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128H指数:5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贡市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了解自贡市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方法2008年至2012年对自贡市城乡30所中小学校共17348名年龄在7~17岁中小学生采用二检法进行脊柱侧弯普查,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查17348例7~17岁中小学生,其中男9757例,女759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89例,发病率为0.5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发病率的高峰出现在16岁,女性发病高峰出现在13岁。结论自贡市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率为0.51%,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值得关注,有必要在自贡市建立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监测中心,对自贡市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随访。
- 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詹俊杰刘佳
-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
- 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李威李威赵宜莲章荣章荣周蜜娟曾祥斌牟杨
- 关键词:脑卒中肩痛
- 不同非手术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医疗体操、手法治疗、矫形支具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3年9月通过特发性脊柱侧弯普查发现及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80例,分为医疗体操组(30例)、手法治疗组(25例)及矫形支具组(25例),医疗体操组采用自编医疗体操进行干预,手法治疗组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综合性手法进行操作;矫形支具组应用矫形支具进行干预;疗程9~12月。观察并比较三组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Cobb角分别为:医疗体操组(17.00±8.00)°,手法治疗组(20.15±7.75)°,矫形支具组(11.86±5.07)°。医疗体操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矫形支具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而手法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治疗后医疗体操组与手法治疗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矫形支具组与手法治疗组之Cobb角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医疗体操组与矫形支具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编医疗体操、矫形支具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
- 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刘佳詹俊杰
-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医疗体操手法治疗矫形支具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5
- 2014年
- 目的:应用步态分析,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
- 李威曾祥斌章荣李文兰牟杨罗亚玲张嵩明俊儒
-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 自贡市城乡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调查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贡市城乡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状况,为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从自贡市整群抽取31所中小学校共17 348名学生,采用二检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脊柱侧弯检查,采用SPSS 17.0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及Cobb角的城乡差异。结果 11 383名城镇学生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弯69例,检出率为0.61%;5 965名农村中小学生发现20例,检出率为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5)。主弯Cobb角城镇学生患者为(17.43±6.52)°,农村学生患者为(14.29±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结论城镇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Cobb角均高于农村学生。应以城镇学生为重点,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 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詹俊杰刘佳
- 关键词:脊柱弯曲患病率
- 神经松动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观察组(n=12)。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同时运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w后采用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治疗4 w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0.01),且观察组MAS、ROM和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0.05)。结论神经松动术配合康复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和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 牟杨罗亚玲曾祥斌李威章荣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