸血药浓度
局部枸橼酸抗凝时两阶段补钙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其在CVVH治疗中的应用
郑寅顾勇郝传明林善锬丁峰许钟烨朱秋毓刘骏峰谢琼虹周莹杨妍姣赖凌云游怀舟
红细胞膜蛋白酪氨酸残基的氯化修饰是尿毒症贫血的重要机制
朱秋毓游怀舟顾勇郝传明陈靖李海明尤莉丁峰
Bc-t IGF-1对NOD小鼠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目的:了解BctIGF-1是否能预防NOD小鼠糖尿病(DM)的发生并探讨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制.方法:4周龄时给NOD雌性小鼠腹腔注射(ip)BctIGF-17.5ug/Kg/d,连续应用2周(n=10);同时等体积生...
刘芳俞茂华朱秋毓颜怡谦朱禧星
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鼠脑谷氨酸脱羧酶活性被引量:1
1999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建立了鼠脑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的测定方法.方法快速,灵敏.总分析时间为9min.γ-氨基丁酸的最低柱上检测限为50fmol.天内及天间相对标准差分别小于4.3%和9.8%.测得CAD最大催化速率为0.723nmol/min/mg蛋白.讨论了最佳衍生化pH及色谱条件.
朱秋毓俞茂华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活性鼠脑HPLC
血浆白蛋白中胱氨酸和精氨酸是主要的氧化剂攻击基团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攻击对白蛋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组,尿毒症患者为实验组,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和羰基为氧化应激指标。先对各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进行评价,随后从各组分离、纯化出白蛋白,再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的AOPPs,及羰基水平约为正常人的2倍(P<0.01)。同正常人相比,尿毒症患者水解出的 17种白蛋白氨基酸组成大部分低10%左右,其中胱氨酸和精氨酸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基酸的普遍损失是影响血浆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胱氨酸和精氨酸是自由基攻击的两个主要靶基团。
卢燕雯朱秋毓丁峰顾勇林善锬
关键词:氨基酸类羰基高级氧化蛋白产物
高级氧化蛋白产物的主要成分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为何种蛋白氧化产物并进行表征。方法羰基用于评定AOPPs中的氧化蛋白。天然血浆测得其蛋白浓度后,先按定义测定其AOPPs水平。血浆随即经超滤膜超滤、PBS清洗后制得血浆-AOPPs。排阻色谱法用于分析定量单个蛋白中的羰基水平。另用氯仿对血浆进行脱脂。脱脂产生的馏分同样进行羰基水平等的测定。结果无论是天然血浆、脱脂血浆或是氯仿脱脂产生的沉淀中,尿毒症患者的AOPPs和总羰基水平始终明显高于正常人。HPLC分析证明血浆白蛋白不仅具有最高的羰基水平,而且也是唯一一种在正常人和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脱脂主要去除的是纤维原蛋白和一种未明大分子蛋白,这2种蛋白的氧化程度均较低。结论白蛋白是AOPPs的主要构成成分,而其它蛋白占 AOPPs的构成比例较小,特别是IgG。
丁峰朱秋毓顾勇林善锬
关键词:尿毒症氧化应激高级氧化蛋白产物羰基
牛初乳短链IGF-Ⅰ抑制NOD小鼠胰岛炎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01年
刘芳俞茂华朱秋毓颜怡谦朱禧星
关键词:胰岛炎NOD小鼠免疫调节
谷氨酸脱羧酶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预防NOD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了解谷氨酸脱羧酶 (GAD)对非肥胖糖尿病 (NOD)小鼠的 1型糖尿病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用猪脑GAD和不完全弗氏佐剂 (FIA)混合后给 4周龄雌性NOD小鼠腹腔注射 (32例 ) ,同时单独注射等量FIA作为对照组。 8周龄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加速糖尿病。每周测定体重、血糖 ,糖尿病形成 2周或 2 0周龄处死小鼠后测定血清C 肽、GAD抗体(GAD Ab)和脾组织T细胞亚群 ,观察胰腺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2 0周龄时 ,FIA对照组的糖尿病总发病率为 73 .6 8% ,而GAD组仅为 6 .2 5 % (P <0 .0 1) ,发病时间也明显延缓 ;GAD组的胰岛炎症分数较FIA组明显降低 ,且炎症程度减轻 (P <0 .0 5 ) ;GAD组的C 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的GAD Ab阳性率无明显差别 ;FIA组的脾脏T细胞以CD+4 亚群为主 ,GAD组则CD+8亚群比例增高 ,CD4 /CD8比值显著下降 (P <0 .0 1) ;免疫组化也表明FIA组胰岛浸润淋巴细胞为CD+4 T细胞 ,而GAD组胰岛CD+4 细胞明显减少 ,且局限于胰周。结论 猪脑GAD有预防NOD小鼠胰岛炎和糖尿病发生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小鼠缺陷的CD+8T细胞亚群有关。
刘芳俞茂华朱秋毓周俊淇杨秀芳钟慈声朱禧星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T淋巴细胞亚群非肥胖糖尿病
复用滤器对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溶质清除率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复用滤器对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溶质清除率、安全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8例稳定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分别接受初用和复用滤器的后稀释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测定透析开始后20 min和整个治疗时间的透析液侧及血液侧溶质清除率。全血培养法测定透前、透后、透析开始后20 min滤器前后细胞因子产生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前、透后血浆及透析液中总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含量。结果 两组透析开始后20 min及总治疗时间内透析液侧及血液侧小分子物质清除率相似,但复用组β2-微球蛋白(β2-m)吸附清除率明显低于初用组,透析液侧清除率则显著高于初用组。复用组透析液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初用组,两组透前、透后维生素E水平无显著改变,但透后总抗坏血酸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复用组透析后脱氢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比例较透前明显下降。全血培养法显示,两组彼此之间及透前、透后及透析开始后20 min滤器前后细胞因子产生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初用组及复用组透析中临床症状以及透析后体温无明显差异。结论复用滤器不影响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的溶质清除率,但可增加白蛋白丢失;虽然复用滤器对血液炎症因子产生细胞的激活程度与初用组相似,但有增加氧化应激的危险。
丁峰顾勇朱秋毓薛骏崔丽卿朱建国林善锬刘晖
关键词: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清除率氧化应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