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黎龙

作品数:34 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颈椎
  • 7篇腰椎
  • 7篇椎管
  • 7篇颈椎病
  • 6篇手术
  • 6篇髓型
  • 6篇脊髓
  • 6篇脊髓型
  • 6篇脊髓型颈椎病
  • 5篇术后
  • 5篇切除
  • 5篇椎板
  • 5篇椎管狭窄
  • 5篇椎管狭窄症
  • 5篇狭窄症
  • 4篇血浆
  • 4篇血小板
  • 4篇植骨
  • 4篇融合术
  • 3篇矢状

机构

  • 30篇天津市人民医...
  • 7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红十字...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浏阳市中医医...
  • 1篇天津市第二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4篇张黎龙
  • 13篇田融
  • 12篇徐天同
  • 11篇张学利
  • 9篇田成瑞
  • 7篇崔子健
  • 6篇夏刚
  • 5篇申庆丰
  • 5篇夏英鹏
  • 4篇朱如森
  • 4篇江泽华
  • 4篇刘岩
  • 4篇彭兵
  • 3篇方钊
  • 2篇于斌
  • 2篇贾宇涛
  • 2篇杜文君
  • 2篇李会明
  • 2篇江汉
  • 2篇李连增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髋部骨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观察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髋部骨密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TKA手术治疗的重度OA患者51例(102膝),双膝置换间隔期> 180 d,患者TKA手术前后均行骨密度检查,统计首次TKA手术前骨量减低(腰椎、股骨颈、髋部任一区域)、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对首次TKA手术前后骨密度改变与BMI、膝关节活动度、随访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例重度OA患者中首次TKA手术前骨量减低22例(43. 1%)、骨质疏松14例(27. 5%);术后分别为20(39. 2%)、18例(35. 3%);首次TKA手术前后重度OA患者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P均> 0. 05。首次TKA手术前后重度OA患者全髋骨密度(T值)分别为-1. 343±1. 385、-1. 437±1. 302,手术前后相比,t=2. 481,P=0. 016;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 793±0. 144)、(0. 808±0. 169) g/cm2,手术前后相比,t=2. 049,P=0. 046。首次TKA手术前重度OA患者全髋T值、关节活动度、BMI、手术间隔时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均不是TKA手术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 TKA手术后重度OA患者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膝关节活动度、BMI、手术间隔时间、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不是TKA手术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任志帅江泽华张学利崔子健张黎龙朱如森曹泽岗阚顺利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全膝关节置换术
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the plate cage benezech implant,PCB)的优越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针对20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PCB内固定治疗,术后行3-32个月的随访。结果按照JOA评分,术前评分为8-13分,平均9.8分,术后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术后改善率为84.6%。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对比同期56例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31 min,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医源性颈髓损伤、颈椎失稳、固定物松动现象,术后6个月CR平片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PCB是集融合器的优越性与钢板的安全性于一体的假体,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使颈椎正常生理性能得以维持。可以作为治疗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退行性颈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张黎龙田融申庆丰夏刚李会明刘岩田成瑞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器
一种具有辅助打结功能的缝合装置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有辅助打结功能的缝合装置,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彼此镜像对称;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能够彼此相向移动,减少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和所述...
乔攀徐天同田融张雯张黎龙方钊
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一科因脊髓型颈椎病和(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5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7.17±11.95)岁,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15)个月。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钛板+Cage组(钛板组)39例和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组(ROI-C组)20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摄影、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术后3、6、12及24个月时在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摄影,必要时完善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并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即C2~C7 Cobb角(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VA)、手术节段Cobb角(SCobb角)。计算末次随访与术前测量相应参数的差值,即ΔCobb角、ΔC2~C7 SVA和ΔSCobb角。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发现,钛板组末次随访的Cobb角和S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2~C7 SVA较术前减小;ROI-C组中末次随访的S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发现,2组术前和末次随访中的Cobb角、C2~C7 SVA、S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ΔCobb角和ΔC2~C7 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钛板组ΔSCobb角较ROI-C组更大。结论2种内固定方式的短节段ACDF术均能有效地矫正颈椎曲度,钛板+Cage的固定融合方式在恢复手术节段颈椎曲度上较优,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应将手术并发症等纳入以利于综合考量。
丁吉程招军张黎龙徐宝山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颈椎曲度
一种骨刀限深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刀限深刻度尺,包括骨刀本体,所述骨刀本体外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一环形卡板,所述第一环形卡板一端连接有第二环形卡板,所述第二环形卡板一端边部焊接有螺杆柱,所述螺杆柱外表面一侧螺纹啮合安装有蝶形螺帽,...
乔攀田融徐天同张黎龙
文献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斜角(neck nilting NT)、C2-C7 Cobb角(Cobb角)等矢状位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两种测量方式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建立两种测量方式各参数的线性模型。结果:X线片上测量的NT、Cobb角与MRI上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T1S、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RI上,TIA与T1S(r=0.677)、NT(r=0.547)、Cobb角(r=0.5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1S与TIA(r=0.677)及Cobb角(r=0.51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NT不存在相关性。在X线片上TIA与T1S X(r=0.706)、NT(r=0.361)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Cobb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1S与NT(r=-0.325)、TIA(r=0.706)及Cobb角(r=0.3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RI上T1S、NT、TIA和Cobb角与X线片上T1S(r=0.660)、NT(r=0.624)、TIA(r=0.746)和Cobb角(r=0.54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obb(X)=8.12+0.59Cobb(MRI),T1S(X)=10.12+0.58T1S(MRI),TIA(X)=25.74+0.64TIA(MRI);NT(X)=23.55+0.51NT(MRI)。结论:颈椎MRI上测量的TIA及TIS与X线片上相近,NT和Cobb角与X线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MRI测量的参数来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情况。
程招军彭兵范俊超任志帅张黎龙崔子健张洪杰张学利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MRIX线片体位
术前MRI中T1S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MRI中胸1倾斜角(T1slope,T1S)对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后颈椎曲度的变化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因颈椎病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中T1S中位数(21°)分为A组(T1S≤21°)和B组(T1S>2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C2-7Cobb角、C2-C7矢状位垂直距离(C2-C7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SVA)、手术节段Cobb角(segment cobb angle,SCobb)、△SCobb角和△C2-7Cobb角(末次随访与术前参数之差)。【结果】48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出血量(67.50±51.09)ml,手术时间(143.43±40.54)min,随访时间6~44个月,平均11.5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SCobb角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的C2-C7SVA较术前有明显减少;术前MRI中的T1S和术前及末次随访的SCobb角和C2-7Cobb角都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C2-C7SVA无显著相关性;经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间末次随访C2-7Cobb角和C2-C7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S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中△C2-7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节段ACDF可改善整体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颈椎曲度,术前MRI中T1S>21°有利于矫正手术节段颈椎曲度。
程招军崔子健任志帅张黎龙
关键词:颈椎曲度
椎弓根楔形截骨USS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2例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角度,明确截骨部位,行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和脊柱通用系统(USS)双螺纹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度20°~40°,平均矫正32°,外观改善满意。经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均达骨性融合,矫正度数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采用本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张黎龙李连增夏刚田融田成瑞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椎弓根螺钉系统
腰椎椎板减压术后早期体位训练的临床价值
夏英鹏徐天同贾宇涛张黎龙朱如森田成瑞
腰椎手术后康复锻炼已经是国内外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研究阐述了腰椎板减压手术后安全而有效的体位训练方法,包括锻炼开始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适于临床广泛开展并能够获得普遍的社会效益,大大提高腰椎手术...
关键词:
关键词:腰椎椎板减压术体位训练
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早期体位训练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研究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早期开展主动体位训练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试验组156例单纯腰椎全椎板切除病例,于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开展主动体位训练,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的术后两周开始训练。所有病例均记录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下腰痛评分记录及计算RIS值,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根据Hirabayashi的RIS评分标准,术后3个月试验组优良率75.64%,对照组优良率58.91%。组间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病例将早期体位训练作为术后康复的第一步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夏英鹏徐天同贾宇涛张黎龙朱如森田成瑞
关键词:腰椎全椎板切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