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婷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东胜矿区近50年地表干湿状况时程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内蒙古东胜矿区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露天煤矿开采背景下,研究近50年该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以其与降水量的比值作为干燥指数指标,分析内蒙古东胜矿区1957—2012年地表气候干湿状况和其时程变化趋势,以及频率分布特征和周期特征,并用全导数的方法探讨引起该区地表干湿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干燥指数的多年平均值为3.2,上升幅度为0.004/a;2)除夏季有逐渐变干的趋势外,其他季节都呈现出变湿的趋势,但变化都不显著;3)在18-25年和7-12年尺度上地表干湿变化周期最明显,震荡主周期为12年;4)干燥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重现期都超过了50年,1998年可以认为是一个突变年;5)引起干燥指数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最高气温,其次是降水量和风速。
- 宁婷婷刘文兆韩晓阳林文
- 关键词:突变检验重现期
- 董志塬区气象干旱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本文利用1955—2013年庆阳市西峰气象站气象数据及1991—2013年西峰区冬小麦、春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干旱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来,董志塬区的降水量和干燥度年际变化显著,1985年之后起伏进一步加大。整体上看,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干燥度表现出微弱上升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 mm,多年平均干燥度为1.81。干燥度最大值出现在1995年,为3.22,相应年份的降水量负距平达到了最大值(-216.9 mm)。(2)前一年8—9月份降水量及干燥度对当年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播种前底墒对冬小麦产量影响很大;6—7月份干燥度、降水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7月份的影响最大;而在6月份,干燥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降水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却未达到显著水平。粮食产量除了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外,品种、管理措施也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方面。
- 周海香胡梦刘文兆宁婷婷
- 关键词:气象干旱干燥度作物产量
- 近56年来内蒙古东胜矿区潜在蒸散发的时程变化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ET0),研究东胜矿区1957-2012年潜在蒸散发量的演变趋势,并就其时间变化序列进行频率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该区ET0年均值为1 128.1mm,线性变化趋势为0.9mm/(10年),经Mann-Kendall检验增加趋势不明显,但2003年可认为是突变点。ET0的多年月均值为94.0mm,12月份最小,5月份最大。ET0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小,春秋次之,夏季最大;频率分析得出该区56年来的最大值(1 284.9mm)属于300年一遇,而50年一遇的ET0为1 243.2mm,10年一遇的ET0为1 197.1mm;小波分析发现,该区ET0在25~30年较大尺度上的周期最明显,经历了7个升高-降低的循环交替,震荡主周期为28年,平均周期为11.5年左右。
- 宁婷婷刘文兆林文韩晓阳
- 关键词:重现期小波分析
- 长武塬区涝池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基于黄土高原长武塬区涝池多年变化的调查数据,分析长武塬区涝池演变过程、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阐明其作为地表水体在补给地下水方面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涝池数据。[结果](1)研究区域涝池数量和面积在调查时段内总体呈现缩小态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前变化相对平缓,其后缩小速率加快,2010—2014年涝池数量和面积年缩小速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71%和-4.8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涝池在农村中的地位愈来愈低,村落布局及管理上对涝池的忽视,导致大量涝池消失,而且现存涝池蓄水时段缩短,多为季节性蓄水。(3)研究区域涝池面积的缩小与地下水位下降有同样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可以解释为涝池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可能影响到地下水位变化。[结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武塬区涝池减少严重,今后应予以一定程度的恢复与重建。
- 杨雲舒刘文兆宁婷婷刘春芬
- 关键词:地下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