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胸腔
  • 8篇胸腔镜
  • 6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3篇食管肿瘤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电视胸腔镜
  • 2篇胸腔镜辅助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1篇电视胸腔镜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卫生高等...

作者

  • 12篇童继春
  • 12篇毛小亮
  • 12篇朱征
  • 7篇吴奇勇
  • 7篇张科
  • 6篇袁卫东
  • 6篇翟光地
  • 5篇陈栋
  • 5篇王勇
  • 5篇张明
  • 4篇王烨铭
  • 4篇殷亚俊
  • 1篇程羽青
  • 1篇黄晓燕
  • 1篇刘平
  • 1篇袁凯
  • 1篇钱农
  • 1篇袁俊强

传媒

  • 5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4年
背景: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是食管癌根治术后较为罕见但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目的:通过对6例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病例的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索该并发症的预防及诊疗。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共收治了6例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患者,其中保守治疗3例,手术1例,支气管带膜支架置入2例。结果与结论:1例保守治疗患者由于瘘口较大.身体条件较差。因肺部感染、恶液质术后早期死亡,其余5例均成功治疗.出院后随访存活4-68个月(其中2例仍健在)。提示早期诊断和治疗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王烨铭朱征毛小亮陈栋王勇童继春
关键词:食管癌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4月113例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腔镜联合手术62例(腔镜组),行右胸、上腹二切口,或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治疗51例(开胸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住院费用。结果 2组肿块均无明显外侵,均为T3期以下病变。腔镜组和开胸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0.5±38.0)min、(301.0±34.7)min(t=1.377,P=0.171),术中出血量为(200.8±61.1)ml、(210.8±49.3)ml(t=-0.941,P=0.349),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4±2.8、13.2±2.5(t=-1.461,P=0.147),术后住院时间为(11.9±2.0)d、(12.5±2.1)d(t=-1.553,P=0.123),并发症发生率为19.4%(12/62)、25.5%(13/51)(χ2=0.611,P=0.434),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4.5±0.3)万元vs.(3.4±0.3)万元,t=17.790,P=0.000]。结论针对T3期以下的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能达到完全的肿瘤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未明显延长,临床操作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奇勇童继春王勇翟光地袁卫东毛小亮张明张科陈栋朱征袁凯袁俊强
关键词:食管癌胸腔镜腹腔镜
胸腔镜辅助安置心外膜起搏器手术1例报道
2012年
起搏器通常是将电极放置在右室心内膜下,导线经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置于锁骨下。然而,在一些心脏手术后,伴有心内分流、静脉通道障碍及患儿身材过小等情况下常需要安置心外膜起搏器[1]。
翟光地童继春毛小亮吴奇勇张明张科朱征殷亚俊王勇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其中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51例,传统开放手术90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围术期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开放组死亡2例,腔镜组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各组间无差异;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右胸上腹、左胸弓下、左胸左颈三组略长;术中出血量腔镜组较各组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各组间无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两组术后近期生存率无差异。结论:微创食管癌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可靠。
朱征童继春毛小亮吴奇勇袁卫东张科王勇
关键词:食管肿瘤胸腔镜
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螺旋CT检查,进行血管重建,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螺旋CT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共有187支桥血管成像,其中乳内动脉移植血管50支,静脉移植血管129支,桡动脉移植血管8支。50支乳内动脉移植血管中,6支有不同程度狭窄;129支静脉移植血管中,48支有不同程度狭窄;8支桡动脉桥中2支有不同程度狭窄。本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同期作了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105支移植血管血管,造影结果与CT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2.7%。检出有移植血管血管病变的27例患者中,22例有临床症状;另有3例有症状的患者,螺旋CT检查未发现有异常。结论:作为一种微创伤检查方法,64排螺旋C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的理想的方法。
吴奇勇王勇钱农童继春翟光地袁卫东毛小亮张明张科陈栋朱征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4排螺旋CT冠状血管造影术随访
胸腔镜下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3例被引量:6
2015年
袖状肺叶切除术已成为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随着腔镜技术的提高,胸腔镜逐渐被应用于袖状切除,首例全胸腔镜下袖状肺叶切除术于2002年由Santambrogio等完成。此后,世界范围均见零星的病例报道。然而,因该术式手术难度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开展较为局限。本科在前期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基础上,自2012年5月—2014年10月共施行3例胸腔镜下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现总结报告如下。
毛小亮童继春朱征王烨铭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为心肌梗死的中长期研究及完成一些疑难的、需要反复进胸的心肌梗死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方法:取8~11个月龄健康家猪,体质量30 kg左右,氯胺酮、吗啡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给氧。取右侧斜卧位,胸骨左缘第3肋间切口长约3.0 cm,于上一肋间腋前线处取一约1.5 cm切口置光源。进胸后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显露钝缘支,5-0 prolene无创缝扎,术毕鼓肺排气拔除胸引管,同时关胸。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同时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该方法可以完成急性、亚急性、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模型猪能长期存活,生存率高,术后易于长期饲养。结论: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能更好地完成猪心肌梗死模型。
童继春翟光地黄晓燕吴奇勇刘平程羽青张科朱征张明袁卫东毛小亮陈栋王勇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心肌梗死模型
钛网钢板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临床上将生长在胸廓深层组织,包括骨骼、骨膜、肌肉、血管、神经等,但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的肿瘤称为胸壁肿瘤,可呈胸腔内、胸壁外或双向生长.此类疾病发病率低,但组织来源复杂,病理类型多,治疗上以手术为主.部分胸壁肿瘤切除后会导致大块胸壁缺损,此时需行胸壁重建.本文回顾7例胸壁肿瘤切除后应用钛网钢板胸壁重建的手术过程,现报告如下.
王烨铭毛小亮殷亚俊朱征陆佳伟童继春
关键词:胸壁肿瘤胸壁重建
DSA引导下置入纵膈引流管对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食管癌、贲门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出现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并发症者共8例,经DSA引导下置入纵膈引流管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殷亚俊毛小亮童继春朱征王烨铭
关键词:贲门癌胸内吻合口瘘DSA
管状胃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制作管状胃技术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50例食管癌患者在本院行电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术。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3~71岁,平均(59.8±6.12)岁。其中28例采用传统胸腔胃缝缩技术,22例采用管状胃技术,食管床径路47例,胸骨后径路3例,均行颈部吻合,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肺不张、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等,管状胃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P<0.05),其中肺不张(P<0.05)发生率低于胸腔胃组患者,而其余并发症发生率较胸腔胃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朱征童继春王勇毛小亮吴奇勇翟光地袁卫东张科
关键词:管状胃食管肿瘤胸腔镜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