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烁

作品数:24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1篇干细胞
  • 7篇脂肪干细胞
  • 7篇软骨
  • 7篇体外
  • 6篇纤维细胞
  • 5篇软骨细胞
  • 5篇骨细胞
  • 5篇分化
  • 4篇免疫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增殖
  • 3篇真皮
  • 3篇真皮成纤维细...
  • 3篇脂肪
  • 3篇内皮
  • 3篇角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

机构

  • 16篇上海组织工程...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23篇尹烁
  • 23篇崔磊
  • 15篇曹谊林
  • 5篇刘广鹏
  • 5篇刘伟
  • 4篇刘波
  • 4篇刘伟
  • 3篇刘德莉
  • 3篇杨平
  • 3篇邓辰亮
  • 3篇邹俊
  • 3篇刘伟
  • 2篇吴莹琛
  • 2篇陈富国
  • 2篇李纲
  • 2篇李宇琳
  • 2篇舒朝锋
  • 2篇伍耀豪
  • 2篇张英
  • 2篇杨光辉

传媒

  • 6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MP1诱导成纤维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应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生长因子,体外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扩增至第2代,以加入CDMP1生长因子(100 ng/mL)的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诱导,每3 d换液1次,进行单层培养,对照组为不加CDMP1培养的成纤维细胞。7d后,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胶原分泌,RT-PCR检测Aggrecan、Ⅱ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 诱导后成纤维细胞细胞形态由梭形向软骨细胞样多角形、多边形转变。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表达阳性,RT-PCR检测Aggrecan、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结论 成纤维细胞在CDMP1生长因子诱导下能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并能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尹烁崔磊李纲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免疫荧光法
自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猪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初步探索自体脂肪干细胞(ADSCs)修复猪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猪颈背部脂肪组织中获取ADSCs,体外培养至第2代,微团块培养法对其进行成软骨诱导2周,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软骨分化表型。以5×10^7/mL的浓度将第2代ADSCs接种于聚乙醇酸/聚乳酸材料,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在猪膝关节软骨负重区制造两个直径8mm的全层软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细胞材料复合物,对照组植入单纯支架材料。术后3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成软骨诱导2周的微团块有软骨特异性的CollagenⅡ、Aggrecan及Sox-9的表达;术后3个月取材,发现实验组缺损区被软骨组织样填充修复。HE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但细胞密度较正常软骨组织高。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修复组织有葡糖氨基聚糖的表达。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则未能修复,表面充填纤维组织。结论自体ADSCs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猪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
伍耀豪崔磊刘广鹏尹烁刘波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细胞软骨
体外扩增后人脂肪源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体外扩增后人脂肪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体外的免疫调节功能,以期以少量组织获得足够量的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脂肪源干细胞,用于组织修复及细胞治疗。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至第2代及第5代的人脂肪源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观察在扩增的过程中ADSCs表面标记物的变化;同时,检测扩增至第5代的ADSCs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评价ADSCs的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结果ADSCs在扩增过程造血干细胞标记物表达降低,间质细胞表型及内皮细胞表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第5代的ADSCs在体外不会引起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扩增中的ADSCs逐渐表达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并在扩增至第5代时仍保持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的能力。
白雯江明崔磊尹烁
关键词:脂肪源干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扩增
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羟基乙醇(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支架,复合自体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修复角膜基质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兔脂肪干细胞(rabbit adipose derivedstem cells,rASCs)培养至第4代接种在PLGA载体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生长黏附情况。体外培养7天后将rASCs-PLGA复合物回植到角膜基质缺损模型的兔角膜基质层间,术后第12周和24周取材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未接种细胞的PLGA材料移植基质层间作为对照组。结果细胞在PLGA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实验组移植术后12周材料降解,角膜基本恢复透明。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后24周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相似,电镜下胶原纤维直径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
鲍慧婧邹俊尹烁崔磊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角膜基质
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构建被引量:7
2007年
学术背景:角膜供体来源的匮乏及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高排斥率限制了角膜移植的临床应用。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且能满足一定生理功能要求的组织工程角膜是近年来眼科的研究热点,而角膜基质组织的构建则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的主要任务、难点和关键所在。目的:总结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种子细胞及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cornealstroma;tissue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7-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角膜基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9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实验。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5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国内角膜盲患者众多,临床上对供体角膜的需求越发迫切。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且能满足一定生理功能要求的组织工程角膜具有重大的探索价值与临床实际应用意义。②自体或异体角膜基质细胞不仅是最早采用的而且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种子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文献已见诸于报道。③作为支架材料,胶原、明胶及壳聚糖均有报道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研究表明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羟基乙酸材料与角膜基质细胞有较好的亲和力。④随着干细胞研究、材料科学及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发展,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构建越来越凸现其优越性,但它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如何定向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角膜基质细胞;
洪佳旭徐建江崔磊尹烁
关键词:角膜基质
兔脂肪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是角膜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课题。脂肪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增生和分化能力强的特点而成为目前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聚羟基乙醇(PLGA)作为高分子可降解支架材料已成功用于构建多种组织器官。目的探讨兔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多孔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醇(PLGA)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构建脂肪干细胞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颈背部脂肪组织,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兔脂肪细胞,传至第4代。将传代细胞分别以3×10^4/cm^2、3×10^4/cm^2、3×10^6/cm^2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脂诱导培养液及成软骨诱导液进行诱导培养,并分别以质量分数1%茜素红-Tris-盐酸溶液、质量分数0.6%油红染液和免疫荧光法鉴定培养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将第4代细胞用稀释的DiO荧光染液重悬的脂肪干细胞按1×10^7/ml的密度接种于自制的多孔PLGA支架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Hoechst法定量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接种后第1、3、7天对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行共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观察细胞在该支架上的黏附生长和基质分泌情况,评价PLGA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脂肪细胞7~8d后可达80%~90%融合,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传代第4代的细胞成骨诱导2周后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及周围细胞着深红色;成脂诱导2周后油红0染色显示细胞质内布满红色脂滴颗粒;微团培养成软骨诱导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Ⅱ型胶原表达阳性。细胞接种至PLGA支架材料第7天增生达到高峰期,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共焦显微镜检测显示细胞在支架上贴附生长良好,能够在支架表面及孔隙内壁得到充分伸展和生长,细胞外基质分泌旺盛。结论培�
鲍慧婧邹俊尹烁崔磊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镁黄长石浸提液影响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浓度镁黄长石浸提液对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初步阐明镁黄长石体外促进hADS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依照ISO/EN 10993-5标准,制备镁黄长石浸提液,将获得的hADSCs培养于不同浓度的浸提液中(1/2、1/4、1/8、1/16、1/32),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成骨诱导条件下,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以及钙离子定量检测,观察不同浓度浸提液对hADSCs成骨特性的影响。结果 1/2、1/4、1/8浓度的浸提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ADSCs的体外增殖;1/4、1/8、1/16浓度的浸提液可以促进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钙离子定量检测显示,1/4浓度的浸提液对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促进作用最强,此时的钙、镁和硅离子浓度分别为:2.36 mM、1.11 mM和1.03 mM。结论镁黄长石浸提液中的离子在适当浓度时,可以抑制hADSCs的体外增殖,同时促进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
谷辉杰巩伦理张昀尹烁常江崔磊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镁黄长石浸提液
低温保存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脱钙骨上体外增殖及成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低温保存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脱钙骨(DBM)上生长特性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3例志愿者骨髓(3~5mL),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获得BMSCs。第3代BMSCs在-196℃下保存24h,37℃复苏,测定细胞成活率。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分别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至90%融合时,收集细胞接种在DBM支架上,并测定细胞在DBM上的粘附率。DiI荧光染料标记BMSCs,例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SEM观察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的生长及基质分泌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在DBM上的增殖活性。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含量观察细胞在DBM上的成骨能力。结果复苏细胞的存活率为(90.24±0.02)%。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的粘附率分别为(97.25±1.17)%和(97.00±1.09)%。倒置相差显微镜及SEM观察显示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粘附、生长良好,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沉积。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MTT吸光度值和ALP活性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培养12d时,MTT吸光度值及ALP活性同时达到峰值。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分泌OCN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OCN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上升,在观察期(16d)内未出现平台期。结论低温保存对人BMSCs在DBM上的体外增殖、粘附及成骨能力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低温保存的人BMSCs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
刘广鹏舒朝锋尹烁李宇琳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脱钙骨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生长因子体外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取包皮环切术后丢弃的真皮组织共3例,分离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以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加入CDMP1(终浓度为100ng/ml)进行诱导,未加CDMP1的作为对照。观察细胞多次传代后(P2、P5、P10)细胞表型分化情况;调整CDMP1浓度分别为10、30、100、300ng/ml,观察诱导后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单层培养与微团块培养成纤维细胞分别体外诱导7、14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诱导前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Ⅱ、Ⅳ、Ⅹ型胶原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诱导前后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CD29、CD105、CD106、CD166及细胞诱导后Ⅰ、Ⅱ型胶原表达。结果细胞多次传代后(P5、P10)仍可表达特异软骨基质Ⅱ型胶原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阳性细胞率与P2诱导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MP1浓度为10、30ng/ml诱导7、14d,均未见Ⅱ型胶原与蛋白聚糖表达;CDMP1浓度为100、300ng/ml时,Ⅱ型胶原与蛋白聚糖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培养成纤维细胞诱导14d后,软骨基质表达消失;微团块三维培养诱导14d,软骨基质仍保持表达。RTPCR检测诱导后ActRI/ALK2,BMPRIA/ALK3,BMPRIB/ALK6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CDMP1生长因子诱导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扩增后可保持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能力,细胞分化与CDMP1浓度、细胞三维培养条件及BMPR介导有关。
崔磊尹烁邓辰亮李宇琳杨光辉陈富国刘伟刘德莉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真皮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脂肪来源细胞体外增殖规律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脂肪组织由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19例,31.5±5.8岁)。酶消化法分离抽吸物中细胞,体外扩增至第10代,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累计倍增数目,明确其体外生长规律和增殖能力:通过对表面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CD49d、CD34、CD31、3G5等的检测分析脂肪来源细胞的群体组成;分别向软骨、骨、脂肪定向诱导,进一步明确该细胞群体定向分化能力。实验表明.每300ml脂肪抽吸物平均可获得5×10^7个有核细胞,体外扩增10代,平均每代倍增数目为1.59±0.224,累计倍增数目为15.53。流式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干细胞相关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等表达率均〉60%,但与造血系相关的CD34、CD31表达率也分别达到7.3%、29.2%。ADC向软骨诱导可检测到Ⅱ型胶原表达;向成骨诱导可见矿化结节形成.并可检测到AKP、Osteonectin基因表达;向脂肪诱导可检测到PPARr2、GLU-4、Leptin基因表达.细胞内有脂滴形成。脂肪来源的细胞获得量大,体外增殖能力强,并含有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细胞.有可能作为组织构建的种子细胞。
张英周广东杨平尹烁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增殖分化潜能体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