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动植物良种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茎瘤芥不同品种在涪陵高海拔地区适应性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张召荣胡代文高明泉张红李娟肖莉
- 关键词:茎瘤芥蔬菜生产基地先期抽薹现象
- 杂交茎瘤芥涪杂一号制种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涪杂一号是用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与自交系92154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虽产量高,品质好,但制种产量一直很低,严重制约该品种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播栽期父母本相差天行比5,1∶3,密度12000株/667m,母本现蕾和2抽薹时喷施300mg·kg-1多效唑液,能够使制种产量达20~25kg/667m。
- 张红刘义华范永红胡代文彭福英
- 关键词:选育制种技术
- 涪陵中海拔区茎瘤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Ⅰ.适宜品种筛选被引量:4
- 2006年
- 用6个茎瘤芥品种在涪陵中海拔地区进行了试验,分析比较了营养生长期、株型、单株鲜重、单个瘤茎重、菜形指数、茎叶比、产量等主要性状,筛选出了适于中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涪杂1号、涪杂2号和永安小叶。
- 胡代文张红高明泉张召荣肖莉李娟
- 关键词:茎瘤芥
- 涪陵中海拔区茎瘤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Ⅲ.播期对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以4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茎瘤芥不同品种的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适时播种产量较高,播期过迟,产量急剧下降。涪杂1号、涪杂2号和永安小叶3个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30日—9月14日,涪丰14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30日—9月9日。
- 胡代文高明泉张红张召荣李娟肖莉
- 关键词:茎瘤芥适宜播种期主要性状
- 涪陵中海拔区茎瘤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Ⅱ·品种、密度与肥料对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施磷量、品种和密度对涪陵中海拔区茎瘤芥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茎瘤芥主要性状及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N为20kg/667m2,P2O5为6kg/667m2,品种为涪杂1号,密度为7000株/667m2,产量可达2520kg/667m2。
- 胡代文李娟高明泉张红张召荣肖莉
- 关键词:茎瘤芥栽培措施主要性状
- 茎瘤芥瘤茎增长过程的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试材,研究了瘤茎膨大后瘤茎性状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y=k(1+e(a+bt)-1能很好地描述瘤茎纵径、横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过程,而菜形指数的变化过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2。瘤茎纵径、横径、干样质量、鲜样质量线性增长始期分别出现在膨大后2.1-9.6d、17.8-19.7d、45.7~48.0d、46.0~50.5d,线性增长持续时间分别为61.6-78,1d、56.1~70.6d、32.9~34.8d、31.6~35.2d;增长高峰期出现在膨大后32.9-48.7d、45.8-55.0d、63.1~64.5d、63.5-66.3d,其最大增长速率分别高达每株每天0.17cm(纵径)、0.16cm(横径)、1.05g(Dw)、16.24g(Fw)。播种晚则瘤茎横径线性增长持续时间短,纵径、干鲜质量增长速率低,而菜形指数的变化由慢到快的递增演变为由快到慢的递减。
- 刘义华周光凡范永红张红彭福英
- 关键词:茎瘤芥LOGISTIC方程纵径横径膨大鲜质量
-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7号的选育被引量:9
- 2011年
- 涪杂7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45-1A为母本,自交系LF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耐先期抽薹,播期长,适应性广,瘤茎近圆球形,皮色浅绿,无蜡粉,无刺毛,中瘤稍大于侧瘤,肉瘤钝圆,间沟浅。瘤茎前期膨大速度快,菜形好,鲜食加工兼用,能在8月20~25日〔比正常播期提早15~20d(天)〕播种,11月下旬~12月上旬收获。适宜重庆市海拔600~800m茎瘤芥产区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可作加工原料栽培。作早熟鲜食栽培一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作加工原料栽培每667m2产量2500~3000kg。
- 胡代文周光凡高明泉冷容张红李娟肖丽吴朝军
- 关键词:茎瘤芥一代杂种胞质雄性不育系
- 重庆春大棚辣椒新品种引进筛选
- 2006年
- 通过引进全国5个辣椒新品种进行2年品种比较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筛选出了适于重庆春大棚辣椒生产的主栽品种渝椒6号,搭配品种S2×R14和江蔬012。
- 胡代文肖莉李娟张召荣张红高明泉
- 关键词:春大棚辣椒
- 品种、播期及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榨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为了给重庆市涪陵区两季茎瘤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品种、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随着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极差3.5天,减幅2.2%;瘤茎生长期缩短,极差39.8天,减幅41.5%;日历苗龄增长,极差20.0天,增幅达60.6%。‘涪杂7号’与‘永安小叶’相比,膨大始期平均提早2.0天,瘤茎生长期长6.3天,现蕾期晚4.3天,营养生长期长4.3天。7cm直径营养钵与100孔塑料穴盘2种育苗方式生育期相同,但比同期常规育苗营养生长期短2.0天,瘤茎生长期长2.7天,瘤茎膨大始期提早4.7天。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1,即播期为9月30日,品种为‘涪杂7号’,采用7cm直径塑料营养钵育苗,产量可达72650.0kg/hm2。
- 胡代文张红王旭祎蔡敏周光凡梁强任正芳
- 关键词:播种期育苗方式生育期
- 大头芥杂一代新组合在湖北襄樊的适应性研究
- 2010年
- 利用已有的不育系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杂一代新组合在湖北省襄樊市进行了适应性种植研究,用襄樊地区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当家品种作对照,结果表明:1、DT12A×DT155、DT12A×DT35经济性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均极显著优于地方品种,适合襄樊生产种植和加工要求,增产率分别可达65.4%、44.9%;2、DT12A×DT155在各期表现都好,适应性是所有组合最理想的品种,在襄樊适宜播期为8月1日左右。DT12A×DT35是一个抗(耐)病组合,在今年试验中比较抗褐心病,各期产量较稳定,在襄樊适宜播期为8月1~15日。
- 张红杨斌张召荣高明泉赵守忠李娟
- 关键词:大头菜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