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丽娜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冰雹
  • 3篇雹云
  • 3篇冰雹云
  • 2篇增雨
  • 2篇闪电
  • 2篇气象
  • 2篇个例
  • 2篇个例分析
  • 1篇地闪
  • 1篇信号
  • 1篇信息流
  • 1篇信息流程
  • 1篇形势场
  • 1篇云图
  • 1篇增雨效果
  • 1篇软件系统
  • 1篇闪电特征
  • 1篇闪电特征分析
  • 1篇水资源
  • 1篇台风

机构

  • 8篇贵州省人工影...
  • 2篇贵州省气象灾...
  • 1篇贵州省山地气...

作者

  • 8篇周丽娜
  • 4篇许弋
  • 3篇刘国强
  • 3篇王瑾
  • 2篇邹书平
  • 1篇文继芬
  • 1篇黄浩隽
  • 1篇张萍
  • 1篇田文辉
  • 1篇李丽丽

传媒

  • 1篇贵州气象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贵州山区强冰雹云单体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按冰雹云生命演变史的发生、跃增、孕育、降雹和消亡等各个阶段特点,采用2011—2012年贵州6次强冰雹天气过程所对应雷达观测的时序资料,对冰雹云单体回波的强度、高度和结构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回波强度和高度的梯度变化提出了跃增特性的划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云单体回波的强度和高度分别大于55 d Bz和11 km以上,最大强度和最大高度出现的时间比开始降雹的时间分别提前了11.1 min和8.4 min。2冰雹云回波单体的跃增特性可划分为波动型、递增型和跃增型3类,跃增阶段的回波强度和高度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4.7 min和23.7 min,回波强度和高度平均增长了9.7 d Bz和2.7 km。3冰雹云回波具有长的生命史特征,一般持续时间达2 h以上。4冰雹云形成发展总体呈现逐步扩展增强的演变特征,多单体合并更利于冰雹云迅速形成发展,冰雹云单体具有明显的强中心结构体和结构密实等特点。
邹书平李丽丽常履福周丽娜许弋
关键词:冰雹云
贵州中部一次强对流冰雹云闪电特征分析
2020年
利用VLF/LF三维闪电探测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地面降雹观测资料,对发生在贵州中部一次冰雹过程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冰雹过程是由高空槽和低层切变影响而触发,降雹前最大回波强度达65 dBz,45 dBz强回波顶高超过8 km。冰雹过程以地闪发生为主,三个降雹区域地闪平均值为92%,而正地闪和云闪比例较低,平均值分别为5%和8%。总闪在三个降雹区域均出现“跃增”现象,两个降雹区域总闪峰值频次时间超前于降雹,而三个降雹区域LFCR闪电跳跃信号时间均超前与降雹,对降雹具有较好的检测作用。以上特征可以为利用VLF/LF闪电监测资料开展贵州冰雹监测预警、降雹识别和人工消雹提供参考。
曾勇许弋杨哲周丽娜文继芬
关键词:强对流冰雹云地闪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技术集成
刘国强田楠王瑾周丽娜黄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增雨防雹和重大活动保障中的社会需求日益彰显,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注。但随着炮站数量的增多、作业工具的演变、探测系统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应用,人工影响天气现有...
关键词:
关键词:气象学软件系统
一次台风外围云系的增雨个例分析
我省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对一次台风外围云系的增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和MM5模式对增雨潜力区的识别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云精细化分析技术;以卫星、雷达为主的多种观测资料融合实现对增雨潜力区的识别...
周丽娜王瑾田文辉罗旭
关键词:人工降雨增雨效果
乌江流域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013年
针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和乌江流域水电生产对人工增雨的服务需求,从空中水资源开发和流域气候背景的角度分析在乌江流域开展人工增雨的可行性,并结合以往增雨服务个例,评估实施乌江流域水电生产人工增雨服务的预期效益。
刘国强周丽娜许弋
关键词:水资源乌江流域人工增雨
贵州中西部冰雹云闪电活动特征及对降雹指示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CINRAD/CD雷达资料和地面降雹观测资料,对贵州中西部冰雹云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台地威宁平均POP和Z值均高于斜坡过渡带区域,两者平均POP值均高于贵州10 a(2006—2015年)平均POP统计特征值。斜坡过渡区域内总闪峰值平均为22次/5 min,威宁总闪峰值平均为13次/5 min。斜坡过渡带区域2σLFCR闪电跳跃信号和闪电频次峰值提前量平均为20 min和13 min,威宁2σLFCR闪电跳跃信号和闪电频次峰值提前量平均为33.7 min和29 min。2σLFCR闪电跳跃信号指示降雹优于闪电频次峰值信号,在实际中可以综合利用闪电2σLFCR跳跃信号与峰值信号识别降雹。
曾勇张淑霞罗雄邹书平黄钰周丽娜
关键词:冰雹云
贵州春季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天气形势及各种物理量值、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1日傍晚到夜间发生在贵州省中部、西部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成因,结果发现:高原东移低涡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增强了气层的不稳定性;0℃层高度(600 hPa)和-20℃层高度(400 hPa)有利于冰雹生长。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与≤-50℃的云顶亮温区对应。
许弋周丽娜张萍
关键词:冰雹形势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技术集成
2019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增雨防雹和重大活动保障中的社会需求日益彰显,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注.但随着炮站数量的增多、作业工具的演变、探测系统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应用,人工影响天气现有的作业条件判别、作业指挥方式和作业信息流程已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切实提升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充分依托气象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气象学、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通过配置适当的硬件设备和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特点的集作业条件分析、作业方案设计、作业预警指挥、作业实时监控、作业效果评估和作业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系统,并通过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与技术集成,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备、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信息畅通、流程规范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
刘国强田楠王瑾周丽娜黄浩隽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业务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信息流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