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圆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椎间盘
  • 6篇腰椎
  • 5篇疗效
  • 4篇融合术
  • 4篇手术
  • 4篇内固定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
  • 3篇颈椎
  • 3篇脊柱
  • 3篇分化
  • 3篇BMP-2
  • 2篇压缩骨折
  • 2篇腰椎侧凸
  • 2篇腰椎间盘
  • 2篇枕颈
  • 2篇枕颈融合
  • 2篇枕颈融合术
  • 2篇置换术
  • 2篇软骨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医学情...

作者

  • 16篇权正学
  • 16篇张圆
  • 9篇唐可
  • 8篇罗小辑
  • 4篇钟伟洋
  • 4篇蒋电明
  • 3篇周强
  • 3篇桂菲
  • 2篇周栩
  • 2篇雷涛
  • 1篇欧云生
  • 1篇安洪
  • 1篇高速
  • 1篇江维
  • 1篇肖艳
  • 1篇李杰
  • 1篇余畅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第九届西部骨...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d1基因在BMP-2维持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构建Id1基因过表达和RNAi慢病毒载体,并以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Id1基因表达水平调整后,BMP-2诱导髓核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1设计针对Id1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的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测定病毒滴度。2将2种慢病毒分别感染髓核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细胞Id1mRNA和蛋白表达。3重组腺病毒Ad BMP2感染髓核细胞,利用已制备的2种慢病毒再次感染细胞,QRT-PCR检测细胞表达软骨特性分子的能力。结果 1慢病毒感染髓核细胞后,Id1基因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感染病毒组(0.428±0.079)及空载病毒组(0.400±0.045)相比,过表达组(0.848±0.154)增加,RNAi组(0.115±0.01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预期结果。2细胞内Id1的表达增加可促进colⅡ(0.407±0.083)和ACAN(0.284±0.074)的mRNA表达增加,与GF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ADBMP2处理细胞后,Id1的表达增加可使colⅡ(0.590±0.072)和ACAN(0.351±0.066)的mRNA表达进一步显著升高;Id1表达降低时,以上因子的表达被明显抑制[colⅡ:(0.244±0.060),ACAN:(0.168±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d1能够促进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分子的表达,细胞内Id1基因水平变化能够显著影响BMP-2诱导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推测Id1是BMP-2维持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作用的关键因子。
周栩权正学罗小辑唐可周强钟伟洋张圆江维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2髓核细胞
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87±14.08)岁。术前诊断为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33例,先天性枕颈畸形12例,上颈椎肿瘤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应用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评分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8~8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79±16.12)月,术后X线检查提示46例枕颈部植骨融合良好,1例植骨融合失败,植骨融合率97.9%;JOA评分由术前(12.32±2.97)分,降至术后(14.85±2.26)分;VAS评分由术前(6.55±1.14)分,降至术后(1.91±1.06)分;JOA及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00;t=52.54,P=0.000)。结论: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和板-棒系统行枕颈融合术,因其优秀的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是解决枕颈结合部失稳的安全、可靠方法。
唐可卢雨霆张圆罗小辑蒋电明钟伟洋权正学
关键词:枕颈融合术手术治疗内固定
ACDF和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2种治疗方法均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ACDF能够更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贺单双张圆桂菲赵郭盛权正学
关键词:颈椎病骨移植骨整合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为避免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所带来的假关节形成及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确切,已逐渐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但随着该技术应用的深入,随访年限的增加,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与假体相关的一系列特殊并发症逐渐被学者报道。本文就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赵郭盛张圆权正学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假体异位骨化并发症
髂骨螺钉在脊柱骨盆融合中的应用进展
2014年
脊柱骨盆融合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多种疾病中。Allen和Fergu—son^[1]在1982年首次应用Galveston髂骨棒进行脊柱侧弯的矫形,奠定了脊柱骨盆融合的基础。而随着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目前该技术适应范围大体归纳如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该类疾病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脊柱畸形及骨盆倾斜,
张圆权正学
关键词:脊柱外科骨盆倾斜髂骨螺钉脊柱侧弯脊柱畸形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侧弯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退行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该疾病逐渐成为导致老年人群慢性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保守治疗的效果有限且症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该疾病变得更容易、更安全、更有效。
张圆权正学
关键词:脊柱弯曲腰椎脊柱融合术
枕颈融合治疗上颈椎失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7年8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患有枕颈失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0....
权正学卢雨霆张圆罗小辑唐可蒋电明
关键词:枕颈融合术手术治疗内固定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重度OVCF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平均68.8岁。损伤节段:T11 4例,T12 6例,L1 5例,L2 3例,L3 2例,L4 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平均7.5d。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PVP治疗。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背部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部功能,胸腰椎侧位X线片评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变化,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个月[(15.7±2.9)个月]。术后1周VAS评分为(2.9±1.1)分,ODI为(30.84-7.5)%,Cobb角为(21.5±7.3)°,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为(44.3±13.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23.4±7.7)°,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为(49.1±13.7)%,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标准,术前8例合并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均有1~2级恢复。术后骨水泥渗漏7例,均无脊髓压迫症状。末次随访时无断钉断棒现象。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PVP不仅能恢复伤椎高度和强度,有效矫正后凸畸形,还能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是治疗重度胸腰椎OVCF的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高速葛胜辉权正学唐可张圆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核素骨显像和MRI定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和MRI两种方法定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中责任椎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OVCF患者25例,其中男4例,女21例;年龄63~87岁,平均(73.3±6.2)岁。椎体分布:T4 2个、T5 3个、T6 2个、T7 2个、T8 5个、T9 3个、T10 3个、T11 7个、T12 9个、L1 11个、L2 10个、L3 2个、L4 5个、L5 1个。入院后常规行x片、骨密度、MRI和核素骨显像检查,术前和术后1d评价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本组25例患者(64个椎体)被纳入研究,其中MRI提示36个椎体存在OVCF,核素骨显像提示40个椎体存在OVCF,将两者行Kappa检验,两者有较高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特异度为96.6%,准确度为98.4%,均高于核素骨显像(分别为82.8%,92.2%)。结论在定位OVCF方面,核素骨显像和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MRI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在不宜使用MRI的情况下可以用核素骨显像替代MRI。
康荘唐可肖艳赵郭盛权正学张圆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核素骨显像
Prestige LP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单节段Prestige LP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中期随访时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2~6年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8~58岁,平均(45.4±7.6)岁;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的20例,以神经根压迫为主的9例。术后定期随访,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痛和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分析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通过颈椎过伸、过屈位片测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ROM),观察假体移位、下沉及异位骨化(HO)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9例随访时间24~66个月,平均(35.5±10.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15.62±1.12)分、NDI(14.65±5.68)%、颈痛VAS(1.93±1.10)分、上肢痛VAS(0.76±0.99)分,较术前JOA(12.03±2.23)分、NDI(42.52±16.31)%、颈痛VAS(5.00±2.22)分、上肢痛VAS(4.59±3.18)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ROM末次随访时为(7.37±3.11)°,较术前(8.50±3.35)°得到较好的保留。术后1例出现假体向前移位;3例出现节段后凸;1例出现假体下沉;3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共14例发生HO。结论Prestige LP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拥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出现率较高,可能抵消其保护邻近节段的作用;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重视术中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
赵郭盛张圆唐可权正学蒋电明
关键词: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疗效活动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