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虹林

作品数:29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基因
  • 11篇突变
  • 9篇综合征
  • 9篇基因突变
  • 5篇基因诊断
  • 5篇基因组
  • 5篇APERT综...
  • 5篇FGFR2
  • 4篇突变分析
  • 4篇缺乏症
  • 4篇拷贝数
  • 4篇患儿
  • 4篇基因突变分析
  • 4篇基因组杂交
  • 4篇比较基因组杂...
  • 4篇OTC
  • 4篇表型
  • 3篇代谢
  • 3篇遗传学
  • 3篇鸟氨酸

机构

  • 19篇北京军区总医...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吴虹林
  • 24篇何玺玉
  • 18篇王艳
  • 16篇刘欣
  • 14篇王春枝
  • 9篇杨尧
  • 6篇李培
  • 4篇高晶
  • 3篇李昊
  • 3篇陈晓春
  • 3篇詹实娜
  • 2篇杨晓
  • 2篇彭薇
  • 1篇赵宝丽
  • 1篇杜振兰
  • 1篇封志纯
  • 1篇梁静
  • 1篇郑勇
  • 1篇刘海洪
  • 1篇陈晓春

传媒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原累积病Ⅰa型1例及其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G6PC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中父、母、姐姐的G6PC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患者G6PC基因的第5外显子上的第743碱基发生杂和突变,由G转变为A,导致G6Pase蛋白第22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G222R),家系中父亲、姐姐均未发现该突变,而母亲携带与患者相同突变。结论首次在国内报道G6PC基因的G222R突变,丰富了糖原累积病Ⅰa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王艳吴虹林杜振兰刘欣李昊何玺玉王春枝
关键词:基因突变
Apert综合征临床分析及FGFR2基因突变的研究
王艳吴虹林刘欣王春枝何玺玉
Apert综合征患儿FGFR2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Apert综合征患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突变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1例Apert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FGFR2基因第7和第9外显子,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检测基因突变。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患儿FGFR2基因的第7外显子的937碱基发生杂合突变,由C转变为G,导致FGFR2蛋白第253位密码子由脯氨酸变为精氨酸(P253W),患儿父母均未检测到该基因突变。文献检索国内外已报道15例Apert综合征患儿,其中6例进行FGFR2基因突变分析,5例为S252W突变,1例为外显子IIIb/IIIc之间杂合缺失突变。结论该例Apert综合征患儿由FGFR2基因937C→G的杂合突变所致。
刘欣王艳吴虹林
关键词:APERT综合征突变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与基因诊断
吴虹林雷琦李培张雪琴何玺玉
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新生儿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及其家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的基因异常。方法应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和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的COL7A1基因。采用Sanger测序验证患儿的突变位点,并对其父母、外祖母的样本进行突变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OL7A1基因第86个外显子上发现1个杂合突变点c.6781C>T,引起该基因第2 26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R2261X)。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其母亲和外祖母携带相同突变。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COL7A1基因的突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艳梁静赵宝丽吴虹林刘欣封志纯
关键词:突变
Apert综合征临床分析及FGFR2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1例Ap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FGFR2基因第7和第9外显子,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检...
王艳吴虹林刘欣王春枝何玺玉
关键词:APERT综合征突变
文献传递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1例
目的探讨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并分析其临床表现与7p15.3p22.1缺失的相关性。方法对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新生儿采用array-CGH技术进行...
彭薇杨晓刘欣吴虹林王艳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与代谢谱及OTC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3例临床疑诊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新生儿血代谢谱变化及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0TC)基因突变类型,在基因水平进一步了解OTCD的致病机理,以期达到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的目的。方法分析3例患儿临床特征,应用串联质谱对患儿进行氨基酸酰基肉碱谱分析,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OTC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3例患儿均为新生儿起病,表现为精神反应差,喂养困难,抽搐,新生儿感染。血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均显示瓜氨酸浓度明显下降。例1OTC基因检测结果为位于第6外显子的错义突变Y183C;例2为位于第10外显子的错义突变V339G;例3为位于第9外显子的错义突变W332S。结论对OTC基因序列分析不仅可诊断OTCD,同时可筛查出无症状携带者,为有家族史的个体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例2和例3的V339G、W332S的两种基因突变类型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报告的3种突变均导致新生儿期急性起病。
王艳刘欣吴虹林刘海洪王春枝何玺玉
关键词: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Angelman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Angelman 综合征( AS)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SNP aCGH)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1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分别行脑电图检查、格赛尔( Gesell)评分,予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再予SNP aCGH全基因组扫描,获得染色体异常拷贝数据并分析。结果(1)11例患儿遗传诊断为AS,缺失型10例(其中Ⅱ型缺失6例,I型缺失4例),单亲二倍体(UPD)1例。(2)15q11-q13为染色体异常拷贝区域,根据其起始范围,查阅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基因库(OMIM),明确缺失片段中主要包括以下基因:MKRN3、MAGEL2、NDN、SNRPN、SNURF、GABRB3、GABRA5、GABRG3、UBE3A、OCA2、ATP10A。(3)缺失型患儿身高及体质量较健康同龄儿低3~5个标准差,UPD患儿身高及体质量低于健康同龄儿约1.5个标准差。 Gesell评估显示Ⅰ型缺失为重度、极重度智力残疾;Ⅱ型缺失为中度智力残疾;UPD患儿为轻度智力残疾。发现色素沉着障碍共8例,包括UPD患儿。1例Ⅰ型缺失和UPD患儿脑电图提示偶发棘波,另1例Ⅰ型缺失,为界限性脑电图,其余患儿为阵发性中高波幅的棘波、慢波、棘慢波(2.5~3.0 Hz)。结论SNP aCGH技术在确诊AS的同时能明确基因病理分型,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区域的起始点所在,明确缺失片段大小及片段中所涉及的基因,利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提供针对性的遗传咨询,且为AS发病机制、基因功能定性等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高晶何玺玉杨尧吴虹林
关键词:ANGELMAN综合征表型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17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和/或生长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患儿潜在的致病性基因组不平衡,及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探讨高密度微阵列...
何玺玉陈晓春吴虹林
关键词:全基因组扫描染色体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