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达
-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电视相亲节目流行的哲学解释与反思被引量:3
- 2013年
- 相亲节目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性背景下人们生存意义的迷茫、焦虑与渴求,它既体现着人们对生存意义的积极追求,同时又造成了更深层的自欺。驱除自欺,必须依靠对人之生存矛盾的必然性、绝对性的自觉意识。
- 张立达
- 关键词:相亲节目对象化自欺
- 生存哲学反思下的唯物史观
- 所谓生存哲学反思下的唯物史观,就是要用生存哲学对唯物史观重新反思,促使其理论创新,更好的关照具体人类生存活动,更好的开展与实证研究的对话.目前学者们主要以'实践'为核心概念理解唯物史观,而'实践'偏重于人类活动的外部性、...
- 张立达
- 关键词:生存哲学唯物史观历史现象学
- 文献传递
- 论意义的定义——兼论对自由与实践之本质的再理解被引量:2
- 2016年
- 对意义的追求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定义才能深刻理解意义。它可以定义为人在无根据性和不确定性中建立的自我规定性。这绝非鼓吹人可以随心所欲,而是以矛盾性作为人、意义、自由和实践的本质特性,将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作为解决人之生存矛盾,建立自我规定性的根本途径。这样,通过对矛盾的揭示才能深刻理解事物,并且突破哲学思辨的抽象性,敞开对现实反思和批判的空间。同时,将自我反思及批判作为人和意义的本质内涵,为人在实践中自我负责的态度奠定哲学根据。
- 张立达
- 关键词:自我反思
- 实践本体论再反思——再答何中华先生被引量:1
- 2013年
- 作者进一步回应了来自实践本体论的批评,论证了对象化本体论的合理性。第一,哲学既然要关怀现实而不是自说自话,作为本体的"一"就不应是纯"一",而应是自我包含矛盾的"一",而实践范畴却只在自身中显示矛盾的解决了的形式,消解了矛盾的本体性意义。第二,真正深刻地揭示矛盾,不能以现象学,只能以辩证法为主导原则,对象化范畴才更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第三,对象化本体论不以实践为自明前提,而将实践作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这样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批判性落到实处。
- 张立达
- 关键词:本体论对象化现象学辩证法
- 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怎样的“本体”——评何中华与孙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争鸣被引量:5
- 2009年
- 实践本体论优越于物质本体论。以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方式论证自然本体论,并不符合本体论的本意,也不符合哲学区别于科学的本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关怀人的感性现实生存,在本体论中就应该展示实践的内在矛盾,而不应仅仅一般性的强调实践。"对象化"范畴比"实践"范畴更能深刻揭示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矛盾,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更具有本体性的意义。
- 张立达
- 关键词:本体论对象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 对立统一和自我否定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对立统一和自我否定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及其本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感性学不仅肯定人的主体性,而且揭示人成为主体的条件和过程,即超出目的性本身来反思人的存在。因此,对立统一和自我否定相互依赖,一方并不能仅仅归结为或表现为另一方,它们应当在相互诠释中构成一个解释学循环。
- 张立达
- 关键词:对立统一自我否定目的论感性主体性
- 论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范式比较及整合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范式比较,指出两门学科的复杂关系的根源在于人类生存方式中自然对象化与社会对象化、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抓住价值的可比较性,统一的实践理性标准和学科功能的协调三个关键问题讨论了两学科范式整合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范式整合的意义。
- 张立达
- 关键词:经济学社会学范式
- 评蒋大椿和吴英、庞卓恒围绕唯物史观的理论争鸣被引量:7
- 2003年
- 蒋、庞二位先生都以人类实践为中心看待唯物史观,但是庞先生强调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性,蒋先生更注重以系统的方式把握人类实践的总体性。合理的态度应当是结合这两种眼光,兼顾抽象与具体,开展历史观和历史学的对话以及跨学科的理论吸收,建构中介层次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唯物史观新的生长点。
- 张立达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三重性质的内在关系
- 2012年
-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内部三重性质的关系:科学是力求价值中立的对客观存在的研究,哲学是对人存在意义的探求,意识形态是具有特定价值倾向性、并维护自我肯定性立场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为哲学和意识形态提供知识基础,意识形态为科学和哲学确定价值前提和价值规范,哲学则不满足于上述两种确定的理论话语,而要在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和张力中对理论加以反思和批判.开显人类自我创造的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这三重性质是辩证统一的,但如今它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受到充分重视,而其哲学性相对受重视不足,哲学的反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故而应当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 张立达
- 关键词:哲学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三重性质的内在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内部三重性质的关系:科学是力求价值中立的对客观存在的研究,哲学是对人存在意义的探求,意识形态是具有特定价值倾向性、并维护自我肯定性立场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为哲学和意识形态提供知识基础,意识形态为科学和哲学确定价值前提和价值规范,哲学则不满足于上述两种确定的理论话语,而要在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和张力中对理论加以反思和批判,开显人类自我创造的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这三重性质是辩证统一的,但如今它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受到充分重视,而其哲学性相对受重视不足,哲学的反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故而应当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 张立达
- 关键词:哲学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