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小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青稞
  • 5篇西藏青稞
  • 3篇杂草
  • 3篇抗性
  • 3篇除草
  • 3篇除草剂
  • 2篇锈病
  • 2篇蚜虫
  • 2篇条锈病
  • 2篇小麦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抗性分析
  • 2篇昆虫
  • 2篇黄矮病
  • 2篇基因
  • 2篇害虫
  • 2篇斑病
  • 2篇病害
  • 2篇成株

机构

  • 24篇西藏自治区农...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藏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西藏农牧科学...
  • 1篇青海省青藏高...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24篇姚小波
  • 12篇雷雪萍
  • 11篇王文峰
  • 9篇王翠玲
  • 9篇扎罗
  • 9篇李杨
  • 9篇刘何春
  • 7篇张亚玲
  • 4篇王凤涛
  • 4篇冯晶
  • 4篇蔺瑞明
  • 4篇覃荣
  • 3篇王保海
  • 3篇卓嘎
  • 2篇达次
  • 2篇金涛
  • 1篇刘何春
  • 1篇李俊凯
  • 1篇张涪平
  • 1篇闵文江

传媒

  • 7篇西藏农业科技
  • 4篇植物保护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西藏科技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稞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从扎朗县扎其乡采集青稞细菌性病害典型病株,通过菌物的分离与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物为黄单孢杆菌属细菌。
姚小波王文峰王翠玲扎罗李杨雷雪萍刘何春卓嘎
关键词:青稞细菌性病害病原菌
西藏本地膜翅目昆虫种类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为摸清西藏本地膜翅目昆虫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通过野外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和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于2015—2016年,对西藏5个调查点膜翅目昆虫种类进了初步调查。初步鉴定西藏本地膜翅目昆虫17科38属55种,其中,蜜蜂科种类最多,有16种;其次是叶蜂科,有7种。在5个调查点中,波密膜翅目昆虫种类最丰富(25种),米林次之(21种),察隅膜翅目昆虫种类排第3位(17种),林芝排第4位(14种),曲水膜翅目昆虫种类相对贫乏(3种)。
雷雪萍王文峰张亚玲姚小波王翠玲李杨刘何春
关键词:昆虫膜翅目
温室番茄意大利蜜蜂和熊蜂授粉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金棚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设意大利蜜蜂授粉、熊蜂授粉和自然授粉3个处理,测定番茄的单株重量、单株结果数、单株畸形果数和单果直径、高度、重量。结果表明,采用意大利蜜蜂为金棚一号番茄授粉可使其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实数量、单果直径和单果高度提高,畸形果率降低。初步确定在金棚一号番茄上,蜜蜂授粉效果大于熊蜂授粉。
雷雪萍王文峰扎罗张亚玲李杨卓嘎姚小波刘何春庞博次仁央拉王翠玲
关键词:意大利蜜蜂熊蜂番茄授粉
西藏青稞田除草剂初步筛选试验被引量:1
2008年
草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农田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栽培的植物,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地说,长错地方的植物都可称之为杂草。青稞(Hourdeum vulgare var nudum)是西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大麦属植物,具耐寒、耐旱的特点。青稞在西藏的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全区种植面积约180万亩,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产量一直不高,大面积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在青稞分蘖初期,杂草大量发生,人工除草浪费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多数年份青稞分蘖拔节期,西藏高原进入雨量充沛期,往往出现前面除草,后面的杂草又疯长的现象,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尤为重要。
王翠玲覃荣金涛王文峰扎罗姚小波达次
关键词:青稞除草剂
河曲丝叶蜂在拉萨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被引量:7
2019年
为明确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 Xiao在拉萨的发生规律,本研究通过在柳树上进行室外定期、不定期的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调查研究了河曲丝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经调查研究,河曲丝叶蜂在9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基数170头/m^2;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共5龄;1~5龄幼虫的体长、体宽分别为(2.0~3.0 mm,<1.0 mm)、(7.2 mm,1.1 mm)、(12.0 mm,1.5 mm)、(16.8 mm,2.6 mm)、(24.0 mm,3.4 mm);河曲丝叶蜂在拉萨1年发生1代,每年7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底开始羽化,8月初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8月21日至9月2日,孵化末期为9月12日,为害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雷雪萍庞博卓嘎次仁央拉李杨姚小波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拉萨河曲丝叶蜂发生概况与防控对策被引量:3
2021年
经调查,自2016年来,拉萨市城关区、聂当乡、柳梧新区和堆龙德庆区均发现河曲丝叶蜂危害柳树,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河曲丝叶蜂逐渐成为拉萨市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分析了拉萨市河曲丝叶蜂发生的3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雷雪萍次仁央拉赵远王文峰张欢欢刘何春姚小波庞博
青稞穗腐病发生与穗螨群体迁移的关系
2025年
【背景】青稞穗腐病仅在青藏高原发生流行,近年来呈加重蔓延态势,成为当地主粮作物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保障青稞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穗螨(Siteroptes spp.)是病原菌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初侵染菌源的传播载体,目前病害侵染循环过程尚不清楚,也无有效防治措施。【目的】通过分析穗螨迁移聚集,揭示初侵染菌源传播和侵染青稞幼穗的过程,为制定病害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穗腐病流行区土壤和青稞样本的穗螨数量变化和分布,显微观察并鉴定穗螨携带真菌的种类和幼穗发病过程,LPCB染色法检测幼穗病斑附近和土壤中穗螨贮孢囊携带的真菌孢子。温室验证穗螨最早侵入幼苗时间和分布,接种青稞组织测定禾生指葡孢霉致病力。【结果】越冬穗螨最早从第1叶片展开形成的喇叭口进入并聚集于叶片基部内侧。青稞植株中87.63%—99.34%穗螨聚集于主茎,仅0.66%—12.37%分布于分蘖。主茎95.48%—99.74%穗螨聚集于心叶基部,孕穗初期30%以上转移至幼穗。主茎穗腐病发生率是分蘖的6.37倍。孕穗初期小穗的稃和芒出现黄绿色水浸状病斑,附近常有成螨停留,贮孢囊携带真菌孢子比例仅为28.57%,显著低于土壤中穗螨带孢比例的46.70%。出苗后土壤中穗螨密度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青稞收获后突然升至播种前的2.85倍。88.66%穗螨和76.47%幼穗病斑的真菌分离物为禾生指葡孢霉,该病原菌仅对幼穗具有较强致病力。【结论】越冬穗螨主要在出苗早期从土壤向青稞幼苗迁移聚集,最早从第1叶片展开后形成的喇叭口进入叶基部。超过30%聚集于主茎新生叶的穗螨孕穗初期转移到幼穗,释放病原菌分生孢子引起侵染。禾生指葡孢霉侵染循环由穗螨介导完成,穗腐病主要危害青稞主茎。成熟期病穗中产生大量成螨,导致收获后表层�
童朝阳刘文华张国欣董春燕张燕霞徐晓伟何东刘何春李杨王凤涛冯晶姚小波刘梅金蔺瑞明
关键词:青稞穗腐病侵染循环致病力
切片厚度和烘干温度对唐古特大黄蒽醌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不同切片厚度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含量,探究切片厚度和烘干温度对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色谱柱采用的是Agilent Eclipse plus C 18(4.6×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色谱级别甲醇,B相为0.1%冰乙酸溶液;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75℃烘干,切片厚度以0.4~2 cm或6~7 cm;25、50℃时烘干,切片0.4~3 cm或6~8 cm,药材总蒽醌含量较高,其他厚度含量较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含量也符合上述规律。结论唐古特大黄产地初加工时,75℃烘干,切片厚度以0.4~2 cm或6~7 cm为宜;25和50℃时烘干,切片0.4~3 cm或6~8 cm为宜,从而保证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质量。
刘何春刘何春姚小波雷雪萍周国英熊丰
关键词:唐古特大黄HPLC-DAD法烘干温度总蒽醌
青稞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年
1发生现状白粉病是近年来西藏青稞的常发病害,主要危害青稞的叶片,也危害青稞的茎秆、叶鞘和麦穗。在西藏青稞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其中拉萨、山南、林芝、昌都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出现病害,7月为病害盛发期。白粉病发生后引起青稞叶片早枯、成穗率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青稞的产量与品质。一般地块减产10%~30%,重发地块减产50%以上。
扎西拉宗牛磊云丹扎西姚小波唐广元尹振旗曹倩王莉闵文江
关键词:白粉病成穗率盛发期西藏青稞千粒重
四川省育成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省的115份小麦育成品种和299份高代品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育成品种苗期对优势小种的高抗CYR32、CYR33和CYR34的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CYR32的高抗比例为40.9%、对CYR34的高抗比例为17.4%,而供试高代品系高抗比例从52.3%降至46.2%;中抗类型育成品种从20.0%增加到40.9%,高代品系从19.6%增加至33.2%。表明条锈菌优势小种更替后一些材料仍保留了部分抗性,后期选育的高代品系兼顾对新小种的抗病性。育成品种在四川成都和甘肃清水成株期鉴定,高抗品种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3.9%和3.5%,但高代品系高抗类型比例较高,分别为42.2%和8.5%,表明甘肃和四川条锈菌的致病类型和发病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四川小麦成株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进展。
郎晓威王凤涛姬红丽蔺瑞明蔺瑞明曹世勤冯晶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评价成株抗性基因聚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