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利
- 作品数:10 被引量:92H指数: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与屏—片系统能量响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影像像素值与曝光因子(kVp和mAs)、被照体厚度的关系,传统屏-片系统照片密度与曝光因子、被照体厚度的关系,并对两种能量响应的关系进行比较,为使用CR影像像素值和成像板(IP)平均入射照射量的测量值作为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设定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厚度为10、15、20 cm的丙烯树脂板分别在50~90、70~120、90~140 kVp和密度档为-2时成像,对照屏-片系统与CR系统在不同管电压、相同被照体和密度档时的自动曝光响应.以上测试都使用滤线栅,用电离室测量IP的入射照射量.结果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CR所需曝光量大约是高速屏-片系统的2倍.CR系统的管电压像素值关系曲线与管电压照射量曲线相同.10 cm被照体时,50~90 kVp间的照片密度差值为1.21,像素差值为270;而20 cm被照体时,90~130 kVp间的密度差值为0.30,像素差值为100;15 cm被照体时密度和像素差值居于两者之间,分别为0.62和160.结论Kodak CR900系统的感度值与中速屏-片系统的感度比较接近.均匀野影像的曝光指示器值EI和IP照射量测量值可以用来设定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光电计时器.屏-片系统照片密度和CR影像像素值随kVp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的差异,对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校准起参照作用.
- 牛延涛綦维维张富利燕树林袁聿德
- 关键词:X射线摄影CR影像CR系统丙烯树脂感度
- 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比较被引量:41
- 2005年
- 目的 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 (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 细节体模 (CDRAD 2 0 )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 ,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 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 ,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差别。结果与CR相比 ,DR具有更低的IQF值 ,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 ,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 77%。结论 DR技术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好于CR技术。在获得相同影像信息的前提下 ,与CR相比应用DR大大降低了被检者吸收剂量。
- 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 关键词:体模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影像质量CR系统X射线摄影
- 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04年
- 近3年来数字X线摄影技术得以临床应用,本文综述了用于数字X线摄影的各种平板探测器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类型探测器结构之差异,并给出了描述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的技术指标。
- 王鹏程张富利
-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技术指标
- 数字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的特性研究
- 王鹏程谢晋东冯圣平侯丽霞张富利赵雷唐峰
- 目的:研究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比较不同数字成像技术曝光量差别,确定数字化X线摄影的优化的曝光条件,研究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硬件配置对曝光量的影响,探索数字化X线成像过程中降低曝光量,提高影像质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摄影
- 内照射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张富利曲德成杨国山
- 关键词:监测技术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活体测量VIVO摄入量
- 适用于非实验室条件下内污染快速筛查方法研究
-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中,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产生的内照射可能是导致大批量人群受到健康危害的主要方式,因此根据内照射危害水平设置探测限,对大批量人群就近进行内污染快速筛查,是核与辐射应急医学处置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本研究立足于...
- 张富利
- 关键词:内照射探测限蒙特卡罗
- 文献传递
- 骨盆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剂量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研究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照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确定骨盆X射线摄影的最佳摄影条件。方法以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在不同照射剂量下所获取的影像的图像质量因子IQF,进行ANOVA及SNK统计学分析,确定最佳照射条件。应用X射线摄影模拟人拍摄骨盆X射线影像,按照欧共体(CEC)图像质量标准验证最佳摄影条件与常规摄影条件下照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差别。结果不同照射剂量条件下,对比度-细节体模影像质量因子IQF有显著性差别(P=0.0001),照射剂量大于0.61mGy时,不同剂量组间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以最佳照射条件和常规照射条件所拍摄的X射线摄影模拟人影像按照CEC标准评判,两者影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时通过增大照射剂量可以提高影像质量,但是当曝光剂量达到足够大时,再增大曝光剂量并不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影像质量与曝光剂量间存在一个优化剂量。标准体模骨盆X射线摄影的优化剂量为0.61mGy。
- 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 关键词:数字化X射线摄影优化设计照射剂量
- DR与CR成像系统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关系的比较研究
- 目的:该文介绍了通过应用非晶硒DR(A-Se DR)、非晶硅DR(A-Si DR)系统和CR系统对CDRAD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X线摄影获得图像并加以比较,定量分析了两种DR系统与CR系统的ESD与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
- 张富利
- 关键词: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
- 文献传递
- 两种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的成像剂量与成像质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定量分析、比较非晶硅平板探测器X射线摄影系统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X射线摄影系统在不同成像剂量条件下成像质量的差别。方法以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和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系统分别摄取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在相近曝光剂量条件下的X射线影像,由4位独立观察者分别阅读影像,并计算所对应的曝光剂量下图像质量因子(image quality figure,IQF),应用ANOVA分析两成像系统对比度及细节检测能力。使用X射线摄影统计学体模(TRG)测量两系统在不同曝光剂量条件下操作者特性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应用Wilcoxon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成像技术的影像信息检测能力的差别。结果在低曝光剂量条件下,两系统CDRAD体模影像IQF值及ROC曲线AZ值差别有显著意义,在对比度、组织细节检测能力上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优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系统。在高曝光剂量条件下,两系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曝光剂量条件下,成像质量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优于非晶硒系统。在获得相同的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前者进行X射线摄影可以降低被检者受照剂量。
- 王鹏程张富利李士骏
- 关键词:数字X射线摄影平板探测器
- 数字X线摄影系统量子检出效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3年
- 张富利王鹏程
-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