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自立

作品数:81 被引量:772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主题

  • 28篇稀土
  • 23篇土壤
  • 19篇
  • 11篇黄褐土
  • 11篇褐土
  • 9篇小麦
  • 8篇稀土元素
  • 7篇水稻
  • 7篇
  • 6篇拟南芥
  • 6篇肥料
  • 5篇养分
  • 5篇油菜
  • 5篇作物
  • 5篇外源稀土
  • 4篇植物
  • 4篇突变体
  • 4篇土壤养分
  • 4篇微生物
  • 4篇混合稀土

机构

  • 80篇安徽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政治...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淮北市第七中...
  • 2篇安徽省农委土...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怀远县农业局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安徽省地质实...
  • 1篇安徽省国家农...

作者

  • 81篇张自立
  • 17篇常江
  • 15篇郜红建
  • 13篇丁士明
  • 10篇梁涛
  • 9篇欧红梅
  • 8篇章力干
  • 8篇蒋新
  • 8篇孙琴
  • 7篇唐欣昀
  • 6篇魏俊岭
  • 6篇黄义德
  • 5篇丁克坚
  • 5篇左震东
  • 4篇李素梅
  • 4篇章健
  • 4篇马友华
  • 4篇竺伟民
  • 4篇承河元
  • 4篇孙亦阳

传媒

  • 10篇中国稀土学报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稀土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镧钕对小麦POD及SOD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分别分析研究稀土元素La、Nd对小麦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小麦的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不同浓度的镧、钕对其体内2种酶活性的影响效果差异明显,当La、Nd溶液浓度为10mg/L时,小麦地上部分SOD、地上和地下部分POD活性达到最大值,而当Nd溶液浓度为5mg/L时,地下部分SOD活性达到峰值,且Nd对小麦体内酶的调节效应比La强烈。
王健谷勋刚张自立
关键词:小麦PODSOD
有机配体对稀土元素在小麦体内积累和分异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添加外源混合稀土等方法,研究了有机配体柠檬酸、EDTA和DTPA对稀土元素在小麦的根和叶中积累与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有机配体对小麦根和叶中的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的积累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则表现出显著的降低作用。有机配体对重稀土的作用比轻稀土强,使根和叶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曲线向重稀土相对亏缺的方向发展。3种配体对轻、重稀土分异的作用强度为:EDTA>DTPA>柠檬酸。通过VM INTEQ计算表明,在EDTA和DTPA作用下小麦叶中稀土元素的积累与轻、重稀土的分异主要由溶液中呈自由离子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和组成控制;柠檬酸作用下小麦叶中稀土元素的变化与自由离子态稀土的含量和组成关系较弱,推测REE-柠檬酸络合物可被小麦直接吸收并运转到小麦的叶中。
丁士明梁涛闫军才张自立孙琴
关键词:稀土元素分异有机配体生物积累
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方法被引量:68
2003年
文章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定义、组成、分类、影响因素和分泌部位,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分离及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此问题的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郜红建常江张自立丁士明魏俊岭
关键词: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方法
镧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不同浓度镧处理小麦幼苗,并测定生理指标,研究镧对小麦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La3+(0.1、0.5mmol/L)提高了小麦植株SOD活性,随着镧浓度增高,酶活性逐步降低,2mmol/L La3+显著增强POD活性;La3+浓度为1.5、2mmol/L时MDA含量增加显著;La3+浓度在1mmol/L及以上,叶绿素含量减少显著,继续培养至两周后各处理根系干物质重都比对照少。表明叶绿素含量、根系POD活性、MDA含量和干物质重可以作为耐镧小麦筛选指标。
欧红梅张自立全权
关键词:小麦幼苗SODPOD
稀土积累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2002年
在试验生态小区的土壤中,模拟长期使用稀土产生的积累以探讨稀土积累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5%,1%,3%,5%,7%,10%吸附容量和40g/亩的稀土以及土壤中2000g/亩和40g/亩的稀土复合肥添加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后的病情指数影响无显著差异。
章健承河元张自立
关键词:稀土水稻白叶枯病生态毒理
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X16菌株在稀土积累土壤中的存活被引量:2
2004年
在室内采用黄褐土、黄潮土和红壤等3种土壤模拟0~1024mg·kg^-1范围内的稀土积累。将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X16菌株接种进土壤样品中,于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土壤中X16菌株的存活情况,以获取数据进行稀土环境的安全评价。使用计算机模拟X16菌株的存活曲线,用线性回归分析存活特征,根据模拟方程计算不同土壤中稀土对X16菌株的半效应浓度(EC50)和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比较稀土的毒性特征。接种后10,40,100d取样检测,稀土在红壤、黄潮土和黄褐土中对X16菌株的EC50值分别是13.47~39.12,6.59~56.18,372~1034mg·kg^-1,NOEC值分别是562~21.41,0.00~4.53,133.3~327.1mg·kg^-1。根据X16菌株在不同土壤中的存活回归方程计算不同浓度点的方程切线值,用以比较稀土的毒性强弱。在相同积累浓度点,在红壤中的切线值最大,黄褐土最小。因此反映稀土毒性强弱的土壤顺序为:红壤、黄潮土、黄褐土。稀土在不同土壤中的表现特征是不同的,土壤最大稀土吸附量(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AC)和pH值是2个影响稀土毒性的主要因素。
唐欣昀张自立孙亦阳温崇庆
关键词:土壤黄潮土黄褐土菌株存活荧光假单胞菌
红壤和黄泥土对不同浓度六氯苯的吸附与解吸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批量平衡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的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表面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很好的拟合,其相关系数(R^2)在0.97—0.99之间,并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上吸附的K_F^(ads)值均小于其解吸的K_F^(des)值,说明六氯苯在这两种土壤表面的解吸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效应·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其滞后效应增强,两者呈线性相关·用不同方程对滞后系数H,ω和λ进行量化,发现不同浓度的六氯苯在土壤表面的解吸过程表现出正滞后效应·
郜红建蒋新魏俊岭常江张自立
关键词:六氯苯解吸土壤
腐殖酸对La^(3+),Nd^(3+)等重金属离子混合体系吸附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对含有La3+,Nd3+的重金属混合体系进行吸附选择性试验,筛选出腐殖酸浓度为1.2 g.L-1时吸附La3+,Nd3+的最佳条件(pH=5.4,温度313 K,振荡时间8 h,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0.15 mmol.L-1),得出此条件下吸附优先顺序为:La3+>Pb2+>Cu2+>Nd3+>Cd2+>Zn2+>Co2+>Cr3+;HA的吸附总量在室温下拟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效果最好;Langmuir方程则能更好地描述HA对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HA的最大吸附量逐渐增加;HA对La3+,Nd3+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优先顺序受到pH值、温度、振荡时间、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本身性质的综合影响,且重金属的地球化学性质是主导因素。
贾黎张自立
关键词:腐殖酸
拟南芥矿质元素突变体的筛选及基因定位综述被引量:1
2005年
综述了拟南芥诱变方法、实验室培养技术及基因定位理论,其中着重分析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及分子生物学诱变特点。并从矿质元素角度归纳了突变体筛选方法,对突变体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欧红梅张自立吴群
关键词:拟南芥突变体基因定位
腐殖酸与粘土矿物混合体系对稀土镧、钕吸附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固相之间对稀土元素的竞争吸附趋势,将腐殖酸和7种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蛭石、绿泥石、凹凸棒石、膨润土)组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复合吸附体系,采用振荡平衡法,对稀土镧、钕进行吸附研究,通过ICP检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能更好地描述稀土吸附过程,而且经过验证实验得到,在La3+体系中,腐殖酸的吸附量为粘土矿物的3倍,且2:1型粘土矿物的吸附能力是1:1型的3.68-5.44倍;在Nd3+体系中,腐殖酸吸附量约为粘土矿物的3.5倍,且2:1型粘土矿物的吸附能力是1:1型的3.49-4.74倍;腐殖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竞争趋势为:腐殖酸﹥蒙脱石﹥膨润土﹥蛭石﹥伊利石﹥凹凸土﹥绿泥石﹥高岭石。
胡忠立张自立
关键词:腐殖酸粘土矿物稀土元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