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泽斌

作品数:50 被引量:1,24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5篇玉米
  • 17篇杂种
  • 17篇杂种优势
  • 13篇玉米群体
  • 13篇自交
  • 13篇自交系
  • 12篇育种
  • 10篇种质
  • 9篇玉米自交系
  • 8篇配合力
  • 7篇玉米群体改良
  • 7篇杂交
  • 6篇杂种优势群
  • 5篇玉米育种
  • 3篇性状
  • 3篇玉米杂交
  • 3篇杂交种
  • 3篇种质扩增
  • 3篇种质资源
  • 3篇轮回选择

机构

  • 30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国际玉米小麦...

作者

  • 45篇彭泽斌
  • 27篇刘新芝
  • 14篇张世煌
  • 10篇李新海
  • 8篇田志国
  • 5篇袁力行
  • 5篇李连城
  • 5篇李明顺
  • 5篇傅骏骅
  • 4篇白丽
  • 3篇陈彦惠
  • 3篇田志国
  • 2篇谭静
  • 2篇番兴明
  • 2篇田志国
  • 1篇李竞雄
  • 1篇孙俐严
  • 1篇杨峻芸
  • 1篇黄长玲
  • 1篇陈宗龙

传媒

  • 11篇作物学报
  • 8篇作物杂志
  • 6篇玉米科学
  • 4篇2000'玉...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会玉...

年份

  • 1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4类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2000年
以唐四平头系统、Lancaster系统、Reid系统和旅大红骨系统的代表性自交系为材料 ,完全双列杂交 ,分析各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 :系统间杂交后代的产量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普遍高于系统内杂交后代 ;不同杂交模式的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均因性状不同而有所差异 ,单株粒重的超亲优势以 L× R、唐× L、唐× R较高 ,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以 L× R、唐× R。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张兴华韦继兴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杂交模式配合力
玉米群体改良诸方法的配套应用被引量:5
1993年
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很多,总的可分为四类。(1)目测鉴定法(混合选择);(2)测交鉴定法(包括半同胞选择、全同胞选择相互轮回选择、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改良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1和2);(3)自交鉴定法(目前主要有S1选择法、S2选择法);(4)复合鉴定法(主要有半同胞-S1联合家系鉴定法和改良半同胞-S1联合家系鉴定法)。
彭泽斌刘新芝
关键词:玉米育种
玉米杂种优势与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
双列杂交、NC-Ⅱ和分子标记(RFLP、SSR、RAPD) 分析表明,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可概括为3个杂种优势群和5个亚群.第一个杂种优势群为国内种质(Dom),目前由四平头和旅大红骨两个亚群组成,第二群是Lancaste...
张世煌彭泽斌袁力行李新海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种质扩增
文献传递
玉米杂种优势与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
具体说来就是春播玉米区的旅大红骨×Lan,夏播区的四平头×PN。南方玉米产区正 在形成当地的杂种优势群和模式,以当地种质×外来种质为主要特征。这三个主产区的杂种优势模式可进一步概括为本地种质×外来种质,而且符合马齿型×硬...
张世煌彭泽斌袁力行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种质扩增
文献传递
玉米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自交系杂优利用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0
1996年
利用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中有代表性的自交系为材料,对旅群、Lan群杂优利用模式中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Lan杂优模式的产量杂种优势强,潜力大;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与行粒数、穗长的较高杂种优势具有密切关系;群间杂交种的穗行数、穗粗、千粒重保留了高产亲本的优良性状。并讨论了各性状的基因作用类型。
陈彦惠彭泽斌刘新芝张传贞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配合力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玉米群体的改良被引量:14
2004年
对MZZ3(改良中综 3号 )、MZZS4 (经 4轮MS1改良的中综 4号群体 )完成了 2轮改良半同胞 (HS)相互轮回选择。结果表明 ,两群体以籽粒产量为主要选择目标 ,经两轮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 ,与各测验种间的测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都获得了逐轮提高。测交组合产量每轮增益 (ΔG)在 2 85kg hm2 (5 .5 % )到 6 88kg hm2 (13.0 % )之间。同时 ,两群体ΔG都以MZZS4C2×MZZ3Cn和MZZ3C2×MZZS4Cn最大 ,其次为掖 4 78×MZZ3Cn、P178×MZZ3Cn及黄早四×MZZS4Cn、丹 340×MZZS4Cn ;杂种优势每轮增益 (ΔG)在 193kg hm2 到 4 2 1kg hm2 之间。两群体一般配合力均得到了显著改良 ,MZZ3从C0的 - 5 17提高到C2的 5 10 ,MZZS4从C0的 - 5 0 9提高到C2的 4 94。同时 ,两群体间的特殊配合力也逐轮提高。不仅如此 ,还改良了群体与测交种 (含同类种质 )的特殊配合力。从特殊配合力的获得量看 ,MZZS4C2×MZZ3Cn、MZZ3C2×MZZS4Cn最大 ,其次为掖 4 78×MZZ3Cn、P178×MZZ3Cn及黄早四×MZZS4Cn、丹 340×MZZS4Cn。杂种优势、测交组合产量的变化与配合力完全一致。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可同时改良群体S1、S2后代的产量 ,MZZ3每轮群体S1后代获得 10 2 %的增益 ,S2后代获得 12 .7%的增益 ;MZZS4每轮群体S1后代获得 11.8%的增益 ,S2后代获得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关键词:玉米
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现状的评析被引量:69
1998年
分析我国生产上主要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不难看出掖单系列品种的崛起.打破了我国杂交玉米生产长期由Mo17、黄早四、自330和E28主宰的局面,形成六个主要自交系(加上掖478与丹340)共同主宰.但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障碍,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征集、整理和利用,尤其要重视地方种质资源和外来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一些优良种质资源的重复再利用.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应逐渐改变过去那种高产大穗型的育种目标,注重耐密植、耐肥水、抗倒、抗病品种的选育.同时,对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看法.
彭泽斌刘新芝
关键词:玉米杂交育种种质基础
唐群×Reid群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分析被引量:11
1996年
以唐四类群和Reid类群中有代表性的自交系为材料,对唐群×R群杂优利用模式中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内组合产量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小,杂种优势低;群间组合产量各性状的sca大,杂种优势强;群间杂交种各性状表现出4种杂交反应模式和单株产量高、穗长、粒多、千粒重高的特点,但亦有抗病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育种上一方面应对模式中的自交系进行改良提高,继续加以利用;另一方面,还应拓宽种质,鉴定出新的杂交类群。
陈彦惠张传贞彭泽斌刘新芝贾建修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配合力杂交模式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玉米育种被引量:13
2004年
群体改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在国外被称作前育种(Pre-breeding),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了适应玉米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把群体改良技术转向相互轮回选择。CIMMYT已经全面转向相互轮回选择,而沿用了几十年的全同胞、半同胞、S1、S2及改良穗行法等已很少使用。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也逐渐转向相互轮回选择。文章详细介绍了CIMMYT重点利用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技术,并提出了对方法的优化及与育种结合的方案。
彭泽斌田志国
关键词:玉米育种自交系选育
14个常用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性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对14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及其91个杂交后代的多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自交系的遗传差异与杂交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自交系自身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交系遗传差异分析结果与其亲缘关系相接近的情况下,自交系遗传差异与杂交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自交系高产性状的筛选不影响其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的筛选。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韦继兴张兴华
关键词:玉米超亲优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