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LPS诱导条件下猪小肠上皮细胞TLR4及其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变化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本试验通过0.1和1μg·mL-1浓度的LPS诱导处理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分别在2、4、6h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D14、MyD88、TNF-α、IL-1β和IFN-α)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初步探讨猪小肠上皮细胞受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侵扰发生炎症反应的相关分子反应机理。结果发现,两种浓度的LPS均使得所检测的TLR4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诱导后4~6h的表达量急速上升,且高浓度的LPS诱导处理后各基因表达量上调倍数明显高于低浓度LPS诱导时各基因表达量上调倍数,高浓度的LPS对机体肠道的刺激引起了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使正常机体更快地产生炎症反应。由此推测,大肠杆菌侵染猪肠道后将释放LPS,TLR4作为LPS的受体,受LPS诱导其表达量上调,进而引起TLR4信号途径的信号传递,传递过程中由于MyD88的依赖机制,MyD88表达量上调相对稳定,再经过级联免疫放大效应,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炎症及腹泻水肿病的产生。
- 孙丽夏日炜殷学梅喻礼怀朱国强吴圣龙包文斌
- 关键词:信号通路细胞因子
- RNAi猪MyD88基因及其对TLR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引言髓性分化因子88(MyD88)是TLRs/IL-1R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接头蛋白,在传递炎症信号和增强炎症强度,引发肠道炎症介质的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构建靶向猪MyD88基因shRNA表达载体,筛选高效的干扰...
- 孙丽戴超辉甘丽娜吴圣龙包文斌
- 文献传递
- 大肠杆菌刺激猪肠上皮细胞后Nramp1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猪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基因1(Naturalresistance-associated Marophage Protein 1,Nramp1)作为影响抗病力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在细胞水平上探讨Nramp1基因与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关系及其在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F18ab、F18ac和K88ac等3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刺激体外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IPEC-J2,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菌体刺激IPEC-J2后Nramp1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18ab、F18ac和K88ac 3种大肠杆菌刺激IPEC-J2后,Nramp1基因的表达均发生极显著(P<0.01)上调,差异倍数分别为10、8、11倍,且F18ab和K88ac 2种菌体刺激后Nramp1基因的表达上调程度均极显著高于F18ac。本研究结果提示,Nramp1基因的表达与大肠杆菌的侵染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在大肠杆菌侵袭猪肠道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分析探讨了Nramp1基因的表达与3种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的关系,为Nramp1基因在大肠杆菌侵染机体的过程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戴超辉吴嘉韵孙丽吴圣龙包文斌
- 关键词:大肠杆菌抗病育种
- 猪miRNA-192/-215前体序列突变对miRNA-192/-215调控作用的影响分析
- 孙丽戴开宇杜雨露吴圣龙包文斌
- 大白猪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及其对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在机体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大白猪TNF-α基因启动子区C-791T多态性及其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分析TNF-α基因启动子区C-791T突变的遗传学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利用PCR-SSCP方法对201头大白猪TNF-α基因启动子区C-791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TNF-α基因C-791T位点不同基因型在大白猪11个组织中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大白猪TNF-α基因启动子区-791bp处存在碱基突变(C>T),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和TT。TNF-α基因在断奶仔猪脾脏、肺脏、胸腺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中表达量均较高;TT和CT基因型个体在11个组织中TNF-α基因表达量普遍高于CC基因型个体,且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组织中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因此,TNF-α基因启动子区C-791T突变对该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产生显著影响,有必要将TNF-α基因启动子区C-791T位点多态性作为提升机体肠道病原菌抗性的遗传标记进行深入研究。
- 孙丽夏日炜刘颖孙寿永包文斌吴圣龙
- 关键词:TNF-Α基因多态性
- 猪miR-192/-215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关键靶基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在前期通过Illumina 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荧光定量验证筛选出断奶仔猪E.coliF18菌株感染下表达量极显著上调的micro RNAs—miR-192和miR-215的基础上,为了解miR-192和miR-215的组织表达情况,进一步筛选确定miR-192和miR-215靶向调控E.coli F18菌株感染的关键靶基因,为探讨miR-192和miR-215调控断奶仔猪E.coli F18感染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192和miR-215在35日龄梅山仔猪各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MEGA 5.0分析了其保守性,Target Scan预测miR-192和miR-215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分别进行Gene Ontology和Pathway通路的富集分析,进一步利用DAVID对靶基因蛋白进行功能分类,最后将预测的靶基因与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断奶仔猪E.coli F18感染抗性相关的调控基因取交集。【结果】miR-192和miR-215在35日龄梅山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中均高度表达,二者成熟序列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miR-192和miR-215对应的靶基因相同,具有156个靶基因,只在轴突导向通路(axon guidance pathway)显著富集(P-value<0.05)以及25个GO功能中显著富集(P-value<0.05)。靶基因蛋白按功能分为12类,其中信号转导功能的磷蛋白(phosphoprotein)和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占主要部分。靶基因与前期筛选的E.coli F18感染抗性相关的调控基因(GEO登录号:GSE26854)取交集,发现DLG5、ALCAM、FRMD4B、MIPOL1和ZFHX3等5个基因为miR-192和miR-215的重要靶基因,其中DLG5为维持小肠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性的重要因子。【结论】miR-192与miR-215是参与维持断奶仔猪肠道正常功能与抗F18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子,DLG5可能是miR-192和miR-215靶向调控E.coli F18菌株感染中关键的靶基因,今后需要进一步验证其能否作为梅山猪抗F18大肠杆菌的有效遗传标记。
- 吴正常殷学梅孙丽夏日炜霍永久吴圣龙包文斌
- 关键词:组织表达谱靶基因E.COLI
- 猪miR-192对DLG5和ALCAM基因的靶向作用关系验证分析
- 孙丽吴森吴嘉韵赵呈祥吴圣龙包文斌
- miR-218-3p靶向DLG5基因对梅山断奶仔猪F18大肠杆菌抗性调控作用的初步分析
- 刘颖孙丽甘丽娜吴嘉韵包文斌吴圣龙
- 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4年
-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 朱世平孙丽殷学梅侯小亮包文斌吴圣龙
- 关键词:胎次母猪繁殖性能
- MUC13基因第2内含子插入/缺失突变对基因表达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报道MUC13基因第2内含子的插入/缺失突变与ETEC F4导致的仔猪腹泻病密切相关,但该突变位点是否会对基因表达和经济性状(如一般抗痛力、生产性状及繁殖性能等)造成影响还有待评估。本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大白猪群体中该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大白猪MUC13基因mRNA表达水平、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4、IL-6、IL-8、IL-10、IFN—γ、TGF-β;及TNF—α)、生产性状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探究将该位点作为抗性遗传标记应用于抗病育种实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位点在大白猪群体中存在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组织inRNA表达水平、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生产性状及1~4胎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将MUC13基因第2内含子插入/缺失突变作为大白猪抗性遗传标记进行分子选育时,不会对机体基因表达和重要经济性状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将该突变位点作为大白猪抗仔猪腹泻分子选育遗传标记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孙丽朱世平夏日炜黄小国吴圣龙包文斌
- 关键词:大白猪E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