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火艳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滇池
  • 1篇滇池流域
  • 1篇植物
  • 1篇沙蒿
  • 1篇梭梭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排序
  • 1篇驱动力
  • 1篇群丛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危险性分析
  • 1篇污染
  • 1篇潞江坝
  • 1篇面源
  • 1篇面源污染
  • 1篇滑坡
  • 1篇滑坡灾害
  • 1篇黑颈鹤
  • 1篇干流

机构

  • 6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篇周火艳
  • 3篇彭明春
  • 3篇王崇云
  • 2篇陈美卿
  • 1篇党承林
  • 1篇冯彦
  • 1篇赵晓迪
  • 1篇付琦
  • 1篇黄丽
  • 1篇梁国军
  • 1篇刘路明
  • 1篇李英
  • 1篇刘梅

传媒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怒江典型河谷热区——潞江坝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云南潞江坝是怒江流域的典型河谷热区,是热作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在RS与G IS支持下,以1974,1991和2006年3期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与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关的一系列时空特征参数,对比分析了潞江坝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覆盖率逐年下降,土地复垦率和建设用地利用率逐年增加.单一土地利用动态中,甘蔗地变化动态度最大;1974~1991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均变化速度为12.79%,1991~2006年间的为12.28%;1974,1991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24.16,229.93,240.49.最后初步分析了人口压力、经济因素、技术进步、政策变化等对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影响,这几个驱动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潞江坝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
黄丽王崇云彭明春陈美卿周火艳
关键词:驱动力潞江坝
滇池水华分形结构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MODIS-NDVI数据,运用CART分枝树法将滇池水体分成富集区、过渡区和水面,依据分形理论对滇池水域不同分区微景观镶嵌体的分维数进行计算,揭示其分维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体微景观镶嵌体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是一种随机分形结构,微景观的分维值越大,其形态越复杂,反之越简单。滇池99.7%面积属于富营养区,滇池水华形态稳定性:过渡区>富集区>水体;形态复杂性:水体>富集区>过渡区。分形结构特征反映了滇池水体微景观格局要素镶嵌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有利于认识滇池水华在空间上的镶嵌规律及作用机制,对监测和预测蓝藻水华的暴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滇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周火艳王崇云彭明春陈美卿
关键词:滇池SI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源-汇”格局分析
随着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趋势,选取滇池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源-汇”理论,借助SWAT模型,依托GIS平台,运用COSTDISTANCE模块,以1970年代、1990年代和2...
周火艳
关键词:SWAT模型面源污染
乌兰布和沙漠两种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2024年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地区重要固沙植物梭梭及沙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为荒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梭梭(Holoxylon ammodendron)+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群落典型分布区域设置1000 m×1000 m的样方,于2006和2019年进行2次原位调查,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荒漠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及动态变化。【结果】沙蒿灌丛的分布格局由0~20 m尺度的聚集分布,转变为大于10 m尺度上的随机分布,种内关联性呈现减弱的趋势。梭梭灌丛在0~10 m尺度范围内即呈现显著的聚集分布特征。相较于2006年,2019年梭梭的聚集尺度进一步减小,种内关联紧密性有所增强。2006年,梭梭-沙蒿在不同尺度上具有较强的尺度依赖性,在0~18 m尺度内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随着尺度增加,正向作用关系逐渐减弱,表现为相互独立的作用关系。到2019年,正向作用尺度有所减少,在0~15 m即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作用。【结论】随着时间推移,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沙蒿的种间作用尺度有所增强,竞争关系加剧。今后应尽量将梭梭及沙蒿栽种成集群分布而非均匀分布的形式,进而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荒漠生态系统功能。
冯林艳周火艳周火艳
关键词:梭梭沙蒿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草甸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被引量:4
2011年
在法瑞学派样地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草甸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调查样地包含114个物种,分属31科72属,其中禾本科(14种)、菊科(13种)、蓼科(8种)、石竹科(6种)、玄参科(6种)等科所含物种较多。经TWINSPAN分类,106个样地分为20个聚组,根据其指示种确定为20个群丛。样地DCA和物种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丛与指示种之间的一致关系,排序轴的生态学意义说明水分和海拔两个环境因子同时影响该区草甸植被的分布。
胡长杏彭明春王崇云付琦刘梅周火艳刘路明梁国军党承林
关键词:群丛排序
怒江干流(云南段)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滑坡是怒江流域主要的地质灾害,对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本研究针对研究区内滑坡灾害主要诱发因子进行判识。利用1991~2006年云南省减灾年鉴、长系列流域内相关站点的年平均降雨量、2006年云南省1:5万的TM影像数据等,以GIS技术为平台对其相关因子关联性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沿怒江干流发生的滑坡灾害主要受到坡度、植被盖度、降雨强度及公路建设等因子的影响,分析灾害点的分布与相关因子间的相关性,发现相关性比较密切的是坡度〉25。的地带;植被盖度为30%~70%的地带;年降水量达到1250—1500mm的地带,以及公路沿线的地带,并以相关性作为灾害发生风险度评价的权重,建立了基于GIS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怒江干流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李英冯彦周火艳
关键词:滑坡GIS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