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雅琴
- 作品数:48 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居家癌性疼痛管理模式在患者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居家癌性疼痛管理模式在癌痛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院内信息随访平台并运用于临床。选取59例患者为对照组,55例患者为观察组。由以护士为主导的随访团队对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对观察组以信息平台为依托,结合电话随访进行癌性疼痛随访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基础疼痛评分和24 h内爆发痛次数、服药依从性、随访工作落实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疼痛评分、24 h内爆发痛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团队工作落实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居家癌性疼痛管理模式能更好地落实随访工作,从而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证癌性疼痛控制效果。
- 谢李孩章小飞戴雅琴叶美珍裘文娟
- 关键词:癌性疼痛随访管理信息平台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管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总结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管理的真实体验,为开展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CNKI、VIP等数据库,纳入所有描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管理时的心理活动的文献,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运用Nvivo 11.0软件整合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49个研究结果,形成14个新类别,得到3个整合结果,包括疾病改变生活、学习共存、创伤后成长。结论护士应关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患病后的改变,发挥医联体的作用,指导患者与导尿管共存,做好正确的膀胱管理,引导患者反思生命的意义,加快患者创伤后成长。
- 陈珊珊贾勤林根芳裘丹英戴雅琴周琴李俊高萍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
-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护理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患者,在彻底手术清创的基础上,采用保持伤口有效对位冲洗,引流通畅,保持抗生素的有效输入,加强营养,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15例早期伤口感染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感染伤口的顺利愈合。
- 戴雅琴贾勤朱红英
- 关键词:胸腰椎伤口感染冲洗引流
- 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防控体系在静脉血栓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研究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防控体系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托护理信息化平台,设计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VTE数字化防控体系并应用于VTE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运行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从护理管理系统收集的数据作为运行前的基础数据,2019年1—11月收集的数据作为运行后的数据。观察运行前后VTE风险评估及时率、VTE评估准确率、VTE预防措施执行率、VTE预防健康知晓率方面的差异。同时监测运行前后11个月VTE发生率护理敏感指标监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运行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防控体系进行静脉血栓护理质量管理后,VTE风险评估及时率、VTE评估准确率、VTE预防措施执行率、VTE预防知识知晓率均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行后VTE发生率为0.05%,明显低于运行前的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防控体系应用于VTE护理质量管理中,能优化VTE防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VTE护理过程质量,降低VT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王莉萍林根芳戴雅琴张丽丽陈肖敏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数字化防控体系护理质量
- 护患合作型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对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为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开展护患合作型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收集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不能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因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计划并实施对策,包括:①统一功能锻炼的指导标准,评价标准。②完善功...
- 戴雅琴贾勤傅丽琴邵婷
- 关键词:腰椎病人依从
- 文献传递
- 智慧护理交互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4
- 2018年
-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构建智慧护理交互系统,解决了临床护士的手工重复工作和跨空间沟通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一种准确、直观的信息显示方式和沟通渠道,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智慧护理交互系统是护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强化科学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 陈肖敏戴雅琴姚惠萍
- 关键词:护理工作护理信息系统触摸显示屏
- 全膝置换患者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康复锻炼对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全膝置换 30例分成两组 ,对照组 1 5例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康复组1 5例实施康复护理 ,指导并督促进行康复训练 ,分别在 2周与 3个月观察、随访 ,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康复组术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能明显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戴雅琴章水娟
- 关键词:全膝置换康复锻炼关节成形术
- 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4
- 2021年
- 目的:分析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接受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Berg平衡量表(BB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干预组HSS、BB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增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肌力,改善平衡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且不会增加患者额外的疼痛。
- 李俊贾勤戴雅琴于红英李晓雅周琴陈珊珊高萍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
- 不同物理方法预防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使用药物抗凝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不同物理方法: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穿戴梯度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和IPC+GCS,预防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C组、GCS组与联合预防组各70例,入院后IPC组患者采用抗凝药物联合IPC抗凝治疗,GCS组患者采用抗凝药物联合穿戴梯度弹力袜抗凝治疗,联合预防组患者采用药物联合IPC+GCS抗凝治疗预防DVT。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第7天分别检测并记录3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浓度和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的发生。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术后第7天联合预防组与IPC组、GCS组之间总DVT和肌间DVT发生率、血浆D-D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近端DVT、远端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使用药物抗凝的基础上联合使用IPC+GCS与单独使用IPC或GCS抗凝治疗相比能够显著降低骨盆骨折术后早期血浆D-D浓度和下肢肌间DVT的发生率。
- 戴雅琴张骏傅丽琴邵婷
- 关键词:骨盆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
- 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术后患者康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踝关节损伤后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本体感受性均受到破坏,导致平衡、协调能力、空间位置觉判定能力均下降,踝关节损伤后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恢复,长期可能出现结构不稳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两三个月内很难痊愈,即使痊愈,会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本文就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易小燕贾勤戴雅琴戴雅琴戴雅琴叶梦圆吴佳云
- 关键词:踝关节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