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朝晖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雪灾
  • 1篇灾后
  • 1篇生态学
  • 1篇人工林
  • 1篇林分
  • 1篇林分改造
  • 1篇林分结构
  • 1篇林木
  • 1篇结构特征
  • 1篇冰雪灾害

机构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戴朝晖
  • 2篇苏志尧
  • 1篇区余端
  • 1篇刘刚
  • 1篇李镇魁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种人工林的结构特征及林分改造对策被引量:7
2009年
对广东省大岭山桉树、马尾松、马占相思三种人工林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林分结构特征并提出林分改造对策。三种人工林的立木密度分别为1 268,2 232,1 524株/hm2,随着径级的增大,立木数减少。群落种群的频度级分布均为A>B>C>D=E=0。垂直结构明显,层间植物种类多,林下植被丰富。除草本层外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这三个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比较接近,而且和自然条件下的广东亚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基本相符。林分结构特征表明三种人工林受到的人为干扰少,林分改造效果较明显,从演替的角度看,这三种林分有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展的趋势。
戴朝晖叶永昌朱剑云刘颂颂苏志尧
关键词:人工林林分结构林分改造
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冰灾后林木受损的生态学评估被引量:42
2010年
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对2008年初南方冻雨冰雪灾害对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造成的损害情况做了研究。对12个优势种和亚优势种的受灾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对不同径级和不同地形因子下林木抵抗冻雨灾害的差异做了对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受损程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径级差异和地形级差异。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比多数亚优势种受害更严重;各树种抗冻雨灾害能力以山茶科和樟科的种较强,而壳斗科的多个种,如米槠、栲(C.fargesii)受灾较为严重;林木的受损比例随着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增加而增大;在未受灾的各级林木中,超过70%的个体集中在最小一级径阶(1-5cm)。χ2检验显示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对林木受损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坡位上升,林木受损程度逐渐加重,上坡位的林木受损比例最大,下坡位最小,这可能与随着坡位升高,迎风面降温效果更迅速有关。对于坡向和坡度而言,位于半阳坡的林木受灾比例显著高于半阴坡,位于坡度级III(15°-25°)、IV(25°-35°)、V(35°-45°)上的林木受灾最严重。该研究结果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保育和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的冰雪灾害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森林恢复和演替、乡土阔叶树种的选育及森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志尧刘刚区余端戴朝晖李镇魁
关键词:冰雪灾害地形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