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军 作品数:29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了 16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清 IGF1水平和 1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清的 IGF1水平 ,且把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清 IGF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分别为 (2 5 .39± 13.32 )μg/ l和 (4 8.0 2± 33.4 3)μg/ l,(P<0 .0 5 ) ;但其冠状静脉窦血清 IGF1水平明显高于其外周静脉血清 IGF1水平 ,分别为 (4 4 .17± 15 .5 8)μg/ l和 (2 5 .39± 13.32 )μg/ l(P<0 .0 1)。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 IGF1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r=0 .5 37,P<0 .0 5 )。结论 朱志军 黄元伟 朱建华 陈君柱关键词:冠心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静脉窦 复苏犬心肌损伤机理的研究 1998年 目的 了解复苏犬心肌损伤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利用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模型,施行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室颤前及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犬血心肌肌钙蛋白T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 ①犬复苏后1h起血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高于室颤前水平(P<0.01)。②犬复苏后即刻起肿瘤坏死因子就显著高于室颤前值(P<0.01)。③心肌肌钙蛋白T和肿瘤坏死因子血浓度间存在正相关(r=0.5911,P<0.01)。结论 ①复苏犬存在急性心肌损伤。②在复苏犬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起重要作用。 朱志军 杨兴易 陈学云 赵良 程普新 景炳文关键词:心肌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T 肿瘤坏死因子 复苏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2003年 目的 为了研究冠心病发病的机制.方法 测定了16例正常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且把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冠脉造影的血管病变支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IGF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27.23±15.48μg/L和48.02±33.43μg/L,P<0.01);且在冠脉造影血管病变支数增加时其血清IGF1水平下降变得更加明显.结论 IGF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朱志军 黄元伟 朱建华 张芙荣 邱原刚关键词:内科学 冠心病 冠脉造影 双Amplatzer间隔封堵器套叠术关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再通一例 2009年 患者男性,36岁。2002年5月因心悸就诊,外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示右心房内径增大,右心室内径26.0mm,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12.0mm,彩色多普勒示左向右分流,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5mmHg(1mmHg=0.133kPa)。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2002年6月13日在外院行房缺介入封堵术, 任森根 施红 周菲 张宏 朱志军 陆洪江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术后再通 套叠 肺动脉收缩压 左向右分流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D40L浓度,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组与对照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脂质含量,分析不同脂质含量患者的血清sCD40L浓度差异。结果 SA组、UA组、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UA组、AMI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达到(7.03±1.22)mg/L,UA组次之[(3.59±1.09)mg/L]。不同脂质含量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985,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浓度与血管内脂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6,P<0.05),随着脂质含量的增加,血清sCD40L浓度升高。结论血清sCD40L含量与冠心病患病、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以及血管内脂质含量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杨耀 孙翔 朱志军 张迎军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心绞痛 基于DAWGAN-GP的磁共振图像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Wasserstein生成式对抗网络(De-aliasing 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with Gradient Penalty,DAWGAN-GP)的磁共振图像重构算法,该方法利用Wasserstein生成式对抗网络代替传统的生成式对抗网络,并结合梯度惩罚的方法提高训练速度,解决WGAN收敛缓慢问题.此外,为了有更好的重构效果,我们将感知损失,像素损失和频域损失引入至损失函数中进行网络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对比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磁共振图像重构算法,基于DAWGAN-GP的磁共振图像重构方法具有更好的重构效果,可获得更高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和更好的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 袁子晗 蒋明峰 李杨 支明豪 朱志军关键词:磁共振 图像重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为了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机制。方法 对 2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6例正常人测定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和一氧化氮 ( NO)水平 ,并与临床分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IGF-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分别为 2 6.2 2± 2 0 .2 3 μg/ l和 48.0 2± 3 3 .42 μg/ l,P<0 .0 5 ) ;且 IGF- 1水平与临床分级呈负相关 ( r=- 0 .43 7,P<0 .0 5 )。 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分别为 5 8.0 6± 13 .5 7m m/ l和 74.3 5± 2 4.86mm / l,P<0 .0 5 ) ;IGF- 1水平与 NO水平呈正相关 ( r=0 .45 5 ,P<0 .0 1)。结论 IGF- 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可能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降低 朱志军 黄元伟 徐根银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原发性高血压 一氧化氮 双Amplatzer间隔封堵器套叠术式关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再通一例 <正>患者男性,36岁。2002年12月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12mm;食管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连续中断19m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先天性房间... 任森根 施红 周菲 张宏 朱志军 陆洪江文献传递 细胞外基质硬化通过PLCB2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2019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硬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病理和生理硬度细胞外基质中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的RNA-seq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和富集通路.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病理和生理硬度细胞外基质对HCASMC中磷脂酶C-β2(PLCB2)表达的影响.采用平板划线和小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验证PLCB2对HCASM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差异表达的基因在Gβγ信号通路(P<0.001,FDR=0.17)和PLC-β介导Gβγ信号通路(P<0.001,FDR=0.12)中显著富集,其中PLCB2基因显著上调.PCR[(4.95±0.27),P<0.001]和Western blot[(2.96±0.13),P<0.001].病理性硬化基质培养的HCASMC中PLCB2显著上调.干扰敲低PLCB2能够抑制细胞外基质硬化对HCASMC的促迁移作用.结论病理性细胞外基质硬化通过上调PLCB2促进VSMC迁移. 阎岩 史承勇 朱志军 丁雪燕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 迁移 新蝶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201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新喋呤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20例)和16例正常者,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者的血清新蝶呤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新蝶呤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治疗后,稳定性心绞痛组新蝶呤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并无明显变化,而且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升高更明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诱导或加剧病变冠脉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蝶呤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朱志军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新蝶呤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