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晶
- 作品数:28 被引量:3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和沉积物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0
- 2020年
- 雄安新区成立以后,在白洋淀流域实施了一系列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为评估白洋淀污染状况并识别主要污染来源,本文在淀内采集了30个水体样品和2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水体中的COD、TP、TN、NH4^+-N和Chla这5项指标和沉积物中TN、TP和重金属(Cd、Zn、Cu、Pb、Ni、As和Cr),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分析了白洋淀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2019年白洋淀淀内水体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30个采样点中"轻度富营养化"点位8个,"中度富营养化"16个,"重度富营养化"6个,与1991~2017年相比,淀区北部地区多数点位的营养程度明显下降,污染整治措施基本上遏制了水体污染加重趋势.沉积物营养盐污染依然严重,TN含量在1 483.7~14 234.1 mg·kg^-1之间,平均值为5 054.9 mg·kg^-1,变异系数高达46.5%,TP含量在360.3~1 964.4 mg·kg^-1之间,平均值为925.4 mg·kg^-1,变异系数为25.7%.重金属地累积指数计算表明沉积物中Igeo平均值均小于1,属于清洁或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Zn和Cu.重金属生态风险除部分点位(L3、L21、L28和L29)处于重度和严重生态风险等级外,淀区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整体上,白洋淀水体污染区域正在从北部向南部转移,主要影响因素从外源污染向淀中村和沉积物污染引起的内源污染转变.
- 刘鑫刘鑫孟晶孟晶可欣王铁宇
- 关键词:富营养化沉积物生态风险
- 基于复合受体模型的污染场地特征污染物的源解析方法
- 一种基于复合受体模型的污染场地特征污染物的源解析方法,该源解析方法包括:获取污染场地的土壤样本;根据土壤样本确定所述污染场地的特征污染物;根据特征污染物构建应用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的特征污染物图谱;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辅...
- 孟晶张琦凡史斌李倩倩苏贵金
- 文献传递
- 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特征与风险评价被引量:48
- 2019年
-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面临着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本文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06份,亚表层(20~40 cm) 96份并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然后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程度,最后通过空间插值探讨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表层土壤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 87~84. 64、1. 40~56. 00、2. 75~125. 05、15. 05~201. 39、1. 46~89. 92、0. 001~0. 92、15. 29~160. 07和0. 006~0. 52 mg·kg^(-1);亚表层土壤的含量范围为3. 56~75. 14、1. 65~71. 58、3. 28~290. 04、17. 99~296. 94、3. 07~65. 67、0. 02~1. 00、11. 10~97. 59和0. 01~0. 41 mg·kg^(-1).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表层土壤中Cd、Cu、Pb、As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1. 70%、40. 57%、4. 72%、3. 77%和0. 94%,亚表层土壤中Cd、Cu、As、Zn、Pb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72. 92%、39. 58%、6. 25%、3. 13%、3. 13%和1. 04%,可见区域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和Cu,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显示超标区域集中在区域北部.基于两种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部地区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较高,其中Cd为风险指数偏高的主要驱动因子,风险评价空间分布特征与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类似,说明区域土壤Cd污染应该引起重点关注.
- 何博赵慧王铁宇孟晶孟晶肖荣波周云桥史斌
- 关键词:土壤质量重金属管控对策
-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工业VOCs排放特征及管控对策被引量:15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雾、霾和臭氧前驱物日益受到关注,经济快速发展区VOCs污染情况尤为复杂.本文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2种典型工业行业及垃圾、废水处理厂与综合工业园区、居民区的VOCs排放特征与分布趋势进行系统分析.解析出制药、橡胶和油漆喷涂为12种典型工业行业中VOCs平均排放浓度最高的3个行业,得到平均浓度分别为541、499和450 mg·m^(-3),应给予高度关注.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平均排放浓度最高是制药行业,分别为112 mg·m^(-3)和1.00×10^(3)mg·m^(-3);而珠三角地区油漆喷涂行业排放最高,平均浓度为1.04×10^(3)mg·m^(-3).进一步对12种典型工业行业VOCs种类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毒性大的芳香烃与卤代烃分别在油漆喷涂与制药行业中排放占比最高,达到55.99%和26.57%.三大经济区中长三角地区居民区与综合工业园区附近VOCs浓度最低,京津冀地区浓度最高,与各地区工业排放分布情况一致.分析2002~2018年的数据发现居民区VOCs浓度整体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尤其2016年后显著降低,反映出我国VOCs防治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技术对现阶段VOCs控制起到了显著成效.
- 孟博文李永波孟晶李倩倩李倩倩周喜斌李金灵周喜斌
- 关键词:排放特征
- 长江经济带湖北省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及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21年
- 以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以5类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长江经济带湖北省2018年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并进一步研究了2009~2018期间工艺过程源VOCs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省2018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6.52×10^(5)t,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41%;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废弃物处理源对湖北省的贡献分别为3.26%、76.39%、4.54%、14.72%和1.09%.涉及9个行业45个子类的工艺过程源在VOCs排放中占比突出,其中武汉市和宜昌市的VOCs排放量较高.从经济水平和区域面积分别分析了各市州工艺过程源VOCs排放强度,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单位GDP的VOCs排放量较高,而武汉市、鄂州市和天门市单位面积VOCs排放量较高.2009年VOCs排放量从2.45×10^(5)t逐年递增,2015~2017年趋于稳定,最大排放量达7.01×10^(5)t,2018年VOCs排放量降至4.98×10^(5)t,与全国人为源VOCs排放趋势相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10年间贡献分别为33.85%~51.55%和7.07%~38.13%.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化学农药原药生产在10年间对VOCs排放贡献占据重要优势,而泡沫塑料生产排放量变化大,在2015~2017年突增到2.00×10^(4)t以上.湖北省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引导下,重点行业VOCs减排效果显著.
- 代伶文孟晶李倩倩李倩倩苏贵金黄利宏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排放清单人为源
- 经济快速发展区六氯丁二烯的来源与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21年
- 为解析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六氯丁二烯(HCBD)来源及分布特征,基于三大区域氯代烃生产水平及废水排放情况对三大区域HCBD排放来源及其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生产副产物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成为三大区域HCBD主要来源.2018年三大区域中来自TCE和PCE生产副产物的HCBD总排放量为498.46 t,其中来自TCE生产副产物的占比为66.9%.三大区域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理厂HCBD排放量分别为628.9 kg和254.6 kg.长三角地区氯代烃生产及污水处理厂HCBD排放量显著较高,分别为497.8 t和648 kg,而京津冀地区两类源排放量为0.37 t和125 kg,珠三角地区为0.29 t和110.3 kg.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自然水体中HCB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5和0.64μg·L^(-1),饮用水中HCBD平均质量浓度为0.16、0.09和0.04μg·L^(-1).城市饮用水中HCBD的整体水平较低.工业土壤中HCBD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土壤,含量分别为9.3~24.6 ng·g^(-1)和0.13~2.67 ng·g^(-1).与水体中HCBD污染情况相同,长三角地区土壤中HCBD污染最为严重,这与长三角地区HCBD排放量显著高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相关,亟需引起重视.
- 陶誉铭孟晶李倩倩李倩倩苏贵金郭立新
-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环境分布
- 考虑距离效应的污染来源解析方法
- 一种考虑距离效应的污染来源解析方法,包括:对目标区域内多个大气污染源以及对应土壤中特征污染物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第一大气源成分谱和土壤源成分谱;对大气污染源和对应土壤的实测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第一...
- 史斌苏贵金张琦凡孟晶李倩倩
-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疾病流行特征及健康评价方法被引量:13
- 2021年
- 本文分析了西藏、青海和全国地区高原常见传染病、常规传染病和高原地方病的现状、流行特征以及致病原因.基于2002-2018年主要疾病流行特征,解析出西藏和青海地区目前主要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两种主要传染病在西藏地区占比分别为28.1%和46.5%,在青海地区占比分别为46.1%、32.4%;主要地方病为慢性高原病、大骨节病等.分析了3类疾病在青藏高原区域及全国患病情况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差异,甄别了每种疾病主导致病因子,研究了疾病发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归纳分析了健康量表法和健康指标体系法的评价原则、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基于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及疾病流行特征,提出了现阶段适用于青藏高原的健康评价方法的框架,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青藏高原群众健康水平及促进纲要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秦毅李倩倩苏贵金苏贵金孟晶王宇红孟晶孙博华陶誉铭刘旻霞
- 关键词:青藏高原影响因素
- 淮河流域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特征被引量:28
- 2013年
- 为了阐明淮河流域土壤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暴露特征和潜在来源,2008年10月在淮河安徽段共采集了18个表层土壤样品,通过离子燃烧色谱(CIC)测定总氟(TF)和可提取有机氟(EOF),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分析了16种PFCs,其中11种PFCs有不同程度的检出.PFCs含量为n.d.~1.22 ng·g-1,其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主要的PFCs.在这些土壤样品中,PFCs含量相差不大,但组成不一,主要来源于周边小型化工厂的排放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利用氟原子质量平衡原理,分析得出PFCs占EOF比例为0.3%,EOF占TF比例为0.02%,一方面说明除PFCs外仍有很大一部分可提取有机氟难以定性和定量,且离子态氟及未提取出的有机氟是TF的主要成分,另一方面受现有标准物质和检测技术限制,尚不能完全甄别和分析出PFCs的含量及未知的有机氟.
- 孟晶王铁宇王佩吕永龙
-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土壤总氟有机氟
- 巢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为掌握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定量解析其来源,采用定点采样的方法获得了巢湖沉积物2015~2017年Cu、Zn、Pb、Ni、Cr、Cd、As、Hg等重金属数据,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研究了上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PMF模型解析了其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中As三年含量均值超过了GB15618中规定的碱性水田土壤风险筛选值,而Zn生物可利用形态占比高,生态潜在风险大;巢湖沉积物中各类金属的空间分布与周边交通线位置相契合,主要表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状态,巢湖沉积物中总重金属主要来自交通源(43%)、自然源(27%)、农业源(18%)、工业源(12%),交通源贡献最大、自然源占比高于农业源和工业源,表明当前巢湖正处于城市化初始阶段,其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但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及程度的加深,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存在逐年加剧的风险。
- 夏建东龙锦云高亚萍陈悦孟晶周云桥陈书琴
- 关键词:巢湖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