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荣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修志
  • 6篇志学
  • 6篇方志学
  • 5篇通志
  • 5篇通志馆
  • 4篇视域
  • 4篇民国
  • 3篇研究述论
  • 3篇述论
  • 3篇方志文化
  • 3篇编纂
  • 3篇编纂工作
  • 2篇地方志
  • 2篇独立学科
  • 2篇学科
  • 2篇学问
  • 2篇民国年间
  • 2篇建国
  • 1篇新论
  • 1篇熊希龄

机构

  • 10篇广东外语外贸...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9篇曾荣
  • 1篇吕志奎
  • 1篇王书慧

传媒

  • 4篇中国地方志
  • 2篇中国减灾
  • 2篇上海地方志
  • 1篇中国宗教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沧桑
  • 1篇广西地方志
  • 1篇巴蜀史志
  • 1篇广东史志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创新路径被引量:7
2018年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七轮机构改革,期间经历了从内部整合到系统整合、从机构整合到制度整合、从政府上网到网络治理、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演进路径,并在组织、功能、制度和技术层面推动政府机构以及这些机构组合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治理转型与创新,实现了从渐进改革到整合治理的逻辑演进。本文回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轨迹和主要成就,深入挖掘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转型的理论精髓与思想内涵,旨在为新时代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吕志奎曾荣
民国通志馆修志经费来源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民国时期政府官方主导修志的模式,决定了各地通志馆修志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而频繁更迭的政局与变动不已的时局,导致修志经费保障不稳定,经费短缺问题普遍存在,这促使通志馆人士拓展经费来源,并通过自行筹措、社会劝募等方式,推动修志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民国通志馆修志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与总体状况,反映了乱世修志背景下地方志编纂经费的演变趋势,彰显了修志经费在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曾荣
关键词:地方志通志馆
民国广东省志编修考述
2015年
民国年间,广东省政府三次设立省志编修机构,组织人员开展省志编纂工作。朱庆澜、许崇清、邹鲁等先后主持修志工作,梁鼎芬、温廷敬、朱希祖等也相继负责具体编修事宜。他们通过征访志料、制定篇目与厘定体例等方式,实现编纂方法与修志理念的鼎故革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近代方志的转型。学界关于民国广东省志编修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综观各方关于民国广东省志编修的记载,在机构的成立与停办时间、修志人员与成书情况等方面存在诸多舛误与分歧。本文则依据广东省通志馆档案,对比、刊正年谱、日记、报刊、文集等,拟对民国广东省志编修的历史作一梳理,并就相关史实予以考证。
曾荣王书慧
关键词:民国年间编修考述修志工作编纂工作编纂方法
瞿宣颖与上海市通志馆的筹备
2016年
瞿宣颖作为上海市通志馆筹备委员会专任委员,积极拟定志料征集办法,有效开展志料征集活动,并致力于《上海史表长编》的编辑,大力提倡《上海年鉴》的编纂,为通志馆筹备工作取得实际性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瞿氏参与筹备上海市通志馆的曲折经历,反映了“乱世修志”的艰辛与不易,进一步揭示了近代修志的复杂历史面相。
曾荣
吴宗慈总纂《江西通志稿》与近代方志文化的构建
2021年
吴宗慈于抗日战争时期临危受命,担任江西通志馆筹备委员会主任,主持通志馆创办工作。江西通志馆成立后,吴宗慈作为馆长兼志书总纂,克服抗战时局动荡和战后社会经济凋敝的重重困境,以制度建设保障修志工作的正常开展,以讲求"方志之有实体效用"促进方志体例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构建近代方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力推动了近代方志的转型与发展。
曾荣
关键词:方志文化
融合与认同 方志文化与宗教中国化
2016年
在历代方志编修的漫漫长河中凝练形成的方志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且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
曾荣
关键词:修志编纂工作历史借鉴
'抗战建国'与'保存文献'--'乱世修志'视域下的民国四川省通志馆研究
省通志馆创办于我国知识制度鼎革、社会剧烈变动时期.以四川省通志馆为切入点,考察时人以"抗战建国"和"保存文献"为宗旨开展省志编修的历史,旨在探索传统修志理念的转变与近代方志的革新,...
曾荣
关键词:通志馆地方志编纂工作
建国初期毛泽东关于方志文化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毛泽东善于从包括方志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历史智慧,在他的带动下,包括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方志文化的发展,并且强调地方志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推动了全国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热潮的出现。当前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方志文化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过程,深入探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读志用志的历史经验,既是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曾荣
关键词:毛泽东方志文化
民国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的创设与运作被引量:1
2016年
1932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一改政府官方主导省志编修的历史格局,借助中山大学优势教学资源,通过志料征访、篇目制定与体例调适等举措,开启了近代中国大学修志的先河。通志馆同人朱希祖与温廷敬因修志理念分歧产生体例之争,随之而来的人事变故使得通志馆的运作波澜起伏。校长兼馆长邹鲁倡导编纂适应时代的省志,开创性地将学术研究纳入修志实践,推动了志书的编纂进程,促进了编纂方法与修志理念的革新。民国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创设与运作的曲折历程,反映了社会剧变背景下修志理念、学术思想与人事关系等的交织纠葛,折射出近代方志转型的复杂历史真相。
曾荣
清末民初边疆危机中的“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纠葛及社会思想变迁被引量:2
2018年
清末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中俄外蒙问题、中日满蒙问题、云南片马事件等边疆危机接踵而至,清廷却奉行"秘密外交"政策,对"国民外交"实施严厉打压。基于清政府外交"不足恃"的社会认知,国民在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驱使下,积极探索"外交之主体何在"问题,并主动承担外交"主体"责任。民国肇建之时,国家社会根基尚未稳固,俄英两国分别扶植外蒙、西藏"独立",边疆危机日益深化。国民一改"外交之主体"地位,充当政府外交"后盾",并强化"监督政府之责"。清末民初中国边疆危机中"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的纠葛,表面上是外交"主体"地位的转换,实质则是国民对政府认同与否的表达,折射出近代中国边疆危机中社会思想的深层变动。
曾荣
关键词:边疆危机政府外交国民外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