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
- 作品数:23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浅析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管理
- 朱晓冲吴菊
-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收入再分配改善——基于2008年和2011年自然实验的微观模拟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运用微观模拟分析方法,以2008年和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自然实验为背景,对我国个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两次税改对公平收入分配均为正调节,2008年税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优于2011年税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2011年个税制度对缩小单位间收入分配差距效果显著,但对缩小各阶层收入差距作用不大。个税累进性高与平均税率低的矛盾是导致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较弱的重要原因。个税改革必须坚持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财政收支手段并行的政策措施,完善税制、提高普通居民收入水平,从真正意义上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 杨晓妹尹音频吴菊
-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平均税率
- 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改革的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不仅在于流转税起征点的提高,所得税的减免,更在于整体税费负担或宏观税负的降低,从而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财政无偿补贴小微企业可能不是最好的政策,应改无偿补助为低息贷款,解决小微企业临时经营困难。最重要的是,政策要长期稳定,给企业以稳定的预期,便于企业长期规划,长久发展。
- 吴菊张慧
- 关键词:财税政策企业经营成本宏观税负税费负担低息贷款
- 浅议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被引量:3
- 2007年
- "十一五"规划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而税收是各国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无法替代的政策工具。我们应从循环经济视角评析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 高玉强阮宜胜吴菊
- 关键词: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税制改革
- 公平与效率视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比例税制被引量:1
- 2006年
- 由于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理论依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的缺陷,以及累进税制在实践中存在的弊端,使累进税制难以实现收入公平再分配目标。而比例税制能够克服累进税制的弊端,兼顾公平和效率。实行比例税制,同时配合其它政策措施,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目标。
- 吴菊
-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公平分配累进税制
- 缩小贫富差距与比例税制——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局限及税制改革取向被引量:4
- 2005年
- 吴菊王秀勤
- 关键词:贫富差距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征管模式
- 完善税收政策 保障中小企业稳定发展——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局限性及改善途径被引量:1
- 2012年
-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0%。同时,中小企业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 吴菊
- 关键词:税收政策中小企业国内生产总值
- 完善现行税收政策,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现行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的制度障碍,进而研究可运用的财政税收政策工具,选择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 吴菊
- 关键词:中小企业减税
- R&D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其R&D的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且流转税优惠的激励作用要大于所得税优惠。在通过企业规模与性质分组分析后,可论断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非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激励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因此,要转变税收激励方式,对中小型、非国有企业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与税收优惠政策,使得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适性和普惠性。
- 杨锦吴菊刘雅庆
- 关键词:税收优惠所得税优惠
- “互联网+”视域下税收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互联网+"对税收学人才培养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建立、意义学习的实现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现有的税收学专业培养模式带来了挑战。针对我国税收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变革、实务课程的深入学习、考核方式的创新等路径来解决,以实现税收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 吴菊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