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近视
  • 5篇近视眼
  • 3篇青少年近视
  • 3篇青少年近视眼
  • 3篇角膜
  • 2篇调节力
  • 2篇散光
  • 2篇少年
  • 2篇视力
  • 2篇配戴
  • 2篇青少年
  • 2篇角膜塑形
  • 2篇角膜塑形镜
  • 1篇验光
  • 1篇验光仪
  • 1篇翼状胬肉
  • 1篇正视眼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弱视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张福生
  • 9篇徐艳春
  • 4篇范春雷
  • 2篇田晓丹
  • 2篇谷峰
  • 2篇詹立辉
  • 2篇刘超
  • 2篇郭雷
  • 1篇阚丹
  • 1篇马小力
  • 1篇高照亮
  • 1篇马萍萍
  • 1篇张悦
  • 1篇杨薇
  • 1篇沙颖
  • 1篇刘春晓
  • 1篇于欢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眼正相对调节力增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调节力的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及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近视组110例,正视眼组43例,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配戴组48例,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力和隐斜度。对配戴组与同年龄段未配戴组正负相对调节进行比较,并对配戴组中19例验配前、后的相对调节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塑形镜组配戴3个月后正相对调节力PRA(-4.32±1.59)D,明显高于同年龄段未配戴组PRA(-2.27±1.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负相对调节力(N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组中19例验配前正相对调节力PRA(-2.49±1.05)D,配戴后PRA(-4.22±1.67)D,正相对调节力比配前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正相对调节力增强,即调节储备增强,正相对调节力增强是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徐艳春谷峰张福生于欢刘春晓沙颖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
近视眼雾视插片与美多利-P散瞳配镜结果的比较
目的:评估近视眼雾视插片配镜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方法:对59例118眼,男28例、女31例,年龄13—15岁、平均年龄13.5±0.5岁的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0.50D~ -3.00D,平均1.75±0.50D。应用...
徐艳春刘超张福生陈东亚杨薇
文献传递
角膜地形图检查在翼状胬肉伴随散光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翼状胬肉伴随散光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56眼翼状胬肉伴随散光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并对所记录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比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变化与散光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4.62±0.42),术后(4.86±0.31)(<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规则者,术前(4.91±0.37),术后(4.96±0.32)(>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不规则者:术前(4.43±0.44),术后(4.80±0.28)(<0.05).散光检查值:术前(4.37±1.56)DC,术后(3.05±1.23)DC(<0.05),角膜地形图3mm图形内规则者:术前(2.44±1.22)DC,术后(2.23±1.08)DC(>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不规则者,术前(5.62±1.59)DC,术后(3.58±1.45)DC(<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规则者,角膜地形图检查Placidle鼻侧限局缺损,余图形规则圆形,术前SRI:(0.57±0.14),术后SRI:(0.61±0.19)(>0.05)。 CYL:术前(2.05±1.12)DC,术后(2.02±1.08)DC(>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不规则者,角膜地形图检查Placidle鼻侧限局缺损或不规则扭曲,有尖端指向鼻侧牵引方向。术前SRI:(0.21±0.10),术后SRI:(0.48±0.19)(<0.05)。 CYL:术前(5.02±1.53)DC,术后(3.13±1.48) DC(<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可有效识别患眼散光是否与翼状胬肉的牵引有关,对评估此类患者是先行配镜还是先行手术的时机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王宁郭雷张福生张悦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翼状胬肉手术视力散光
青少年近视眼雾视配镜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观察低度雾视配镜法的准确性、实用性.方法 眼视光门诊就诊91例(182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男46例,女45例,年龄8~18岁,平均(12.82+0.51)岁,屈光度-0.50D~4.00D,均值(-2.18±0.14)D,裸眼视力(0.41±0.03).电脑验光后先戴比实际度数低1.00~2.00D的镜片,试戴30min后,检查视力.达不到1.0者再适当增加凹透镜度数、调整散光度数及散光轴使视力达到1.0,记录矫正度数.当日对低度雾视验光矫正试镜后患者用美多丽-P散瞳,每5min滴药一次,共6次,最后一次滴药40min后再次电脑验光,并插片矫正使视力达1.0.结果 美多丽-P散瞳前平均屈光度(-2.18±0.14)D,散瞳后平均屈光度(-1.94±0.14)D,二者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t-6.982;P<0.001).美多丽-P散瞳配镜平均度数(-1.69±0.131)D,低度雾视配镜平均度数(-1.694±0.14)D.二者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3;P>0.05).结论 低度雾视配镜法与美多丽-P散瞳后配镜法等效球镜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患者分别用这两种方法配镜等效球镜差异无显著性.青少年近视眼雾视配镜法是科学、准确、实用、方便的验光配镜方法.对于8岁以上疑似近视眼的青少年可以用雾视配镜法代替美多丽-P快速散瞳配镜法.
刘超徐艳春阚丹范春雷张福生高照亮
关键词:近视散瞳
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调节参数变化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观察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调节参数及隐斜度的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及近视发病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角膜塑形镜配戴前后调节参数资料完整的患者51例(102眼),比较角膜塑形镜配戴前、配戴后1、12个月或以上的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隐斜度的变化。对角膜塑形镜配戴前及配戴后1、12个月的调节滞后、负相对调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正相对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隐斜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均达1.0,1个月时正相对调节力为(-3.87±1.64)D,12个月时为(-4.39±1.45)D,均较配戴前[(-2.14±1.30)D]明显提高(F=32.515,P<0.001);调节滞后量较配戴前降低(H=16.351,P<0.001);双眼调节幅度较配戴前明显提高(F右眼=22.95,P<0.001;F左眼=18.10,P<0.001);40 cm处隐斜度较配戴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1,P=0.040);负相对调节力、双眼调节灵敏度及5 m处隐斜度配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的正相对调节力明显增强,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改善调节滞后,减少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正相对调节力下降可能是青少近视发病的病因。
谷峰徐艳春张福生薛妍琦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眼正相对调节力下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近视青少年正、负相对调节力与正视青少年正、负相对调节力的差异,分析正、负相对调节力变化与近视发病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少年组:正视组43例(+0.50~O.25D),年龄7~16岁,平均(10.7±3.0)岁;近视组110例(-0.50—3.00D,屈光参差〈-1.00D),年龄7~16岁,平均(11.5+2.6)岁。青年组(由大学生组成):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其中正视29例,近视237例。被检者在电脑验光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并在综合验光仪上测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力。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少年组:正视组正相对调节力的均值为(-5.52±1.21)D,近视组为(-2.27±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26,P〈0.01)。正视组与近视组负相对调节力分别为(+2.41±0.65)D、(+2.21±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视组正、负相对调节力的比值为2.35±0.45,而近视组比值为1.1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40,P〈0.01)。青年组:正视组正相对调节力均值为(-4.87±1.47)D,近视眼组为(-2.63±1.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2,P〈0.01)。正视组负相对调节力为(+2.09±0.46)D,近视组为(+1.98+0.4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视组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为2.35+0.51,而近视眼组为1.34±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8,P〈0.01)。结论近视青少年比同龄正视者正相对调节力明显下降,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下降。正相对调节力下降是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的临床特征之一。
徐艳春范春雷马小力张福生田晓丹詹立辉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病因学
青少年近视眼与正视眼相对调节力比较的研究
徐艳春范春雷马小丽田晓丹张福生
眼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变化与近视眼发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选择同年龄段、同等学历的大学生测量不同屈光组眼正、负相对调节力及其比值等调节参数,分析其与近视眼的发病的关系。方法同意被检查人校新生292人,平均年龄(18.76±0.80)岁。正视组29人,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18、82、37人;26人远视及屈光参差者被排除。被检者在电脑验光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并测其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力。结果正视组正相对调节力(PRA)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相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D、(-2.92±1.40)D、(-2.86±1.81)D,不同近视组PRA比正视组均有显著降低(F=24.54,P=0.00);正视组负相对调节力(NRA)均值(+2.09±0.46)D,低、中、高度近视组负相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1.99±0.51)D、(+1.95±O.45)D、(+1.99±0.47)D,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P=0.63);正视组PRA/NRA的比值均值为2.35±0.51,低、中、高度近视组PRA/NRA的比值均值分别为1.21±0.66、1.53±0.76、1.49±0.95,不同近视组PRA/NRA的比值比正视组均有显著降低(F=19.06,P=0.00)。结论同年龄段、同等学历大学生近视组的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正相对调节力明显低于正视组。近视眼的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及正相对调节力下降是近视眼发病的共同特征。
范春雷徐艳春张福生詹立辉
关键词:近视
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中老年人看远及看近散光状态的异同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中老年人看远及看近散光状态的异同,探讨中老年人老视眼镜验配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以年龄为45~70岁的120例患者的240只眼应用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综合验光仪进行远距离(5m)及近距离(33cm)的屈光不正矫正,取MPMVA值,比较远距离(5m)及近距离(33cm)所测得的散光状态的异同。结果远用处方及近用处方中散光相同者为198只眼,占82.5%;不同者42只眼,占17.5%,其中散光度不同40只眼占95.2%(40/42),散光度相同而轴向不同2只眼占4.8%(2/42)。单焦人工晶状体眼远近散光无差别。结论中老年人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发现看远方散光与视近散光状态并不完全一致,二者差异可能与调节相关,临床上进行老视眼镜的验配时,对于散光的处理不能完全依据远用处方的散光状态,而应该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近距离验光。
郭雷张福生徐艳春
关键词:老视综合验光散光
屈光不正类型弱视眼视力恢复后立体视状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类型弱视眼视力恢复后立体视状况及影响立体视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44例屈光不正类型弱视眼视力恢复后的儿童。年龄4~14岁,男23例、女21例。同龄正常儿童29例为对照组,经屈光不正矫正后,分别采用综合验...
马萍萍徐艳春陈东亚杨薇薇张福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