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祯 作品数:23 被引量:16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政治法律 更多>>
ASP-RNAi对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基因表达的影响 滕旭 徐维祯 房勇 马延秀 李迪 谷鸿喜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基因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YMDD基因变异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首先HBV 6个主要基因型(A^F)特异性多引物用巢式PCR法对175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清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分析,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标本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在175例标本中B、C、D基因型阳性率分别为9.1%、88.6%、2.3%;103例标本发生YMDD变异,YMDD总变异率、B、C基因型标本YMDD变异率分别为58.9%、62.5%5、8.1%;HBV B、C两基因型间的YMDD的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例B基因型YMDD变异的标本中,有2例发生YIDD变异;其余8例发生YVDD(YMDD+YVDD)变异;68例C基因型YMDD变异的标本中,有44例发生YIDD(YMDD+YIDD)变异、24例发生YVDD(YMDD+YVDD)变异;HBV B、C两基因型间的YMDD不同变异类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年,HBV YMDD变异率为58.9%;HBV B、C基因型标本间发生YMDD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B、C基因型标本基因变异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P<0.05)。 李迪 穆锦江 徐维祯 李桂秋 房勇 谷鸿喜关键词:乙型肝炎 基因型 拉米夫定 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初探 被引量:3 2011年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既紧密联系基础医学又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桥梁学科,对学生今后开展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把人才培养转为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育人体系上来,通过探讨对教学思想、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努力探索和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 王燕 商庆龙 徐维祯 魏兰兰 凌虹 钟照华 谷鸿喜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 哈尔滨市21804名在监狱羁押和劳教所收教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确切了解哈尔滨市监狱羁押和劳教所收教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今后制订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哈尔滨市21 804名上述人员进行了HIV感染情况调查。结果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32‰,平均年龄30.86岁,均为男性;传播途径为异性性接触、单采血浆和静脉吸毒;受教育程度低,无正当职业。结论虽然监狱羁押和劳教所收教人员HIV感染者检出率较低,但加强对该人群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管理、HIV抗体的监测和控制不容放松。 张敬东 温迎春 许呜 刘婷 徐维祯 刘宏杰 王莉莉 朱鹏 高占杏关键词: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YVDD耐药株及YMDD野生株稳定表达细胞系建立及鉴定 2019年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拉米夫定YVDD耐药株及YMDD野生株稳定表达细胞系。方法利用携带有HBV拉米夫定YVDD耐药株或YMDD野生株的全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稳定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BV抗原表达情况;FT-PCR检测HBV DNA载量;FH-PCR-MC验证细胞株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测序分析细胞株内HBV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成功建立HBV拉米夫定YVDD耐药株和YMDD野生株稳定表达细胞系;第1、10、30代细胞株HBsAg和HBeAg表达稳定;第30代细胞内及上清中HBV DNA载量高于10^4copies/mL;耐药株变异类型为YVDD;测序显示,细胞基因组携带的HBV耐药株基因存在A1762T/G1764A/rtM204V/rtL180M/rtV173L的多位点联合变异。结论成功建立HBV拉米夫定YVDD耐药株和YMDD野生株稳定表达细胞系,即HepG2-HBV/CV和HepG2-HBV/CM细胞,为筛选抗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有效药物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徐维祯 谷鸿喜 郝美丽 马延秀 李皓乐 汪颖楠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YMDD 基础医学七年制学生毕业实习的模式探索 2012年 毕业实习是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的学制特点和学生素质,结合医学微生物学的专业特点,从课题选择和实施以及毕业考核标准等方面,对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采用了课题组支持和个性化的讨论式实习指导,发挥七年制学生优势、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商庆龙 苑立军 钱钧 徐维祯 张凤民 凌虹 钟照华 谷鸿喜 嵩钰佳关键词:教学改革 黑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YMDD变异与基因型、BCP区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YMDD变异与基因型、HBVBCP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收集的245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多重PCR法检测HBV的基因型;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HBVYMDD变异及变异类型;巢式PCR法扩增HBVC基因区,测序分析BCP位点变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BVYMDD野生株、变异株中,基因型B、C、B与C混合型分别为8.8%、89.2%、2.0%;6.3%、93%、0.7%,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的差异。HBVBCP的变异率在YMDD野生株与变异株分别为69.6%、76.9%,无统计学的差异。在HBVYMDD野生株中,HBVB基因型BCP的变异率22.2%,C基因型BCP的变异率73.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YMDD变异株中,无统计学的差异。在YIDD、YVDD变异株HBVBCP变异率分别为83.0%和64.6%,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在HBVYMDD野生株中,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更易发生BCP变异;YMDD变异株中,BCP变异率在B、C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BCP变异在变异类型间(YIDD、YVDD)存在统计学差异;与YVDD变异株相比较,YIDD变异株易发生HBVBCP的变异。 秦辉 程险峰 滕旭 徐维祯 房勇 谷鸿喜 李迪关键词:HBV 拉米夫定耐药株 YMDD变异 基因型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致瘤病毒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2017年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as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源于真细菌和古细菌中CRISPR/Cas系统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机制研究。该技术利用特异性向导RNA识别靶点基因,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对其切割,并通过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端连接完成对目的 DNA的编辑。某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或潜伏于组织中而无法被彻底清除,从而引起持续性感染。本文参考2013年以来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相关研究报道,重点综述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并概括其作用于这些病毒的有效靶点。 王玉 徐维祯 钟照华关键词:病毒 靶向3D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2019年 本研究旨在筛选抑制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3D聚合酶表达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并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以抑制CVB的3D聚合酶表达。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3D基因的RNA干扰序列及相应的对照组序列,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一对,合成shRNA序列。退火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LVTHM-3DshRNA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后,将重组正确的pLVTHM-3DshRNA与psPAX2、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并鉴定其对CVB3 3D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LVTHM-3D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收获了包装后的慢病毒,病毒滴度为5×10^(7 )TU。感染HeLa细胞和BALB/c小鼠后,3D聚合酶表达量下降。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慢病毒Lenti-sh3D,其能有效下调CVB 3D聚合酶的表达,为进一步抗CVB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闫碧莹 徐维祯 钟照华关键词:B组柯萨奇病毒 短发卡RNA 慢病毒 利用RV—IgG标准品对风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风疹病毒的IgG标准品(RV—IgG)进行定量ELISA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以测定风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血凝抑制(HI)抗体的保护浓度,并验证试剂盒的准确性。方法RV-IgG标准品和10对风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的定量ELISA试验;风疹病毒血凝素的粗提以及血凝试验;RV—IgG标准品的血凝抑制试验测定其血凝完全被抑制时RV-IgG浓度。结果将RV-IgG标准品稀释为8个不同浓度梯度做定量ELISA,所测得的浓度值与已知浓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对风疹疫苗免疫前后人血清抗体浓度进行比较,免疫后血清抗体浓度显著升高(t=2.151,P〈0.05);风疹病毒血凝素的凝集效价为1:128,RV-IgG标准品血凝抑制效价为1:32,对应的HI抗体浓度为25IU/ml。结论实验结果证实血清中风疹病毒HI抗体保护浓度为25IU/ml;风疹疫苗初次免疫后血清抗体保护性阳转率可达到80%。 赵冠棋 程喆歆 陈曦 王燕 徐维祯 王华庆 谷鸿喜关键词:风疹病毒 血凝抑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