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增
- 作品数:2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透析企业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法律风险
- 2012年
- 企业在进出口商品归类时面临申报不实的法律风险,该风险源于商品归类的技术性和制度性困难。申报不实作为行政违法行为,与归类差错的区别在于其构成要件应包含主观过错。企业可提出归类差错而非申报不实的抗辩,并利用预归类、商品归类行政复议及申报不实行政复议等防范和救济途径。
- 徐振增
- 关键词:申报不实过错
- 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策论研究
- 实践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推进行政调解工作,是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两项重要的阶段性工作。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对进一步推进河北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调解工作,提出了相关理论解析和对策性意见。
- 宋迎军哈伯先刘艳梅徐振增付文明
- 文献传递
- 论反垄断法的实施环境
- 2005年
- 一项法律的实施,不但要有完备的正式制度,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美国反垄断法得到良好实施的原因,不但在于其反垄断法律的完备,更在于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社会文化。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施反垄断法的良好环境,但可以通过政府的主导加以完善。
- 刘晓辉徐振增
-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反垄断法实施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法
- 破产法设置劣后债权的问题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中国破产法设置劣后债权的法理依据在于,区分不同债权人地位、债权性质等因素以实现公平偿债,适应破产原因采"停止支付"判断标准致破产财产清偿普通债权后仍有剩余的可能性,回应公司法引入"衡平居次原则"和金融法中次级债券之需要;可行性在于劣后债权与公共政策的弱相关性。破产法应将除斥债权转为劣后债权,认可约定劣后债权,规定股东利润支付请求权及衡平居次原则下的母公司债权等具体劣后受偿类型,并限制劣后债权人权利,完善相关程序性规定。
- 徐振增宫艳艳
- 关键词:破产法
- 依法执政理念在中国的奠基——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探讨
- <正>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依法执政"。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
- 杨亚佳徐振增
- 文献传递
- 理论内涵与规范功能——民法典法人定义之解析与建议被引量:4
- 2006年
- 法人定义涵纳了法人本质、团体性特征等重要理论问题,并具有标示立法政策、提供法人判断标准等规范功能。民法典应摒弃传统法人定义,修正发展“有机体说”作为法人本质理论,将法人“团体性”定位为“人与财产的有机结合体”,以“权利能力”揭示法人人格的伦理和法技术基础,并以新法人定义确立法人登记的同时辅之司法确认审查法人资格的新机制。
- 徐振增
- 关键词:权利能力
-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土地补偿费的法律机制
- 2017年
- 为保护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土地补偿费的法律机制极为必要,应确立尊重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益原则与民主议定原则,并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财产权逻辑确定分配主体为集体成员会议,分配对象为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分配标准需区分所征收的是否为承包到户土地,并由集体成员会议选举产生分配委员会以执行分配决议,同时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前置程序,以为农民个体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
- 徐振增
- 关键词:法律机制基本架构
- 论土地补偿款村级分配法律机制的构建
- 我国当前尚未形成土地补偿款村级分配的完整法律机制,现有理论尚不能对补偿费分配产生有效的指导,村民自治的失范需要国家适当介入,因而构建村级分配法律机制极为必要。分配中应遵循集体与个人利益相平衡原则及民主议定原则等。应明确和...
- 徐振增
- 文献传递
- 民主政治视野下的网络实名制——基于当前网络后台实名注册管理制度的再思考被引量:11
- 2012年
- 网络实名制关涉民主政治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匿名性为民主政治的基础性条件,其与虚拟性网络相契合,有力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网络实名制将削弱民主政治的基础性条件,对公民表达权产生不当限制,更有消弭网络的政治安全、促进人全面发展和"权力分散化"等优势,韩国经验也说明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实施实名制的条件。在目前后台实名注册的管理制度上,构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是实现网络安全与推进民主政治的有效之道。
- 徐振增
- 关键词:民主政治匿名性网络政治参与
- 论台湾残余土地一并征收制度——兼及对大陆立法之启示
- 2014年
- 中国台湾地区残余土地一并征收制度之价值在于,被征收人土地仅部分被征收致残余部分不能有效利用时,赋予被征收人向主管机关申请一并征收残余土地之请求权,以保障其财产权益,并实现地尽其利。申请符合法定要件的,主管机关有突破比例原则一并征收残余土地的法定义务。该制度对大陆解决征收中的"边角地"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启示在征收立法中应以请求权保障和规范被征收人主体地位,以同时避免公权与私权之滥用,并将合理分配土地价值损益问题纳入统一的立法考量中。
- 徐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