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四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4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鱼类
  • 5篇中华鲟
  • 5篇DNA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线粒体
  • 4篇MTDNA
  • 3篇多态性
  • 3篇鲟形目
  • 3篇鲟鱼
  • 3篇鲢鱼
  • 3篇系统学
  • 3篇线粒体DNA
  • 3篇RAPD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电泳
  • 2篇渔业
  • 2篇渔业科学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机构

  • 22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4篇张四明
  • 11篇汪登强
  • 11篇邓怀
  • 8篇吴清江
  • 4篇张亚平
  • 3篇危起伟
  • 2篇张兴忠
  • 2篇晏勇
  • 2篇余来宁
  • 2篇龙华
  • 1篇姚红
  • 1篇潘光碧
  • 1篇余其兴
  • 1篇郭一清
  • 1篇周荣家
  • 1篇曾勇
  • 1篇刘利
  • 1篇王凯
  • 1篇邹素云
  • 1篇郑向忠

传媒

  • 5篇淡水渔业
  • 3篇水产学报
  • 2篇Curren...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Zoolog...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国外水产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鱼类细胞培养在渔业科学上的应用被引量:15
1991年
自1962年Wolf和Quimby首次建立RTG-2细胞系以来,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据Wolf和Mann1980年的统计已有17属36种鱼61个硬骨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我国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主要是近10年的工作,但已建立了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1981,张念慈杨广智),草鱼肾组织细胞系(1986,左文功等),草鱼尾鳍组织二倍体细胞系(1986,魏彦章等),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系(1988,李焕林等)十余种细胞株(系)。建立细胞株(系)的目的旨在运用这一技术进行其它领域研究。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已用于鱼类遗传育种,鱼病防治,鱼类生理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概述。
钱华鑫张四明
关键词:鱼类细胞培养育种
鱼类染色体组工程及其应用被引量:3
1990年
鱼类具有产卵量大、体外受精的特点,是进行染色体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研究的理想材料。运用染色体组工程技术可诱导鱼类的雌核发育(Gynogenesis)、雄核发育(Androgenesis)和多倍体(Polyploid)。雌核发育、雄核发育不仅可以用于建立近交系、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而且还可以用于鱼类的单性养殖。多倍体在提高鱼类的生长率、成活率、抗病力以及种群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张四明
关键词:鱼类
刺鳅性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确定证据被引量:10
1999年
通过对刺鳅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核型、Ag-NORs和C-带分析,以及对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二价体配对行为的系统观察,确定刺鳅具有一对异配的大型性染色体。
刘江东黄晓余其兴余其兴郭一清周荣家张四明郭一清汪登强
关键词:刺鳅性别决定性染色体细胞遗传学
湖北淤泥湖团头舫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用BamHI、BglI、ClaI、EcoRI、HindⅢ、KpnI、PstI,PvuⅡSacⅡ、SacI、ScaI、XbaI,XbaI和XhoI十四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源于湖北淤泥湖的团头舫进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估长度多态性研究。初步表明DNA上切点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共检测到六种母集集团。发现一尾团头舫mtDNA分子大小比普通型鱼mtDNA小约0.70kb。呈现出mtDNA发子大小多态现象。
张四明龙华
关键词:线粒体DNA多态性
从线粒体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论达式鲟、亚洲和北美洲中吻鲟的分类地位(英文)被引量:23
2001年
尽管古老的鲟形目鱼类的分类及系统演化一直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但迄今仍有诸多谜团未解。其中 ,关于亚洲远东地区和北美地区的中吻鲟 (Acipensermedirostris)的分类地位争论已久。长江水系的达式鲟 (A .dabryanus)和中华鲟 (A .sinensis)及其它鲟属 (Acipenser)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近年来也有异议。为了给上述争议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作者测定了线粒体DNA (mtDNA)控制区(D loop) 的核苷酸序列 ,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和遗传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⑴UPGMA ,NJ和MP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以及遗传差异分析都支持了亚洲远东地区中吻鲟和北美中吻鲟为一个有效种的观点 ;⑵同样研究方法并结合相关群体遗传资料表明 ,长江达式鲟与中华鲟关系最近 ,提出了达式鲟为中华鲟的一陆封类群的假说。最后 ,作者认为本文提出的观点和假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张四明吴清江张亚平
关键词:中华鲟系统学线粒体控制区DNA核苷酸序列
十种常见淡水鱼类的RAPD鉴定被引量:26
1998年
用14种10bp长的随机引物对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团头鲂、胭脂鱼、土鲶和黄颡十种鱼进行RAPDPCR扩增。除引物OPK08外,其它的13种引物都得到较清晰的DNA带。13种引物共产生672条带,平均每种鱼产生67条带,每种引物产生52条扩增带。鲤鱼扩增带最多,胭脂鱼扩增带最少。引物OPQ01、OPQ04、OPQ06、OPQ11、OPQ12、OPK07、OPP01、OPP15、OPP17扩增的带谱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本文结果显示RAPD是一种非常灵敏的种间鉴定技术,特别是对鱼卵和鱼苗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邓怀张四明汪登强邹素云
关键词:RAPD淡水鱼类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及相关种类的mtDNA控制区串联重复序列及其进化意义被引量:39
2000年
采用 PCR技术和 DNA测序技术 ,发现了我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中华鲟 ( Acipensersinensis)线粒体 DNA( mt DNA)的控制区 ( D- loop)存在数目不等的串联重复序列 ,该重复序列造成了中华鲟广泛的异质性现象 .从分子水平进行了不同类型重复序列变化规律的研究 ,同时还初探了重复序列在我国其它几种鲟鱼类的存在情况 ,发现在白鲟 ( Psephurus gladius)、达氏鲟 ( A.dabryanus)和史氏鲟 ( A.schrenckii)均存在类似的重复序列结构 .序列比较分析表明 ,不同鲟鱼类重复序列在鲟鱼类进化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很有可能碱基差异大小与它们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呈正相关 .
张四明吴清江张亚平
关键词:中华鲟鲟鱼类MTDNA控制区串联重复序列进化
一种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新方法被引量:15
1993年
自1966年Ojima建立鱼类染色体空气干燥法以来,鱼类染色体研究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目前有肾细胞培养法、上皮细胞培养法和外周血培养法等。细胞培养需要在有一定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如无菌操作),因而简便快速的制备鱼类染色体方法便不断产生,有PHA+秋水仙碱注射法、秋水仙碱体外注射法和CoCl+秋水仙碱体外注射等方法.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在野外条件下进行的小型鱼类和鱼苗染色体制片方法。
张四明
关键词:染色体鱼纲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1992年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又称染色体组工程)其内容包括极体雌核发育、有丝分裂雌核发育、雄核发育、三倍体和四倍体诱导.60年代初国外就开始从事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研究,至今已进行过近20种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前期报道的多为阻止第二极体放出(第二次成熟分裂)的极体雌核发育和三倍体,而抑制卵子第一次卵裂(第一次有丝分裂)而诱导的有丝分裂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四倍体则鲜有报道,只是近几年才有较大进展.就其染色体组操作研究应用而言。
张四明
关键词:鱼类染色体
雌核发育鲢RAPD指纹和蛋白质电泳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用23个随机引物对雌核发育鲢子一代(普通鲢作对照)进行了RAPD—PCR反应,在23个引物中除一个引物无扩增产物外,其它均可得到1~10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538条带。其中7个引物产生多态现象,占总引物的314%。多态座位达1368%。用Shannon指数对RAPD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Ho)分析,得出所研究样本的Ho为0175。用血清酯酶和血清蛋白电泳作对比时没有发现在蛋白质水平的多态现象,说明RAPD技术是一种比较灵敏实用的DNA多态检测方法。以RAPD所得数据进行了雌核发育鲢子代和普通鲢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分析,为鲢选育提供了依据。
邓怀张四明汪登强潘光碧
关键词:鲢鱼蛋白质电泳雌核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