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孝堂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汪蔚青金惠根尚孝堂杨伟刘宗军王东毅施佳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
- 延迟PCI与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经皮延迟冠脉介入 (PCI)与直接PCI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疗效的差异。方法 14 5例连续行PCI的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 (75例 )和延迟PCI组 (70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各项心脏事件均无显著差异。平均随访 (12 1± 4 5 )个月时 ,直接PCI组患者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9 3%vs 32 9% ,P <0 0 1)、非致死性心衰 (4 0 %vs14 3% ,P <0 0 5 )、死亡 (0vs 7 1% ,P <0 0 5 )及复合终点事件 (12 %vs 4 0 % ,P <0 0 1)方面较延迟PCI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在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总的心脏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近期内LVEF值延迟PCI组较直接PCI组显著降低 (0 5 8± 0 14vs 0 6 3± 0 10 ,P <0 0 5 )。结论 与直接PCI相比 ,延迟PCI治疗AMI近期内同样安全有效 ,1年死亡率无显著降低 ,但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衰、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增加。
- 刘宗军金惠根陈万春杨伟汪蔚青尚孝堂
- 关键词:延迟PCI直接PCI急性心肌梗死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汪蔚青金惠根尚孝堂杨伟刘宗军陈万春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 内科学PBL课堂教学应用初探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5月对2003级运动医学专业本科班25人试行了PBL教学。共选了7个专题,预设讨论题目60条;组织了分组讨论、同学发言,以及教师总结和答疑解难;课后进行了对预设问题讨论准确度测定、对PBL教学满意度测定、随堂测验等。结果:讨论准确度测定完全准确率达10.3%、大部分准确率达71.6%,总准确率达81.9%;教学结果总满意率高达96%;部分专题随堂测验的平均分基本达标。结论:本教学方案初步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但亦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 尚孝堂彭文白宇胡宏
- 关键词:PBL内科学教学改革
- 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317例初发心梗的住院病人,按梗死前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及每次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Ⅰ组: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15分钟;Ⅱ组: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15分钟;Ⅲ组(对照组):梗死前48小时内无心绞痛发作。通过测定梗死后肌酸激酶(CK)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梗死范围及心功能情况,并对住院期间各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病例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表现为:梗死范围的缩小,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Ⅱ、Ⅲ组间各观察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不同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可能产生不同影响,梗死前近期有短时间(<15分钟)的缺血刺激对梗死心肌具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 施佳欧少君尚孝堂江蓓湖陈荣康来莺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肌酸激酶
- 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比较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WHO的UAP诊断标准,对88例UAP患者随机选用低分子肝素或尿激酶,以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ST、24小时缺血总负荷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每天5.7次±2.7次对2.2次±1.5次,5.2次±2.4次对2.3次±1.7次;常规心电图∑ST分别为3.1mm±1.4mm对1.6mm±1.5mm、3.5mm±1.4mm对1.8mm±1.2mm;24小时缺血总负荷分别为1774mm·s±504mm·s对1039mm·s±483mm·s、1806mm·s±449mm·S对1049mm·s±470mm·s(P均<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AMI)、无死亡;尿激酶组发生AMI 4例(9.3%),死亡2例(4.7%),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对UAP中均有较好疗效,但前者更安全。
- 崔靖洁江蓓湖尚孝堂欧少君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心绞痛药物疗法
- 高血压合并心脑肾损害后怎么治
- 2005年
- 本人66岁,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7年前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增厚,收缩功能降低;三年前CT查及:多发性脑梗塞;今年化验发现:肌酐升高、高尿酸血症。目前严重失眠,并出现吐字不清、左手颤抖等症状。该如何防治?
- 尚孝堂
- 关键词:高血压病史收缩功能降低多发性脑梗塞室间隔增厚心脏彩超严重失眠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无血流”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无血流”(no flow ,NF)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连续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中有无NF现象分为NF组( 18例 ,占 18.2 % )和非NF组 ( 81例 ) ,计算NF的发生率 ,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非NF组比较 ,NF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史和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NF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降低 ( 0 .38± 0 .11∶0 .6 3± 0 .10 ,P <0 .0 1) ;住院及随访期间 ,NF组非致死性心力衰竭 ( 2 1.4 %∶4 .8% ,P <0 .0 5 )和复合终点事件 ( 4 2 .9%∶18.5 % ,P <0 .0 5 )明显增加 ,总死亡率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和总的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无明显降低。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过程中 ,NF的发生率为 18.2 % ;出现NF者的心功能降低 ,近。
- 刘宗军陈万春金惠根杨伟王东毅汪蔚青施佳尚孝堂江蓓湖
- 关键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对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梗死相关动脉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对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左室射血分数 (LVEF) <0 .5 0的AMI患者分为PTCA组 (n=4 0 )和非PTCA组 (n =4 0 ) ,PTCA组于发病后平均 12d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TCA组相比 ,PTCA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15 %∶5 0 % ,P <0 .0 1)、临床心功能改善 (70 %∶4 0 % ,P <0 .0 1)、LVEF上升的例数 (6 5 %∶30 % ,P <0 .0 1)及复合终点事件 (40 %∶75 % ,P <0 .0 1)方面明显改善 ,而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 刘宗军金惠根尚孝堂江蓓湖杨伟欧少君陈万春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腔血管成形术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室性心动过速108例分析
- 1993年
-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当其在动态情况下短暂发作时,用常规心电图难以描记,24小时动态心电图(简称 DCG)则易监测室速发作。现将我们的观察资料报告如下。
- 尚孝堂张从虬蔡如民
- 关键词: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