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平福

作品数:12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底栖动物
  • 4篇大型底栖动物
  • 3篇社鼠
  • 3篇人工湿地
  • 3篇围垦
  • 2篇动态特征
  • 2篇湿地
  • 2篇鼠类
  • 2篇滩涂湿地
  • 2篇气体分子
  • 2篇千岛湖岛屿
  • 2篇群落
  • 2篇种群
  • 2篇种群数量
  • 2篇种群数量动态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相机
  • 2篇国家自然保护...
  • 2篇分子

机构

  • 1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方平福
  • 11篇鲍毅新
  • 8篇章书声
  • 5篇叶彬
  • 5篇王艳妮
  • 2篇刘军
  • 2篇张旭
  • 2篇沈良良
  • 2篇李海宏
  • 2篇任鹏
  • 2篇王华
  • 2篇龚堃
  • 1篇刘超
  • 1篇刘金亮
  • 1篇于明坚
  • 1篇丁平
  • 1篇魏德重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兽类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特征
2009年7月至11月以及2010年3月至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通过对社鼠种群数量变动、更新率、居留时间以及气候对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探讨在陆...
张旭鲍毅新刘军沈良良章书声方平福
关键词:种群数量动态千岛湖岛屿
文献传递
漩门湾不同类型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漩门湾围垦后自然滩涂湿地和不同利用方式人工湿地7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和受扰动情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两个区域中进行了为期两周年8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两周年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41科63种;第一周年为47种,其中自然滩涂湿地41种,人工湿地14种;第二周年为58种,其中自然滩涂湿地50种,人工湿地10种,人工湿地的物种数明显少于自然滩涂湿地。采集到的物种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分别为32种和23种,各占总物种数的50.00%和37.10%。两周年的年均栖息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在生境间从高到低依次为,年均栖息密度第一周年HS>GT>HH>RL>SC>NY>SK,第二周年GT>HS>HH>SC>NY>RL>SK;年均生物量第一周为HS>RL>HH>GT>NY>SK>SC,第二周年是HS>HH>RL>GT>NY>SC>SK。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表明,两周年7种生境3种多样性指数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工湿地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相对于自然滩涂湿地偏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人工湿地大于自然滩涂湿地。聚类和排序的结果表明,围垦使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滩涂湿地受到的干扰程度较轻,而人工湿地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大。围垦改变了潮滩高程、水动力、盐度、沉积物特性,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造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围垦结束后的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任鹏方平福鲍毅新李海宏王华龚堃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周年变化围垦人工湿地群落特征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黑麂活动节律被引量:69
2012年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动物在不同时间内的活动强度及变化规律(原宝东和孔繁繁,2011)。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麂属(Muntiacus),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分布范围十分狭小,目前该种群仅存于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4省,且栖息地成小种群岛屿状分布(盛和林,1987)。
章书声鲍毅新王艳妮方平福叶彬
关键词:活动节律黑麂红外相机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2009年7月至11月以及2010年3月至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通过对社鼠种群数量变动、更新率、居留时间以及气候对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探讨在陆桥岛屿环境下社鼠种群数量动态的规律。结果显示:两岛种群数量均是上半年数量处于高峰,而下半年数量较低,超过环境承载力可能是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岛屿环境对社鼠数量季节消长的影响与陆地环境有所不同;两岛社鼠的种群更新率均较低,这也说明在缺乏迁入和迁出的陆桥岛屿上,仅仅依靠出生和死亡来完成种群的更新,其种群更新率是较低的。根据对社鼠居留时间的研究,两岛上社鼠的生态寿命有可能只有一年左右,这比以往研究认为社鼠的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明显缩短,这可能与陆桥岛屿较特殊的生存环境有关;月平均气温处于10—22℃对于社鼠种群的维持和增长是有利的,当月平均气温超过22℃时,似乎对社鼠种群是不利的。高温而少雨,可能是导致夏季社鼠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张旭鲍毅新刘军沈良良章书声方平福
关键词:种群数量动态千岛湖岛屿
漩门湾围垦区外滩涂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及其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围垦后滩涂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及其变化,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漩门湾围垦区外滩涂湿地3种生境进行了8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3种生境各选2条与海岸线垂直的带状断面,各断面布设5个样点,每个样点均选取4个样方,用定量采样器采集泥样。两周年定量采集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9种,隶属5门5纲29科。依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anktophagous group,Pl)、植食者(Phytophagous group,Ph)、肉食者(Carnivorous group,C)、杂食者(Omnivorous group,O)和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 group,D)5个功能群。结果表明,互花米草草滩(HH)各功能群的物种数分别为6、10、13、6、5种,共计40种;自然光滩(GT)分别为4、8、12、11、6种,共计41种;红树林泥滩(HS)分别为5、8、12、7、4种,共计36种。两周年3种生境内Pl和Ph始终为主导功能群,其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且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是Pl>Ph。对两周年各生境功能群的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周年中3种多样性指数在生境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周年中S在功能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第1周年H'、J在功能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第2周年H'有极显著差异,J有显著差异。
龚堃鲍毅新任鹏方平福李海宏王华
关键词:功能群大型底栖动物围垦互花米草
滩涂湿地和人工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的比较研究
底栖动物是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底的水生动物类群,其群落决定着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许多重要的生态过程。近年来,随着滩涂沿海的开发,人为干扰已成为造成底栖动物群落剧烈改变的重要原因。围垦作为人为干扰的一个重要方面,...
方平福
关键词:滩涂湿地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
红外相机技术在鼠类密度估算中的应用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4 hm2(600 m×400 m)样地中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布置20台红外相机,监测样地内的鼠类密度。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引用物理学中气体分子碰撞率原理,在不对鼠类进行...
章书声鲍毅新王艳妮方平福叶彬
关键词:标志重捕法
文献传递
温州天河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被引量:7
2013年
2009年7月—2010年5月分4个季度对温州天河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取样调查,利用生物量、能量和Brey的经验公式计算了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为(7.2264±0.8766)g.m-2,能量平均值为(44360±4373)J.m-2,年平均去灰生物量为(6.51±0.79)g(AFDW).m-2,年平均生产力为(7.71±0.96)g(AFDW).m-2.a-1和年平均P/B值为(1.18±0.07);其中以中潮带的次级生产力最高,高潮带次之,低潮带最低;随着潮间带季节变迁,生物量和能量在高潮带和低潮带上变化规律一致,而中潮带季节变化不一致。分析表明:季节和潮区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变异的2个最重要因素;由于这2个因素的单独和交互作用,使得温州天河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变化既有一定的规律,又呈现出变化程度不一致的复杂格局。
方平福章书声鲍毅新魏德重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潮间带
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2
2014年
2010年4月~2011年1月期间,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调查和研究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d多样性和口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光滩的植物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盐角草(Salicorniaeuropaea)、白茅(Imperatacylindrica),~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aherniflora)滩涂的植物优势种是互花米草、芦苇和小蓬草(Conyzaca—nadensis);2011年1月光滩和互花米草滩涂的鸟类都是以环颈鹆(Charadriusalexandrinus)和长嘴剑鹆(Charadrius placidus)为主要物种;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底栖动物都以短拟沼螺(Assimineabrevicul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为主要物种。光滩、互花米草滩涂、养殖池塘、蓄淡水水库和观光农业园生态系统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5个生态系统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漩门湾部分滩涂被围垦形成池塘、蓄淡水水库和观光农业区的过程中,其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天然光滩低且种群密度减小,同时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卢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也发生较大变化。此外,与光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互花米草滩涂的动植物群落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和冬季底栖动物群落的Ot多样性减小;互花米草滩涂的鸟类和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的O/多样性大于光滩。由于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和食物链构成等的善异,游门渣国家湿地公同内各牛杰系缔的动槽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名样件存存一市蒡异.
刘金亮赵洪方平福项长友刘超鲍毅新丁平于明坚
关键词:维管植物底栖动物鸟类人工湿地国家湿地公园
基于亲权鉴定的千岛湖社鼠家群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特征研究
2016年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对浙江千岛湖两个岛屿上的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并采用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两个岛屿的社鼠种群进行家群分析和亲权鉴定,探讨了社鼠家群的亲缘关系特征。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位点能可靠地对两个岛屿社鼠种群进行亲权鉴定,A岛已确定亲缘关系的71只社鼠分为12个家群,家群中的个体数最多达到19个,B岛已确定的49只社鼠个体共分为11个家群,家群中的个体数最多达到14个。家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表现为配对繁殖的个体对间亲缘系数最小,揭示了社鼠倾向于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异性作为配偶。家群中雄性后代个体之间与雌性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相比,两岛表现情况相反,该结果暗示两岛屿上社鼠扩散行为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计算与同一雄性(或同一雌性)交配的个体间的亲缘系数,发现两个岛屿上的社鼠在与不同异性交配时也存在选择性,即避免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异性作为混交的对象。
叶彬鲍毅新王艳妮章书声方平福
关键词:社鼠微卫星位点亲缘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