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旺倩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羊乳
  • 4篇乳杆菌
  • 3篇制药
  • 3篇生物制药
  • 3篇嗜酸乳杆菌
  • 3篇酸乳
  • 3篇教学
  • 3篇B7-H1
  • 2篇蛋白疫苗
  • 2篇实验课
  • 2篇双歧杆菌
  • 2篇牛乳
  • 2篇细胞
  • 2篇课程
  • 2篇冷藏
  • 2篇活菌数
  • 2篇活性鉴定
  • 2篇发酵
  • 2篇杆菌

机构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陕西省质量技...

作者

  • 15篇张旺倩
  • 8篇张英起
  • 6篇吴守振
  • 6篇张阔
  • 6篇张伟
  • 4篇张存
  • 4篇王舒宁
  • 3篇葛武鹏
  • 3篇张伟
  • 2篇陈霖
  • 2篇王增禄
  • 2篇王秀玲
  • 1篇刘楠楠
  • 1篇陈瑛
  • 1篇冯国栋
  • 1篇薛晓畅
  • 1篇杨海
  • 1篇赵金康
  • 1篇王静
  • 1篇张静

传媒

  • 4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PO/EPOR在非小性细胞肺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POR)在非小性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27例非小性细胞肺癌(NSCL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EPO和EPOR的表达;观察人源重组EPO(rh EPO)对HCC15和HCC1819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分析缺氧对NSCLC细胞EPO及EPOR表达的影响。结果:2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标本中13例表达EPO,表达率为48%,25例表达EPOR,表达率为92%。rh EPO明显增加了高表达EPOR的HCC1819细胞克隆数,而对低表达EPOR的HCC15细胞的克隆形成没有影响。rh EPO增强了HCC1819的细胞活力,但以si RNA干涉HCC1819EPOR后,EPO对HCC1819细胞活力增强作用消失。rh EPO明显增加了HCC1819细胞的细胞周期。缺氧促进了HCC1819细胞的EPO的表达,增强了细胞活力。结论:EPO和EPOR在非小性细胞肺癌中表达增高,EPO通过EPOR促进了NSCLC细胞的增殖,缺氧诱导了NSCLC细胞EPO的表达。
吴守振李海龙张阔张旺倩薛晓畅张伟张英起
关键词:EPOEPORNSCLC细胞周期
重组人B7-H1IgV蛋白疫苗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人B7-H1IgV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 方法:将人B7-H1胞外片段IgV区基因插入pET22b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凝胶柱纯化,复性.用纯化的rhB7-H1I...
张存张旺倩王增禄吴守振陈霖张伟张英起
关键词:肿瘤疫苗蛋白表达分离纯化活性鉴定
文献传递
山羊乳基质中嗜酸乳杆菌与双歧杆菌发酵特性及冷藏期变化
2013年
以山羊乳为基质,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分析比较发酵增菌规律及产酸特性,并探讨冷藏期存活率及蛋白水解能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山羊乳在发酵过程中,嗜酸乳杆菌的产酸速度及蛋白水解能力均高于双歧杆菌(P<0.05),增菌规律基本相同。冷藏期内,两者之间的酸度差异逐渐缩小,11d时,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后嗜酸乳杆菌的蛋白水解能力高于双歧杆菌(P<0.05);发酵乳在冷藏期21d内,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21~26d期间,其活菌数均显著降低,存活率分别为80.8%和88.4%,二者差异显著(P<0.05)。羊乳基质中,二者增菌规律相近,而嗜酸乳杆菌在产酸能力、冷藏期存活率及蛋白水解能力方面均较优。
葛武鹏张旺倩陈瑛王秀玲杨静秦立虎王迁王欢曹妮娜
关键词:山羊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蛋白水解
防疫期间生物制药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21年
生物制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处于关键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极其重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导致全国各类院校推迟开学,并开始线上授课教学,生物制药学实验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课也开始线上授课,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线上授课具有其特殊性和限制性。教学组经讨论之后,采取PPT录屏配音制作视频展示实验原理及方法内容,再由教师亲自演示示范,录制实验演示视频,后将视频剪辑合成为网络视频课程上传至学习通软件,学生线上观看视频、教师在线讲解答疑完成实验课教学。虽然在线教学不能让学生亲自操作,但是在线授课也存在很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同时,鉴于这次录制视频课程的契机,本教学组拓展完善了生物制药学实验的视频资料,提升了教学组的多媒体授课技术,也为实验课程的线下教学提供补充。
何磊张阔张旺倩王舒宁张伟张英起
关键词:实验课在线教学
生物制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5
2022年
生物制药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贯穿于药学、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根据生物制药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积极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生物制药学课程中。通过提高课程思政的手段和方法,完善教学监督体系及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了课程思政质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顾锦涛张阔张旺倩王舒宁张伟张英起郝强
关键词:思想教育中国故事
生物制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2017年
生物制药学是药学、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贯穿于药学、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根据生物制药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作者积极探索了生物制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监督体系以及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旺倩张阔王舒宁张伟张英起
关键词:教学改革师资
复发缓解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6年
目的:建立复发缓解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不同品系动物(昆明种、BALB/c和C57BL/6小鼠,SD大鼠),采用各自品系来源的脊髓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动物双足垫,1周后半剂量注射进行一次加强,诱导EAE;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监牢兰染色观察脱髓鞘情况。结果:昆明种、BALB/c和C57BL/6小鼠均无明显症状,HE染色小脑的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SD大鼠对照组正常,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90%以上,HE染色可见小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可见大片髓鞘脱落。结论:EAE模型在昆明种、BALB/c及C57BL/6小鼠中用脊髓匀浆不易于诱导,而用SD大鼠脊髓髓鞘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可高效率诱导出同种SD大鼠的复发缓解型EAE。
王静张旺倩褚楚吴守振王舒宁刘楠楠冯国栋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
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牛羊乳基质中发酵性能差异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探讨了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在牛、羊乳基质中的增菌规律及产酸、产香性能,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羊乳为基质42℃发酵8 h活菌数最高可达2.10×109mL-1,pH值降至4.16±0.07,滴定酸度(128.00±3.61)oT,丁二酮质量浓度(11.72±0.25)mg/L,乙醛质量浓度(6.09±0.22)mg/L;以牛乳为基质相同条件发酵活菌数最高可达1.25×109mL-1,pH值降至4.45±0.08,滴定酸度(114.80±1.31)oT,丁二酮质量浓度(11.56±0.11)mg/L,乙醛质量浓度(5.12±0.38)mg/L。结论:L.Bulgaricus以牛、羊乳为基质42℃发酵8 h,其产丁二酮能力差异不显著;而增菌效率、产酸及产乙醛能力差异极显著,L.Bulgaricus在羊乳基质中发酵性能优于牛乳。
王秀玲葛武鹏田毅王迁秦立虎张旺倩
关键词:保加利亚乳杆菌牛乳羊乳发酵性能
蛋白质研究技术实验课教学及改革被引量:4
2015年
蛋白质研究技术是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蛋白质研究技术的实验课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这门课质量的好坏。在总结蛋白质研究技术实验课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使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和连续性,改变了常规课时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中。经过实践发现,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张阔吴守振张旺倩张伟张英起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
噬菌体肽库筛选抗人B7-H4中和抗体的模拟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用噬菌体呈现随机12肽库筛选能与抗人B7-H4(h B7-H4)中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模拟抗原表位肽,并用其免疫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抗h B7-H4中和抗体为靶分子,用体外生物淘洗法从噬菌体呈现随机12肽库中筛选与之结合的噬菌体克隆,用竞争性细胞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化学合成候选多肽,并与钥孔血蓝蛋白或破伤风毒素偶联鉴定多肽的特异性;进一步用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和抗血清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杀伤活性(CDC)。结果:经过3轮体外筛选后随机挑取5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其中20个克隆与抗h B7-H4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DNA测序得到6组结构相似的肽序列;竞争性ELISA结果显示1号肽噬菌体能与细胞表面的h B7-H4竞争性地结合抗h B7-H4单抗;点杂交结果显示1号肽能特异性结合抗h B7-H4单抗;小鼠免疫实验结果显示1号肽融合蛋白能诱导高滴度的抗h B7-H4抗血清,并且抗血清具有补体依赖的细胞杀伤活性。结论:筛选得到能与抗h B7-H4中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12肽模拟抗原表位序列并且具有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开发h B7-H4相关的多肽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晓菊高源张旺倩张存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表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