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荷仙

作品数:12 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4篇育种
  • 3篇种质
  • 3篇小麦高产
  • 3篇小麦高产育种
  • 3篇高产
  • 3篇高产育种
  • 2篇选育
  • 2篇优良种
  • 2篇优良种质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良种
  • 2篇抗病
  • 1篇锈病
  • 1篇优质强筋
  • 1篇优质强筋小麦
  • 1篇杂交
  • 1篇杂交选育
  • 1篇生态

机构

  • 10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宋荷仙
  • 9篇朱华忠
  • 8篇李跃建
  • 2篇伍玲
  • 2篇肖子泉
  • 2篇廖吕莉
  • 2篇薛章仪
  • 1篇魏燮中
  • 1篇尚勋武
  • 1篇俞世蓉
  • 1篇刘宗典

传媒

  • 7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MMYT质源的优质强筋小麦川麦39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评价
2007年
川麦39(川0006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从CIMMYT引进的优质抗病种质资源材料Milan选系“墨444”与四川小麦杂交选育而成,品质达到国家GB/T17320-1998《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规定的强筋小麦类型指标,高抗条锈病,产量水平和适应性符合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标准,是中国南方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强筋小麦品种。本文对川麦39的产量水平及其在不同年度和地域间的适应性、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抗病性和品质特点进行评价,提出了生产应用的技术要点和进一步育种改良的努力方向。
朱华忠伍玲宋荷仙廖吕莉
关键词:强筋小麦CIMMYT种质资源
小麦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8
1998年
对9个小麦基因型在四川省7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这3个性状均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其稳定性参数b和S2d因基因型不同而表现各异,收获指数受环境的影响大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在高中产环境中,收获指数等3个性状均好于低产环境。不同环境中,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都对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之间彼此独立。改良基因型的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对提高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李跃建宋荷仙朱华忠
关键词:小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稳定性
收获指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0
1989年
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连续五年研究了部分小麦品种和部分杂交后代的收获指数及其变化,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主穗茎收获指数可代表全株收获指数:株高是影响收获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收获指数在中肥下最高,高肥次之,低肥最低,但有些品种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可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收获指数可以遗传。把收获指数作为重要性状,筛选出了高产、高收获指数的新品种305—1和315—1。
宋荷仙李跃建冯天铭
关键词:小麦育种
小麦优良种质77中2882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肖子泉李跃建宋荷仙薛章仪朱华忠
77中2882是利用春性、多花多粒、矮秆抗倒、特早熟中间材料983,与引进国外的各性、抗“三锈”、较抗倒、优质的品种高加索杂交选育而成。在全省第一个利用各春杂交直接育成的丰、抗、优良种质;该种质优点多,缺点少,优良农艺性...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杂交选育病害防治
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23
宋荷仙李跃建朱华忠刘宗典廖吕莉
川麦23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灌浆期代谢库容量,充分利用生长后期光能资源提高单穗重量和收获指数,在与绵阳11相当的群体成穗水平上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具有实现高产和稳产的双重意义。具体表现为:丰产性好,较易于在大面积上达到亩产4...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抗病品种土壤肥力
小麦优良种质77中2882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1997年
根据小麦种质77中2882的试验和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了该种质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77中2882是一个丰产、多抗、早熟、优质,并合1B/1R易位的优良冬春杂交小麦种质。它的丰产性、矮秆抗倒、抗病、多花乡杜和高蛋白质、高湿面筋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都能很好地遗传给7个衍生审定小麦品种。7个衍生品种累计推广130多万公顷。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挖掘利用该种质的重要意义和利用重点。
李跃建宋荷仙朱华忠肖子泉薛章仪
关键词:小麦优良种质育种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源库变化的反应被引量:33
2002年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满的川育 14和 30 9减幅较小 ,中粒的川育 12、88凡 8等减幅也较小。去除 1/ 2小穗数后 ,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增幅较少 ,川育 12、88凡 8等的千粒重增幅较多。中粒的 1189的千粒重在去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增减幅度均较少。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不同反应 ,表明其灌浆的生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它们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千粒重不能太大45~ 5 0 g即可 ;干旱常发的丘陵地区 ,应培育中等粒重 ,即 4 0~ 4 5 g的品种 ,以达到高产。
李跃建朱华忠武玲宋荷仙
关键词:小麦千粒重
三个生态区小麦株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1991年
在辐射资源差异较大的三个生态区:四川盆地,长江下游,河西走廊设点试验。以适应于当地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调查了冠层结构,光辐射量分布,产量与籽粒成分,据此分析灌浆期中能量供求关系并讨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合理株型。结果表明:上述三地区在不出现灌浆高峰期自然辐射不敷灌浆需能量的条件下,产量潜力只能依次稳定在400、360、600kg/亩。超过这一定水平进行高产育种,当注意改良株型。叶水平角随灌浆进程由直立——水平——倒垂的动态变化是缓解灌浆高峰期能量供需矛盾的株型性状。
魏燮中俞世蓉宋荷仙尚勋武
关键词:小麦生态区株型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5
1998年
回顾了六十年代以来,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的成绩,指出单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改良也很显著。分析了当前小麦高产育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三条进一步提高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对策。1.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适当增加小穗数;2.改善株型结构,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3.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还对公顷产量达7500kg的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形态结构和产量结构提出了设想。
宋荷仙伍玲朱华忠
关键词:小麦育种
川麦22的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川麦22是利用收获指数作为选择指标之一育成的小麦品种,1989—1992年,累计推广1.1百万公顷。本文报告利用收获指数,并结合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选育出川麦22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了川麦22在全省86点(次)试验中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反应,指出川麦22的丰产潜力与绵阳11相同,但稳产性和适应性明显优子绵阳11,含有与2个杂交亲本不同的苗期抗性基因,抗条锈病性优于绵11。
李跃建朱华忠叶元刚宋荷仙
关键词:条锈病小麦抗病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