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丽丹
- 作品数:48 被引量:25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51例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是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占30%以上,戊型肝炎病毒占20%以上;并发症中腹水发生率最高,为54.3%,其次为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分别为48.3%和43.1%;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结论针对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尚丽丹谢欢刘艳萍林惠明郑少兰
- 关键词:亚急性重型肝炎护理
- 重症肝病患者摄入营养状况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摄入的热量与蛋白质能否满足机体需要,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方法统计64例重症肝病患者入院前3d和入院2周内饮食和静脉输入液体,计算热量与蛋白质的实际摄入量,与患者本人的目标量相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结果64例患者的热量与蛋白质均存在摄入不足(P〈0.01),56.2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结论临床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重视自身的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明确的饮食指导,适当给予肠内、肠外营养补充。
- 尚丽丹李保森刘春梓谢欢
- 关键词:重症肝病热量蛋白质
-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住院疾病谱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 01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住院肝病患者中的构成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构成比由2002年的1.76%升至2011年的3.6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比分别为51.82%和38.39%;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各组患者年龄及女性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51、57.36,均P<0.01)。各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31.63,均P<0.01)。但各组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性别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126)。结论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已成为肝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孙颖尚丽丹赵军滕光菊常彬霞张伟李保森邹正升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 14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解放军第302医院2002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41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并发症、预后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进...
- 滕光菊孙颖常彬霞张伟赵军田辉尚丽丹邹正升李保森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使用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对导管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75例进行新生儿PICC置管的患儿,置管成功后通过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结果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和下腔静脉的患儿比位于其他部位的使用时间延长;且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患儿发生静脉炎的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静脉是新生儿PICC置管的首选,上腔静脉是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
- 唐红梅唐永红刘素霞黄顺储芳尚丽丹张惠英文凤牛小霞
- 关键词:新生儿
- 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病死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脑疝、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亚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而病死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脑疝、肝肾综合征及脑水肿。结论积极防治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的关键。
- 张玲慧李保森邹正升张伟赵军常彬霞尚丽丹
-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腹水预后
- 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征对比性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简称急重和亚急重)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法收集和整理215例急重和亚急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急重和亚急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均占30%以上。抗结核药物是药物性急重和亚急重肝炎的首要原因;②急重和亚急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3%和4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急重患者的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20%,而亚急重患者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30%;④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亚急重则分别为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⑤急重和亚急重患者的病死率与病情最重时P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而与PTA、TC均呈负相关;亚急重还与病情最重时TB、BLA及CRE呈正相关,与CHE、TG、PLT、ALB呈负相关。结论①急重和亚急重患者无论在好发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肝性脑病出现时间,还是在凝血功能异常、预后与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较大,属两个独立的疾病;②对于无肝性脑病的急重和亚急重患者,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
- 李保森邹正升张伟赵军常彬霞唐彦尚丽丹
- 关键词:肝炎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腹水凝血酶原
- 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病死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
- 张玲慧李保森邹正升张伟赵军常彬霞尚丽丹
- 关键词:腹水预后
- 文献传递
- 鱼胆中毒引起肝肾功能损害2例的护理被引量:2
- 2011年
- 我科于2010年收入2例因口服鱼胆引起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62岁。食用草鱼鱼胆2颗,2 d后出现乏力、纳差、尿黄伴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入院。入院后患者神志清。
- 李宁尚丽丹林惠明
- 14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护理策略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预后,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141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并发症、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女性发生药物性肝衰竭比例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服药基础疾病前三位的是皮肤病、结核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肝衰竭的前4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141例肝衰竭患者治愈21例(14.9%),好转33例(23.4%)、无效72例(51.1%)、死亡15例(10.6%)。最常见的并发症前三位是胸、腹水,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低钠血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谢欢尚丽丹林惠明李宁
- 关键词:药物性肝衰竭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