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乐强

作品数:96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哲学宗教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文化科学
  • 10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32篇主义
  • 31篇哲学
  • 18篇唯物
  • 16篇唯物主义
  • 15篇资本论
  • 15篇《资本论》
  • 14篇历史唯物主义
  • 12篇辩证
  • 11篇辩证法
  • 10篇政治经济学批...
  • 10篇资本主义
  • 10篇马克思主义
  • 10篇经济学批判
  • 9篇证法
  • 7篇资本
  • 7篇教育
  • 6篇学术
  • 6篇政治
  • 6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片断

机构

  • 92篇南京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布里斯托大学

作者

  • 96篇孙乐强
  • 3篇张亮
  • 2篇钱梦旦
  • 1篇唐正东
  • 1篇王晓曼
  • 1篇赵春雷
  • 1篇陈先达
  • 1篇张福公
  • 1篇赵立
  • 1篇史晨
  • 1篇刘雨琦
  • 1篇马曦
  • 1篇童晓宇

传媒

  • 8篇南京社会科学
  • 7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理论视野
  • 2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学海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现代哲学
  • 2篇天津市教科院...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献学视阈中的《资本论》研究——从罗斯多尔斯基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谈起
2017年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不同版本,马克思在写作计划和思想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调整。认真梳理这种变化过程,挖掘这种修改的理论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大纲》和《资本论》之间的思想联系,而且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它们历史地位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罗斯多尔斯基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结构调整、《大纲》与《资本论》的思想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1版与第2版的比较分析入手,客观评估罗斯多尔斯基的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可以清晰揭示从《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发展历程,澄清它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与差异。
孙乐强
关键词:《大纲》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初心使命被引量:4
2020年
新世纪以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逐渐从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中走出来,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演变来看,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发展不过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惯性下降过程中的一种理论反弹:政治立场日益多元,理论逻辑日益分散,创新能力日益贫乏,实践效果日益式微。由于欧美中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隐性强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尚未形成对当代资本主义演变趋势、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和世界潮流的科学判断,未能在新的时代大势和时代精神的引领下,突破国外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思维模式、研究范式或理论偏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到,今天我们已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是“同时代的人”,决不能再带着“跟跑者”和“学徒”的心态来看待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基于当代中国实践,不断强化中国立场,积极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
张亮孙乐强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历史方位
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在当下中国的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平等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众多西方学者正是以此问题为轴心,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政治转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一是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平等观上完全"抄袭"了卢梭的观点;二是以柯亨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认为马克思的平等理论已经失效了,由此提出了"优势可及平等"理论;三是以古尔德和奈格里为代表的自治主义,他们认为自由和平等并不是社会关系变革的产物,而是工人自治的结果。这三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误解和扭曲了马克思平等观的精神实质。
孙乐强
关键词: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8年
孙乐强
关键词:资本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当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命名由来、历史定位及其理论评析
2024年
“机器论片断”是当代意大利左翼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节的独特称谓,是这一片断在意大利语境中的特有命名。当前西方学界对这一片断的定位主要包括四种:意大利自治主义和认知资本主义将其视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顶峰,被誉为超越《资本论》的一段“圣经式的文本”;阿根廷学者斯塔罗斯塔将这一片断理解为实现从《资本论》的资本辩证运动向革命主体翻转的必备环节,从而把“机器论片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德国学者海因里希则认为这一片断只是马克思的一个“暂时性”的思想实验,其中包含着不可忽视的理论错误,进而实现了对这一片断的思想史“祛魅”;而哈贝马斯认为这一片断没有摆脱黑格尔自我意识辩证法的窠臼,是马克思技术决定论和知识拜物教的集中体现。实际上,这一片断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工艺学研究的产物,是他回应“李嘉图难题”和“尤尔问题”的延续。在这一片断中,马克思既没有摆脱李嘉图直接劳动价值论的影响,也没有真正克服尤尔的缺陷。此时他关于资本主义崩溃的论证基本上是以直接劳动和直接劳动时间为基础的,把一般智力、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对直接劳动的影响混同于对抽象劳动的影响,进而从直接劳动作用的下降中引出了资本主义价值生产机制的崩溃,因而存在不可忽视的理论缺陷。
孙乐强
关键词:固定资本
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0年
2009年11月7—8日,“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暨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哲学系和中日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日本中央大学、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学习与探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中日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们围绕如何看待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市民社会”研究和广松涉哲学研究三个主题,展开了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
孙乐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松涉新马克思主义
从唯物史观到大历史观:历史自信的理论与实践逻辑被引量:10
2022年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透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思维和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和普遍原理蕴含着具体化的内在要求,与其说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抽象的普遍性,倒不如说在于其方法论和普遍原理的具体化运用。而大历史观恰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具体形态。大历史观主张从长时间周期、大空间视野、整体性思维、深层逻辑分析历史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是一种全面、系统、整体看问题的理论思维和方法。只有以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为指导,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内涵,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握它们的根本特质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从理论思维向战略谋划再向实践方略的正确转化,增强未来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定历史自信,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顺势而为,走好当下和未来的路,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孙乐强
关键词: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思维
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两条路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虽然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同属于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但它们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虽然它们都主张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彻底决裂,但在决裂时间、决裂方式以及决裂后果上存在明显分歧。第二,在方法论上,前者是经验实证主义,后者是反经验主义,二者是完全对立的。第三,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前者承认历史主体的存在,只反对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主张用实证的方法来证明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科学性;而后者不仅否认历史主体的存在,而且彻底反对一切人道主义。
孙乐强
关键词:阿尔都塞经验主义反人道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被引量:1
2011年
在马克思的观念批判理论中,存在着两条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一条是意识形态批判线索,另一条是日常意识批判线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虽然创立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此时,这一理论既没有科学分析意识形态与日常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没有科学解决无产阶级与意识形态、日常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恰恰是在后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完成的。在后期经济学著作中,马克思分别在意识形态、日常意识形式、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无产阶级与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解决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实现了意识形态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孙乐强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
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理论及其哲学意义的再思考被引量:6
2017年
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当代国外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或批判:一是认为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是认为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根据抽象人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功利逻辑,根本解释不了原始社会的象征交换;三是认为马克思赋予了使用价值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将其视为人类解放的最终依据。文章在逐一回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诠释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孙乐强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