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树芝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沙大学人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文学更多>>
- 态势语言略论被引量:1
- 1990年
- 一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等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便称之为态势语言或体态语言,又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信息”。态势语言虽然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工具,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美]戴尔卡内基指出:“一篇十分优秀的演说辞,如果它的背后没有表情、态度等附加力支持的话,其效果就会同蜡烛发光一样软弱无力。”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动作比理性更能表现人的“
- 唐树芝
- 关键词:态势语言人体语言无声语言感情交流非语言信息体态语言
- 论概念与语词的模糊性——模糊语言研究之二被引量:10
- 1998年
- 概念与语词普遍存在模糊性,这是同为客体经常地存在着一个性态和类属不确定的中介过渡;认识是无限的,存在着模糊与精确的地位辩证转化;
- 唐树芝
- 诡辩三题
- 1988年
- (一) 混淆辩证法,违反逻辑,歪曲真理,这是人们对诡辩论普遍的看法。单纯从诡辩论本身来看,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从诡辩论的形成过程,从制造诡辩论的诡辩论者的主观意图来看,那么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一切都是诡辩论者有意所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住诡辩论的特征。诡辩论者对一切都是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而很难说诡辩论本来就应该是个什么样,更谈不上有什么理论体系。如果说有,大而言之。
- 唐树芝
- 关键词:诡辩论逻辑错误唯物辩证法亚里士多德历史条件
-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辨析──模糊语言研究之一被引量:6
- 1998年
- 模糊性就是事物类属、性态的不用定性。文学语言不仅普遍具有模糊性,而且还因此创造了文学美。文学时客观事物的描述总是作精确和非精确两种描述,因此而创造了“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因为不似成分、非现实成分的加入,才使文学艺术既超越客体,又超越主体,才扩大了艺术空间,获得了文学的美感。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加强模糊语言的研究与自觉运用是提高文学语言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 唐树芝
- 关键词:模糊语言似与不似立象以尽意
- 论口语表达中的模糊性——模糊语言研究之三被引量:2
- 2003年
-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口语表达比起书面表达,模糊词语和模糊言语的使用频率更高,更有效。口语表达中的模糊性,除了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所决定之外,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思维的模糊性,情感的模糊,言语表达的有限性。
- 唐树芝
- 关键词:口语思维情感言语
- 论课堂教学的幽默被引量:41
- 1999年
- 幽默是一种有趣的行为特征。教学幽默服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庄,“诚其中”,谐,“形于外”;既追求顿悟,领悟“幽境”,也注意“曲径”,并把“曲径”视为培养学生联想与领悟能力的过程。教学幽默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幽默感、幽默的智慧和能力。一是要突现———突出地表现反常;二是要隐秘———隐藏真实意图;三是要有回声———引发笑声。教师既要掌握幽默的规律,又要善于变通,还要把握好幽默的时机。
- 唐树芝
- 关键词:课堂教学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