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3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鼠血浆
  • 2篇相色谱
  • 2篇环维黄杨星D
  • 2篇大鼠血浆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片
  • 1篇丹参素
  • 1篇丹参酮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B
  • 1篇等效性

机构

  • 8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药品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合肥合源医药...

作者

  • 8篇孙棣
  • 8篇刘文英
  • 4篇徐继华
  • 4篇郑枫
  • 4篇饶金华
  • 3篇杨倩
  • 3篇余鹏
  • 2篇曹玲
  • 2篇狄斌
  • 1篇盛龙生
  • 1篇马鹏程
  • 1篇丁黎
  • 1篇王广基
  • 1篇高署
  • 1篇梁彩
  • 1篇杭太俊
  • 1篇章晨峰
  • 1篇王玉
  • 1篇茅向军
  • 1篇邹丽敏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片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英文)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同时测定丹参片中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方法。方法:建立PR-HPLC法,以甲醇-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丹参素、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在Diamonsil C18(250mm×4.6mmID,5μm)柱上得到完全分离。结果:4种物质线性良好,回收率在96.63%~100.3%之间且RSD小于2%。
孙棣刘文英梁彩
关键词:丹参素丹酚酸B隐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艾司西酞普兰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艾司西酞普兰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后进行分析。色谱柱:Lichrospher CN柱150mm×4.6mm I.D.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5mmol·L^-1乙酸铵):甲酸(72:28:0.1,v/v/v),流速:1.0ml·min^-1,电啧雾离子化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采用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为m/z325.0→234.0(西酞普兰)和m/z 409.1→238.1(氨氯地平,内标)。结果:线性范围为0.20~50.00ng·ml^-1,最低定量浓度为0.20ng·ml^-1,应用此法测试了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得到艾司西酞普兰药动学参数,Cmax为9.21±2.10ng。ml^-1,Tmax为3.75±1.04h,AUC0-1为514.6±152.3ng·h·ml^-1,AUC0-∞为540.5±162.3ng·h·ml^-1,t1/2为34.06±7.71h及Ke为0.021±0.004h^-1。结论:该法专属、灵敏、简便、快速,适用于人血浆中艾司西酞普兰浓度的测定。
杨倩刘文英郑枫徐继华饶金华孙棣高暑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
不同填料的固相小柱对人参皂苷Re血浆样品萃取回收率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以人参皂苷Re为研究对象,考察固相萃取小柱的洗脱条件和不同填料固相小柱的萃取效率,从而确定固相萃取人参皂苷Re血浆样品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水,乙腈及不同含量的甲醇对固相小柱进行洗脱,将洗脱液在Zorbax SB-C18(4.6 mm×75 mm,5 μm)柱上以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人参皂苷Re在固相萃取小柱上的洗脱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固相填料的萃取回收率,选择最佳的固相萃取小柱.结果:最大可用甲醇清洗含量为40%甲醇,甲醇洗脱最小含量为80%的甲醇;在所考察的3种固相填料中,以Waters OasisHLB柱为固相填料时样品的萃取回收率最好.结论:经试验,Waters Oasis HLB柱的萃取回收率在103%~113%,适用于血浆中人参皂苷Re的分析.
茅向军章晨峰孙棣盛龙生王广基刘文英
关键词:固相萃取人参皂苷RE血浆样品HPLC
环维黄杨星D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在健康受试者中的人体药动学。方法3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4,2mg3个单剂量组及2mg1个多剂量组,每组8人,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2,4,6mg以及多次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2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浓度。结果单剂量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高、中、低剂量组的ρmax分别为(16.56±1.15),(9.227±2.204)和(4.742±1.607)μg.L-1;tmax分别为(1.625±0.551),(1.917±0.691)和(1.583±0.731)h。低剂量组多次静脉滴注后的ρmax和tmax分别为(5.252±2.078)μg.L-1和(1.786±0.267)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为(4.972±1.038)μg.L-1。波动系数DF为(0.902±0.477),累积系数R为(2.629±1.187)。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环维黄杨星D后,药动学参数tmax,K,t1/2,MRT相近,ρmax,AUC0→∞与剂量呈依赖性。药物半衰期较长,多剂量在体内有蓄积现象。
余鹏刘文英高曙孙棣徐继华饶金华邹丽敏
关键词:环维黄杨星D药动学
LC-APCI-MS/MS法研究维氨酯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LC-APCI-MS/MS法测定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维氨酯的浓度,对该药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生物样本经处理后,采用AgilentTCC18色谱柱,甲醇-水-甲酸(9370.1)为流动相,辛伐他汀为内标,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上,采用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正离子方式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维氨酯和内标的检测离子分别为m/z448/283和m/z419/285,分别测定尿液、胆汁和粪便中原型物的含量。结果:胆汁、尿样、粪便中维氨酯的回收率均大于89%,日间和日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胆汁和尿液中维氨酯在0.0808~40.4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2和0.9949),粪便中维氨酯在0.2525~101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维氨酯的定量下限为0.2pg,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维氨酯在粪便中72h内、在尿液中96h内、在胆汁中24h内原型药的平均累积排泄量分别为12.9%、0.003%、0.000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样品前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可满足大鼠排泄研究中药物浓度测定的要求,大鼠灌胃给药(5mg/kg)后维氨酯从尿液和胆汁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很少。
曹玲郑枫刘文英马鹏程程宣孙棣
关键词:排泄
LC-APCI-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维胺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液质联用方法用于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维胺酯的浓度。采用蛋白沉淀法制备样品;色谱柱为Agilent TC C18柱(150mm×4.6mm ID,5u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93:7:0.1),辛伐他汀作为内标;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上,采用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正离子方式选择性离子模式进行监测;血浆浓度在0.05~50ng·m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10P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在95.97%~104.43%,RSD在4.63%~10.69%。本文利用该方法对大鼠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3个剂量(2.5、5和10mg·kg^-1)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11.28±7.23)、(8.90±3.82)、(8.01±5.65)h;AUC0-∞:(103.41±61.46)、(190.23±74.99)、(421.66±229.20)ng·h·mL^-1;MRT:(6.31±0.75)、(5.98±0.71)、(6.18±0.97)h;CL/F:(30.10±13.67)、(29.58±10.59)、(31.18±17.51)L·h^-1·kg^-1;F1/F:(414.94±159.82)、(356.16±139.85)、(369.28±322.72)L·kg^-1.
曹玲马鹏程刘文英丁黎孙棣杨倩郑枫余鹏杭太俊狄斌王玉
关键词:维胺酯药代动力学
黄杨宁口腔速崩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黄杨宁口腔速崩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双交叉给予黄杨宁口腔速崩片(受试制剂)和黄杨宁片(参比制剂),剂量均为2mg,间隔为2周。分别于给药后120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SPE)后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环维黄杨星D浓度。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AUC0-120、AUC0-inf和C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tmax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单剂量给予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环维黄杨星D的Cmax分别为(121±55)、(122±52)ng/L;tmax分别为(10±7)、(12±8)h;AUC0-120分别为(4398±1656)、(4524±1760)ng·L^-1·h;AUC0→inf分别为(5292±2034)、(5440±2446)ng·L^-1·h。Cmax的90%可信区间为82.7%~117.3%;AUC-120的90%可信区间为83.9%。112.9%;AUC0→inf的90%可信区间为83.4%~117.6%。结论:受试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7±14.7)%,与参比制剂相比,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余鹏狄斌刘文英高署董海军孙棣饶金华徐继华
关键词:黄杨宁环维黄杨星D药代动力学等效性液质联用技术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用于测定吴茱萸碱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研究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大鼠灌胃给药吴茱萸碱100mg/kg,眼底取血,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用DAS药代动力学程序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浓度在0.2~5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提取回收率96.12%~99.46%,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61%~13.51%和5.65%~11.49%。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5.3±1.5)ng/mL;tmax=(22±8)min;t1/2=(451±176)min。结论:建立的LC-MS/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吴茱萸碱的体内定量分析。
徐继华刘文英郑枫孙棣杨倩饶金华
关键词:吴茱萸碱血药浓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代动力学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