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红
- 作品数:74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山东省汉族人群HLA-A、B、DRB1位点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山东省汉族人群HLA-A、B、DRB1位点基因多态性,获得更完整、准确的群体HLA分子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SSP及SSOP技术对7418名山东省汉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进行HLA-A、B、DRB1位点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低分辨HLA-A基因18种,B基因44种,DRB1基因13种,其中包括一些以前国内未检出的低频率基因。山东汉族人群最常见的HLA基因为A*02、B*13和DRB1*15,其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0.2883、0.1431和0.1762;山东汉族人群最常见的A-B单倍型为A*30-B*13,频率为0.0896,最常见的A-B-DRB1单倍型是A*30-B*13-DRB1*07,频率为0.0743。结论山东省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具有显著多态性,大样本和DNA分型有助于低频率基因的检出,适当扩大造血干细胞库志愿捐献者登记人数及各地重新进行HLA多态性分析实有必要。
- 宋永红李文超朱传福聂向民王玫刘艳张萍
- 关键词:汉族人群位点捐献者细胞库大样本
- 新等位基因HLA-B*40:96的确认及家系遗传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调查该基因的家系遗传情况。方法应用Luminex DNA杂交流式分型技术进行HLA分型,发现1例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采用DNA测序分型技术进行新等位基因鉴定并对该基因的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DNA序列确定为一个新HLA-B等位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40:06:01相比,在第2外显子有7个碱基不同,分别是302位G→A、309位G→C、311位A→C、313位C→G、314位T→C、317位G→T、319位G→C,并导致相应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密码子101位由丝氨酸(Ser)天冬氨酸(Asn)、104位由天冬氨酸(Asn)-苏氨酸(Thr)、105位由亮氨酸(Leu)→丙氨酸(Ala)、106位由精氨酸(Arg)→亮氨酸(Leu)、107位由甘氨酸(Gly)→精氨酸(Arg)。家系分析表明该新基因来自先证者父亲。结论鉴定了一个HLA-B新等位基因,2009年2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0:96。
- 朱传福张毅庄云龙宋永红刘艳聂向民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家系调查
- 中国汉族人群RHCE和RHD基因结构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RhD(-)个体Rh血型系统RHCE基因4种外显子和RHD基因8种外显子的构成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80名汉族RhD(-)个体的RHD基因及RHCE基因进行研究。扩增RHD基因的第2、3、4、5、6、7、9、10外显子和内含子4以及RHCE基因的第1、2、4、5外显子和内含子4。结果80名RhD(-)供者的Rh表型为ccdee 38人,Ccdee 34人,ccdEe 4人,CcdEe 4人。在表型为ccdee和ccdEe的42人中,D基因8种外显子全部缺失。在表型为Ccdee和CcdEe的38人中,RHD基因则表现出多态性,16人存在全部D基因8种外显子,11人缺失全部D基因8种外显子,8人存在D基因第2外显子,3人存在D基因第2、10外显子。结论 中国汉族RhD(-)个体D基因外显子具有多态性。Rh表型为cc的个体D基因8种外显子全部缺失,在表型为Cc的个体中观察到4种D基因多态性。中国汉族人群D基因结构不同于高加索人种,故应用RHD基因定型时,临床医生应慎重对待。
- 徐群张世训张建业司桂玲宋永红王玫李京王潍聂向民
- 关键词:RHD基因RHD(-)RHCE基因中国汉族人群人种基因结构
- 全文增补中
- 罕见的DR12-DQ9单倍型家系1例
- 2007年
- 聂向民朱传福戎志全宋永红
- 关键词:HLA单倍型
- 中国山东省威海、莱芜地区健康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调查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频率在山东省威海、莱芜地区健康人群中的遗传特征及其人群间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300名健康献血者进行HLA-A、B、DRB1分型。结果:共检出14个HLA-A等位基因,34个B等位基因,13个DRB1等位基因。比较威海和莱芜地区HLA人群基因频率差异为威海地区A*3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莱芜地区(P<0.05),莱芜地区HLA-B*27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威海地区(P<0.05)。结论:威海、莱芜地区人群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北方人群的HLA基因型分布特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比较数据为寻找HLA相合的无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供者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信息。
- 王玫聂向民朱传福刘艳张萍宋永红
- 关键词:HLA-A等位基因频率遗传多态性DRB1人类白细胞抗原
- HLA新等位基因DRB1*03:80的鉴定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DR位点1个新等位基因。应用Luminex PCR-SSO流式分型技术发现1例罕见等位基因组合样本,应用PCR-测序分型(sequence-based typing,SBT)及单等位基因特异性测序分型技术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样本DR位点1个等位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DRB1*03:06等位基因相比,其第2外显子第239位核苷酸碱基由C→G,结果导致相应51位密码子编码的苏氨酸变为精氨酸。结论:确定了该样本含有1个HLA-DRB1新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DRB1*03:80。
- 聂向民张毅庄云龙宋永红乔文本刘艳朱传福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
- 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B*55:35的鉴定及家系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鉴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并调查其遗传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HLA分型技术发现1个疑似的新HLA等位基因,通过DNA测序鉴定其序列,并与同源性最高的HL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对携带者家系进行调查。结果应用PCR-SSOP进行HLA基因分型时,该样本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DNA序列分析证实其为1个新HLA—B等位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55:02比较,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有7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6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造成2个氨基酸改变,即第69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甲硫氨酸(Met)、第70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丙氨酸(Ala)。结论发现并鉴定了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FJ898284,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5:35。
- 宋永红毛永鑫董魁陈晓健谷彦霞朱传福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家系调查
- HLA-B27亚型、-B、-DRB1、-DQB1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HLA-B27亚型、-B、-DRB1、-DQB1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相关性,寻找AS患者HLA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探明HLA相关基因在山东地区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山东地区无血缘关系的AS患者63名,以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HLA-B27阳性106例为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对以上标本进行HLA-B27亚型、-B、DRB1、DQB1基因检测,对2组对应基因及单倍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S与正常组HLA-B27亚型均检出5种,频率最高者为B*2705,分别为53.97%和50.94%。B*2707基因频率AS与对照组分别为1.59%、13.21%(χ2=6.727,P<0.01),B*40(61)基因频率分别为0和8.91%(χ2=4.34,P<0.05),DQ*06(1)基因频率分别为0和13.86%(χ2=9.233,P<0.05)。AS与正常对照B27亚型单倍型比较B*2704-DR*15-DQ*6频率分别为14.29%和4.95%(χ2=4.33,P<0.05),B*2705-DR*15-DQ*6频率分别为11.11%和1.98%(χ2=6.237,P<0.05),B*2707-DR*11-DQ*7频率分别为1.59%和14.85%(χ2=7.753,P<0.01)。结论 HLA-B*2707、B*40(61)、DQ*06(1)基因与AS发病呈负相关,可能为疾病抵抗基因。B*2707-DR*11-DQ*7单倍型与AS发病呈负相关,可能为疾病抵抗单倍型;B*2704-DR*15-DQ*6、B*2705-DR*15-DQ*6单倍型与AS呈正相关,可能为疾病易感单倍型。
- 杨春晴朱传福杜方安宋永红姜美林张毅宿军李蓬赵玲
- 关键词:HLA-DRB1HLA-DQB1强直性脊柱炎
- 循环肿瘤细胞及外泌体捕获方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 2018年
- 从肿瘤病灶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虽然在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十分稀少,但人们为实现通过外周血帮助肿瘤的诊断和分型,一直在不断探索更为高效的CTC灵敏快速分离方法.包括传统的基于CTC物理性质的密度梯度离心、电泳等方法,基于CTC生物特性的免疫亲和分离方法,以及结合纳米技术对CTC进行分离等.此外,CTC外泌体表达肿瘤特异性蛋白,含有肿瘤特异性的microRNA(miRNA),基于CTC外泌体的分离对肿瘤的诊断和分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 王艾卉宋永红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外泌体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S4及其变体KIR1D与梅毒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lin-like receptor,KIR)基因KIR2DS4及其变体KIR1D与属于KIR基因单体型A(haplotypeA)的梅毒(syphilis)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分析19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和190例梅毒患者KIR基因的单体型,在归类于单体型A的梅毒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分析KIR2DS4和KIR1D基因与梅毒的关联。结果在192例健康者中,含有KIR2DS4基因的个体为187例,其中有91例归类于纯合子(homozygous)单体型A,占48.7%(91/187);在190例梅毒患者中,出现KIR2DS4基因的个体为181例,其中有89例归类于纯合子单体型A,占49.2%(89/181)。在归属于单体型A的人群中,KIR1D/KIRlD在梅毒病例组的基因型频率为16.9%,显著高于对照组(6.6%,P=0.032),而KIR2DS4/KIR2DS4和KIR2DS4/KIR1D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R1D/KIR1D可能与纯合子单体型A中的个体的梅毒发生相关联。
- 庄云龙张毅宋永红田洪青聂向民刘艳朱传福
-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变体梅毒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