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亦尘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柰李贮藏保鲜研究初报被引量:5
- 1997年
- 柰李贮藏保鲜研究初报王贵禧,宗亦尘,梁丽松(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柰李是中国特有的名优珍稀经济树种,俗称“亲果之王”。但柰李果实采后很不耐贮运,常常在采后3~5天即变软变烂。本文对柰李采后的主要生理活动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贮藏保鲜方...
- 王贵禧宗亦尘梁丽松
- 关键词:柰李贮藏保鲜
- 花楸树天然群体种实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1
- 2009年
- 以花楸树分布区(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的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其果实、种子特性等9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花楸树果实、种子特性等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9个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5.76%,群体内的变异(40.58%)大于群体间的变异(36.81%),说明群体内的变异是花楸树的主要变异来源。花楸树果实、种子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纬度、海拔、年均温、年降雨量与其性状呈显著相关。
- 郑健郑勇奇宗亦尘李伯菁
- 关键词:花楸树果实性状种子特性表型多样性
-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 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 刘广路范少辉张群冯慧想宗亦尘费本华
- 关键词:人工林长江滩地杨树
- 华北沙地小黑杨林生物量及其与树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典型样方调查法对华北沙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树冠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1000株·hm^-2、500株·hm^-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27年生)的生物量分别为85.31t·hm^-2、102.60t·hm^-2、86.74t·hm^-2;生产力分别为3.16t·hm^-2·a^-1、3.80t·hm^-2·a^-1、3.21t·hm^-2·a^-1,密度500株·hm^-2为华北沙地小黑杨的合理密度。不同密度小黑杨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地上部分生物量在83%~86%之间,其中干57%~62%,枝11%~16%,叶2%~3%,皮8%~10%;地下部分生物量在14%~17%之间。对不同年龄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表明,27年生的比23年生的分别高59.74%和36.20%。同时,23年生小黑杨的根、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7年生的根、叶比例,但是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27年生小黑杨,反映了23年生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处在快速生长期,小黑杨的轮伐期应在27年以后。小黑杨生物量与树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树干生物量与树冠指数之间可以用线性模型Y=ax+b描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反映小黑杨林树干生物量,为进一步利用遥感预测小黑杨木材材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 范少辉刘广路张群冯慧想宗亦尘任海青
- 关键词:小黑杨树冠
-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被引量:13
- 2008年
-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要早3年左右出现;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10年左右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接近第16年时相交;黑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第0-3年为幼林期,第4-14年为速生期,第15-16年为近熟期,第17-26年为成熟期;轮伐期在16年左右。
- 范少辉冯慧想张群刘广路宗亦尘费本华
- 关键词:小黑杨人工林
- 刺槐对乡土植被的入侵与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于2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人工林和侧柏人工林;在密闭均匀的林分内,刺槐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但在林隙处可以迅速生长而成为上层木,与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刺槐能扩散进入灌木丛,说明耐瘠薄能力很强。调查还发现有6种乡土木本植物能在刺槐林下天然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比较发现,刺槐目前能与泰山低山分布的许多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不会侵占掉乡土树种。由于刺槐寿命短,推测刺槐混交林会被乡土植被群落替代。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只要造林前合理设计树种配置,造林后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半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刺槐的引种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张川红郑勇奇刘宁宗亦尘焦明郭慧玲
- 关键词:刺槐入侵无性繁殖演替
-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 0株·hm^-2的范围内,I-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40t·hm^-2增加到147.20t·hm^-2,生产力从7.31t·hm^-2·a^-1增加到10.52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I-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 张群范少辉刘广路冯慧想宗亦尘费本华
- 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长江滩地
- 关于广东江门发展桉树丰产林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2
- 2006年
- 近年桉树丰产林在江门种植达8.7万hm2,为进一步推动桉树快速、有序、高效的发展,采取林地调查、访问林业部门、收集资料的方法,对江门桉树丰产林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政府领导,做好宣传,完善林地管理,做好规划,加强科技支撑,完善采伐管理体制,发展乡村林业等建议。
- 戴智明宗亦尘税珺
- 枣果实气调贮藏技术及采后褐变的研究
- 本文以冬枣、梨枣、金丝小枣为试材,研究了0℃冷藏条件下枣果实经18种O/CO气体组合的贮藏效果以及采后的生理变化规律,并从细胞超微结构及游离酚酸、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乙醇脱氢酶(ADH)、总酚含量...
- 宗亦尘王贵禧冯双庆
- 文献传递
- 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被引量:32
- 2007年
- 采用文献查阅、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生境以及自然更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有少部分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花楸树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混交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松纯林内或林缘以及山顶灌丛4种植被带(包括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花楸树是低、中山分布植物,在调查范围内,花楸树分布在海拔500~2200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1200~2000m间,在河北驼梁山、白石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塞罕坝,北京百花山、喇叭沟门,山西庞泉沟,内蒙古旺业甸林场,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吉林东方红林场以及山东泰山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黑龙江大亮子河林场和山东崂山则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河北雾灵山在800~1000m间亦有分布。除在雾灵山阳坡有分布外,花楸树大多生长在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其分布区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海拔、气温、空气湿度可能直接影响花楸树的自然分布。其自然更新方式有实生苗繁殖更新和萌蘖(包括根蘖和桩蘖)繁殖更新2种,以桩蘖为主要的更新方式。
- 郑健郑勇奇吴超张川红宗亦尘李伯菁祝业平
- 关键词:花楸树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