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路馨

作品数:28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成像
  • 14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肉瘤
  • 5篇骨肉瘤
  • 4篇乳腺
  • 4篇乳腺良恶性疾...
  • 4篇肿瘤
  • 4篇良恶性
  • 4篇良恶性疾病
  • 4篇疾病
  • 4篇骨密度
  • 4篇关节
  • 4篇恶性
  • 4篇恶性疾病
  • 3篇尤文肉瘤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髂骨
  • 3篇腺肿瘤

机构

  • 25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大邑县人民医...

作者

  • 28篇娄路馨
  • 19篇程晓光
  • 11篇于爱红
  • 6篇白荣杰
  • 4篇王玲
  • 3篇时高峰
  • 3篇程克斌
  • 3篇彰俊杰
  • 3篇梁伟
  • 3篇张晶
  • 2篇张会英
  • 2篇吕艳伟
  • 2篇宫丽华
  • 2篇张薇
  • 2篇王予生
  • 2篇李新民
  • 2篇过哲
  • 2篇屈辉
  • 2篇李娜
  • 2篇王旭

传媒

  • 4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阜阳职业技术...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和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139例。患者术前进行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同时测定其血清中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B—CTX)、N-端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清钙、磷的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腰椎QCT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差、协方差分析BMD水平不同的3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腰椎QCT骨密度的影响因素。t检验比较BMD与骨代谢指标在2型糖尿病有无的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2.74±6.83)岁,腰椎BMD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0.2%(56/139),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43.8%(61/139),骨量正常的比例仅有16.0%(22/139)。25(oH)D〈30nmol/L的比例为47%(66/139),30~50nmol/L的比例为40%(55/139),50~125nmol/L的比例仅为13%(18/139)。偏相关分析提示在控制性别、糖尿病的作用后,腰椎QcT骨密度与PINP、B—CTX、OC呈负相关(r=-0.352,P〈0.01;r=-0.356,P〈0.01;r=-0.276,P=0.001)。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BMD的下降,PINP、B-CTX、OC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75,P〈0.01;F=11.550,P〈0.01;F=9.738,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PINP是决定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患者BMD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B=-1.863,t=-5.425,P〈0.01;B=-0.393,t=-2.061,P=0.041)。根据有无血糖异常及2型糖尿病的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
王旭张会英娄路馨吕艳伟吴昕峰吴俊
关键词:脊柱疾病骨质疏松骨密度
MR动态增强及减影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参数及减影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50例,共计58个病灶。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ASH)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早期增强率,增强后病灶形态学特征及间接征象,于3D减影最大强度投影(MIP)图计数肿瘤血管数目。结果50例58个病灶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良性病变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57.7%为单向型,38.5%为平台型。恶性病变中71.9%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65,P<0.05)。良性肿瘤中95%边缘光滑,55%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中93.8%的形态不规则,78.1%有毛刺和分叶,81.3%不均匀强化。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5)。良性病变中73.1%无肿瘤血管;恶性病变中68.8%有多支肿瘤血管,良、恶性病变肿瘤血管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88,P<0.05)。结论乳腺增强MRI及减影成像能够提供清晰、丰富的形态学信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反映了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两者的结合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娄路馨彰俊杰时高峰
关键词:乳腺磁共振成像减影
多排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Q角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依据Q角定义,结合现代影像学多排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和影像处理工作站的技术特点,完整再现股四头肌与髌骨解剖关系,并且在重建的三维影像上完成Q角的测量,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6年—2008年,拟行手术治疗的髌骨不稳定的病例62例(男21例,女41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22.1岁。术前行64排CT螺旋扫描,自编VR重建协议,在容积重建影像上进行Q角测量。所得数据与临床体表划线测量Q角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多排CT容积重建影像测量的Q角,62例健侧x-±s为12.5°±4.8°。采用临床体表划线62例健侧x-±s为14.5°±5.5°。两种方法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容积重建影像测量Q角,与临床体表划线测量法比较,数据准确可靠。Q角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数据,并有利于随访观察。
王予生娄路馨赵丽赵海竹屈辉程晓光洪雷张辉冯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Q角容积重建
髂骨原发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髂骨原发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X线、CT和MR特征,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髂骨骨肉瘤患者13例,尤文肉瘤患者10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骨肉瘤患者发病年龄12~51岁,平均年龄26.6...
娄路馨白荣杰于爱红
关键词:骨盆骨肉瘤尤文肉瘤磁共振成像
一种磁共振检查体表标记软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检测设备辅助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共振检查体表标记软尺;包括尺体,所述尺体上设置有标记显示条和刻度线,所述标记显示条内含有显影材料,所述刻度线沿所述尺体长度方向设置;通过所述标记显示条以解决现...
娄路馨田伟程晓光
文献传递
MR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1例,32个病灶(双侧乳腺癌1例),包括浸润性小叶...
娄路馨彰俊杰时高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
文献传递
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良、恶性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方法观察51例骶骨肿瘤对骶髂关节侵犯的CT和MRI表现。其中骨巨细胞瘤19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索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小细胞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6例,尤因肉瘤2例,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1例,转移癌6例。结果骶髂关节受侵29例(29/51,56.86%),其中双侧骶髂关节受侵11例,单侧受侵18例。骶髂关节受侵发生率在良性肿瘤患者中为53.85%(14/26),在恶性患者中为60.00%(15/25)。CT表现为关节双侧骨质破坏、关节面消失,软组织肿块占据骶髂关节;MRI表现为骶髂关节双侧骨质信号消失,被肿瘤信号取代。结论骶骨恶性肿瘤常侵犯骶髂关节。骶骨良性肿瘤中,骨巨细胞瘤最易侵犯骶髂关节。
娄路馨程晓光白荣杰张薇梁伟张卉
关键词:骶骨骨肿瘤骶髂关节术前评估
定量CT研究椎后肌群体质成分与年龄的关系及变化趋势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成人腰部椎后肌群体质成分与年龄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方法对865例21~83岁的志愿者行腰椎CT检查,其中男性347例,年龄(44.0±12.6)岁,女性518例,年龄(45.3±13.6)岁,并以10岁的间隔划分年龄组。使用定量CT测量L3椎体中部层面椎后肌群的肌肉面积、脂肪面积及肌肉脂肪浸润程度(MFI)。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线性趋势估计,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性别相邻年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椎后肌群体质成分的差异,使用相关分析研究椎后肌群体质成分与年龄、体质指数、身高及体重的关系,并使用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年龄对椎后肌群体质成分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男女椎后肌群的脂肪面积及MFI随年龄有增加趋势,肌肉面积随年龄有下降趋势(男性F=54.603、71.524、37.458,女性F=317.808、436.105、45.210,均P<0.001)。年龄与男女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呈正相关(r=0.505、0.588,P<0.001),与MFI呈正相关(r=0.489、0.646,P<0.001),与肌肉面积呈负相关(r=-0.334、-0.367,P<0.001)。年龄对椎后肌群脂肪面积、肌肉面积及MFI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t=-4.799、28.810、-11.027,均P<0.001)。BMI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肌肉面积、MFI均呈正相关(r=0.414、0.420、0.184,均P<0.001)。结论成人椎后肌群在20~39岁达到发育高峰,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女性椎后肌群的退变速率较男性快,有更强的年龄依赖;年龄、BMI是影响椎后肌群体质成分的重要因素。
李新彤钱占华冯强强王玲娄路馨程晓光于爱红赵凯平
关键词:腰椎年龄因素
对两种骨龄评定方法可靠性及其评定不同年代儿童骨龄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 评价李果珍百分计数法和Gilsanz数字图谱法评定骨龄的可靠性并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年代儿童骨龄(Bone age,BA)评定的准确性.方法 由三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李果珍百分计数法和Gilsanz数字图谱法对95份...
徐黎娄路馨过哲李新民程晓光袁新宇白凤森
关键词:骨龄
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使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匹配,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246例),根据TC、TG、HDL-C、LDL-C、FBG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算全部病例(277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值的95%可信区间,并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VFA与TG、TC、FBG的相关性(r=0.247,0.326,0.190)大于SFA(r=0.210,0.151,0.111)。结论血脂代谢正常、异常人群腹部脂肪面积不同,异常人群大于正常人群。VFA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更大,其中TG为最明显相关因素。根据血糖、血脂异常组脂肪面积的95%可信区间可知,本组研究中,高血脂患者的VFA大于140.3 cm2,SFA大于187.2 cm2;高血糖患者的VFA大于140.5 cm2。腹脂面积临界值的确定还有待做更大样本的测量。
娄路馨王玲李娜徐黎邓薇刘桐希赵兴山高兴军程晓光
关键词:腹内脂肪皮下脂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