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亚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空间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河北省固安县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划分为1~5 km不等的网格进行研究,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计算各网格内景观格局指数;并运用SPSS11.0对各类景观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运用加权模型构建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然后,通过探讨研究区景观指数与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认为2 km网格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与现状最符合,最后采用GIS空间统计学中的自相关方法和半方差分析,对研究区2 km网格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中部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高,其同种类型的土地连片性可能性更大,便于土地整理;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低值区明显聚集在西北部的东湾乡、固安镇等,在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低值区应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利用格局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度,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杜春艳张丁轩付梅臣张建军张中亚孟燕郭卫斌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完整性空间自相关
-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结合河北省武安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合理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其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08年间,将武安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了3个阶段,1997~1998年、2004~2008年呈波动上升阶段以及1999~2003年呈持续下降阶段。②耕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在0.5以下。从地域来看,东部较高,西部较低。
- 张中亚付梅臣汝捷杜春艳
- 关键词:耕地集约度熵值法
-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安市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英文)被引量:12
- 2011年
-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所控制和管理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预测对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和控制农业系统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预测区域生态安全能够为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预警,从而可以尽早提出警报,采取措施有效地抑制、减轻、控制和规范农业生态系统的恶化,最终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武安市1997年至2008年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输入输出,采用灰色预测系统模型,建立了河北省武安市农田的预警系统,为农田的正确使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河北省武安市农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非再生资源的输入和高排放的环境压力,从而使武安市农田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它从1997年的安全降低到2008年的预警,而且在2015年,2020年仍将处于预警的农业生态安全。此外,各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对策,为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江勇付梅臣王增汝婕张中亚张宏杰
- 关键词:农业生态预警能值
- 基于能值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动态分析——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并选取了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5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安市能值投入与产出均处于上升态势,能值投资率不断上升,但净能值产出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同时随着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加大,环境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张中亚付梅臣孟燕郭卫斌
- 关键词:能值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碳源的影响研究——以河北武安市为例被引量:11
- 2010年
-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区域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1997~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量,对河北省武安市碳汇-碳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7~2008年武安市碳汇处于不稳定状态,碳源呈明显增加趋势。武安市碳增汇由1997年的绿灯区转变为2008年的红灯区。各乡(镇)碳汇-碳源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其中12个乡(镇)处于红灯区,10个乡(镇)处于绿灯区。笔者根据结果提出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建议,旨在为区域的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江勇付梅臣王增张中亚宋宝华温洪艳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