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洪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喜剧
  • 2篇编剧
  • 1篇修辞
  • 1篇修辞艺术
  • 1篇语言
  • 1篇原作
  • 1篇正剧
  • 1篇人性
  • 1篇人性观
  • 1篇七巧
  • 1篇文学
  • 1篇喜剧风格
  • 1篇喜剧语言
  • 1篇戏剧
  • 1篇戏剧文学
  • 1篇金锁
  • 1篇金锁记
  • 1篇剧本
  • 1篇剧本创作
  • 1篇剧作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姜洪伟

传媒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修辞学习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年份

  • 4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简谈李健吾喜剧语言的修辞艺术被引量:2
2004年
姜洪伟
关键词:喜剧风格语言修辞艺术戏剧文学
试论改编剧《阿史那》与原作《奥瑟罗》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20世纪 4 0年代 ,上海戏剧界改编外国名作出现过一个高潮 ,对推动话剧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李健吾改编的众多剧本中 ,由莎士比亚的《奥瑟罗》改编而成的《阿史那》因种种原因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但作为剧本创作是极出色的。改编剧在保留原作人物基本性格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将剧情的历史环境改变为我国唐代社会 ,重新塑造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中国古人的矛盾冲突 ,依据历史可能重新设计部分戏剧场景与艺术细节 ,并且运用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白话文在内的汉语资源来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诗意和美感 ,使它与中国观众的文化知识和审美心理有了某种程度吻合 ,进而获得与中国观众交流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作为外来艺术形式 ,话剧一直面临中国本土化的任务 ,改编西方名剧在丰富话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不啻使话剧形式民族化、中国化的一种良好途径。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刻变化 ,改编名剧的现象已经消失 ,但李建吾这一代人为此作出的努力不应该忽略 ,它对我们接受莎士比亚的意义将是长久的。
姜洪伟
关键词:《奥瑟罗》剧本创作话剧
李健吾剧作论
该文从李健吾戏剧美学、戏剧艺术、与中西戏剧资源的关系及戏剧接受等几个角度入手,对目前研究相对不够充分之处进行了深入探讨.绪论部分对李健吾一生创作活动进行简要勾勒与评述.第一章即从李健吾戏剧美学入手,认为人性观是其戏剧美学...
姜洪伟
关键词:人性观喜剧正剧传奇剧
《金锁记》、《怨女》比较谈被引量:10
2004年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本文通过分析两位主角形象的重要区别,指出这是两部迥然不同的小说,并进一步从作家艺术观、女性观等方面探讨了《怨女》的创作动因。
姜洪伟
关键词:《金锁记》《怨女》七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