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佩

作品数:47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4篇玉米
  • 11篇玉米品种
  • 8篇杂交
  • 7篇种质
  • 6篇单倍体
  • 6篇性状
  • 6篇选育
  • 6篇玉米杂交
  • 6篇玉米杂交种
  • 6篇杂交种
  • 6篇指纹
  • 6篇类群
  • 6篇倍体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指纹图
  • 5篇指纹图谱
  • 5篇SNP标记
  • 4篇玉米单倍体
  • 4篇玉米地

机构

  • 28篇河南省新乡市...
  • 19篇新乡市农业科...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河南黄泛区地...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黄泛区地神种...
  • 1篇辉县市胡桥乡...
  • 1篇周口市农业科...

作者

  • 47篇孙佩
  • 36篇周联东
  • 27篇王蕊
  • 23篇王文洁
  • 22篇刘经纬
  • 15篇王学军
  • 15篇李合顺
  • 13篇张瑞平
  • 6篇卫晓轶
  • 5篇马朝阳
  • 4篇张玉红
  • 3篇张玉红
  • 2篇魏锋
  • 2篇黄金华
  • 2篇夏彦莉
  • 2篇李东方
  • 2篇南文华
  • 2篇才宏伟
  • 2篇吴权明
  • 1篇宋树柏

传媒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种业
  • 5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种子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河南农业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种业导刊

年份

  • 4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杂交种新科891及其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杂交种新科891及其亲本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56对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及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是:bnlg439w1、umc2007y4、umc2015k3、bnlg2291k4、umc1705w1、bnlg1702k1以及phi0801k15。这7对引物共检测出2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4个,平均3.29个。将这7对引物扩增的杂交种新科891及其亲本的条带数字化,计算出现与其相同数字指纹图谱的概率均为1.19×10-7,概率极低,所构建的指纹图谱是特有的,因此,用这7对引物鉴定杂交种新科891的真实性和纯度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
张瑞平周联东王文洁孙佩王蕊刘经纬李和顺王学军
关键词:玉米SSR标记指纹图谱
利用SNP标记划分玉米地方种质杂种优势类群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1021个SNP标记对20份参照物和100份地方种质资源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21个SNP标记在供试材料中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5,杂合率在0~29.3%之间,平均杂合率为2.5%;缺失率在0~19.4%之间,平均缺失率为1.7%。120份地方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453~0.653。根据遗传距离信息,通过NJ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20份地方种质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划群结果和系谱来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0份河南地方种质全部聚为一类,被划分为黄源群,表明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遗传背景相同,亲缘关系较近,纯合度较高。其中遗传距离最小的2个地方种质资源是短腿玉米和黄马牙,纯合度较高,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10。研究结果可作为杂优模式的选择依据。
张培风任帅孙佩王蕊张瑞平王文洁马朝阳李合顺王学军周联东
关键词:玉米SNP标记类群划分杂种优势群
玉米杂交种桥玉8号亲本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
2018年
桥玉8号是河南省利奇种子有限公司和沈阳雷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品种来源La619158×Lx9801,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1010”.该品种株型优良,耐密高产,广适多抗,夏播生育期96-98d,适合河南省各地种植.该品种后期脱水速率快,适合田间机械籽粒直收,是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机收组对照品种,推广前景广阔.
周庆伟黄达陈国立孙佩周联东张瑞平李娜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亲本特性农业科技开发联合选育
玉米品种新科19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新科19产量影响最大;当密度60 000株/hm2、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3 283.53 kg/hm2,为最佳组合。
周联东孙佩刘经纬王文洁王蕊
关键词: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播期玉米栽培模式
玉米杂交种北青340及亲本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4
2022年
为构建玉米杂交种北青340及其亲本的指纹图谱,以40对玉米核心引物,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北青340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7对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umc 1147 y 4、bnlg 1671 y 17、umc 1999 y 3、phi 299852 y 2、umc 1936 k 4、umc 2163 w 3、bnlg 2291 k 4)。并将该指纹图谱用“0”和“1”构建成数字化指纹,同时,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与其有相同指纹的概率极低,为2.98×10^(-8)。研究表明,这7对引物可用来鉴定北青340及其亲本的真实性。
陈国立张瑞平许卫猛孙佩魏常敏邢永锋
关键词:玉米SSR指纹图谱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玉米单倍体技术加快了玉米育种进程,已渐渐成为玉米育种的关键技术。本文进行了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代的自交和严格的选择,选育出了对唐四平头类玉米诱导率较高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改良后的诱导系部分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提高了株高、雄穗分枝数、雄穗主枝长。
王蕊周联东王铁固孙佩刘经纬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选育
河南省102份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类群划分
2024年
对102份河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进行农艺性状分析鉴定,通过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类群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10份优异种质。结果表明,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抽雄天数、穗位高、雄穗分枝数、千粒重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划分为4类,类群I早熟、穗较粗、穗行数多,类群II株高、穗位高较高,雄穗分枝数多,类群III株高较矮、千粒重高、出籽率高,类群IV雄穗分枝数少,穗较长、较粗,穗行数多,千粒重高,出籽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10份优异种质,分别是二黄糙、花里虎、老人牙、二南24、白皮糙、黄马牙、七月林、九月寒2、红穰玉米、短杆糙,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的基础材料。
郑秋道张培风孙佩张瑞平任艺慈李栋周联东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优异种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玉米新品种新科910选育技术及特征特性
2015年
总结了新科910的选育过程及技术要点,供借鉴。
刘经纬周联东孙佩王蕊王文洁李合顺
关键词:玉米选育技术
不同播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探索河南省新乡市气候条件下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的最佳播期,以H847×H865的F1代为基础材料,用孤雌生殖诱导系1089诱导其获得的单倍体为试验材料,采用10个播期(4月27日、5月2日、5月7日、5月12日、5月17日、5月22日、5月27日、6月2日、6月7日、6月12日)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显花药率、结实株率)的影响。连续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月27日播期的单倍体植株显花药率(57.2%)和结实株率(7.2%)均为最高;其次是5月2日播期,单倍体植株显花药率和结实株率分别为56.7%和6.8%;6月7日播期的单倍体显花药率(12.7%)最低,6月12日播期的结实株率(1.0%)最低;10个播期的单倍体显花药率平均为30.2%,结实株率平均为4.78%。4月27日、5月2日2个播期单倍体的自然加倍率与其他播期相比达极显著差异,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4月27日—5月2日播种有利于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王文洁周联东刘经纬孙佩王蕊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播期
玉米品种沃玉3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播期和氮、钾肥施用量对玉米品种沃玉3号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对沃玉3号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施氮量>播期>施钾量;沃玉3号产量大于11770.60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为:密度60084~61914株/hm^2、施氮量257.18~286.77kg/hm^2、播期6月16-18日、施钾量35.74~44.26kg/hm^2。
杨庆申柳继凤孙佩周联东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数学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