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芳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热稳定性的影响
- 单畴磁铁矿颗粒是地质样品中最重要的磁性载体,其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认识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颗粒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比研究了趋磁细菌∧MB-1合成的单畴磁铁矿分别在全细胞中和经去胞提纯后的纯化磁小体中的热磁性质,以及...
- 吴文芳李金华张春霞潘永信
- 关键词:有机质热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高静水压力下深海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的生物矿化研究
- <正>铁还原细菌是指一类能够进行厌氧铁呼吸,将Fe(III)还原并引发矿物在细胞外沉淀的微生物[1]。它们广泛参与了全球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在演化早期处于缺氧状态,早期生命形式主要是一些靠厌氧呼吸提供能量的单细...
- 吴文芳潘永信王风平
-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
-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
- 吴文芳李一良潘永信
- 关键词: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生物矿化铁还原菌
- 文献传递
- 用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定十种固氮菌的探讨
- 1984年
- 裂解气相色谱法是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惰性环境中迅速加热,使构成细胞的大分子化学物质在瞬间被裂解成小分子碎片并气化。将这些气化了的裂解产物经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从而得到每种微生物组分所特有的“指纹图”。由于裂解产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与被测物质的结构有一定对应关系,因此可做为鉴别微生物种类的一种依据。用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定微生物,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项不断发展着的微生物鉴定技术。由于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等特性使微生物鉴定技术向自动化。
- 胡连生吴文芳孙兰香戴祥鹏
- 关键词:固氮菌固氮细菌裂解气相色谱标准菌株
- 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单畴磁铁矿颗粒是地质样品中最重要的磁性载体,其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认识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颗粒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比研究了趋磁细菌AMB-1合成的单畴磁铁矿分别在全细胞中和经去胞提纯后的纯化磁小体中的热磁性质,以及热处理后样品的磁滞参数和低温磁性的变化.发现仅有磁小体膜包裹的纯化磁小体中单畴磁铁矿热稳定性极强,而全细胞中的单畴磁铁矿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热变化:磁铁矿在约270℃即开始转化,400℃以前几乎完全被有机质还原为顺磁性物质;同时在400℃以前,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与有机质热分解引起磁小体链的坍塌,共同导致了样品矫顽力(B_c)、剩磁矫顽力(B_(cr))和剩磁比(M_(rs)/M_s)的减小,以及矫顽力比(B_(cr)/B_c)的增加.我们的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当地质样品中含有较多有机质组分并受热事件影响时,其中的单畴磁铁矿难以得到保存.
- 吴文芳李金华张春霞潘永信
- 关键词:有机质热稳定性
- 高静水压力下深海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的生物矿化研究
- 本文分别以水合氧化铁(终浓度为15 mM)和乳酸钠(终浓度为3 ml/L)作为电子受体和供体,利用高压釜在厌氧条件下培养WP3,通过施加不同的静水压力(0.1 MPa, 5 MPa,20 MPa和50 MPa)模拟深海环...
- Wu Wenfang吴文芳Pan Yongxin潘永信Wang Fengping王风平
- 关键词:生物矿化地球化学沉积物
- 极端海洋环境中铁还原细菌生物矿化的初步研究
- 生物矿化是指在生物的控制或诱导下无机物质的分异、迁移、富集、沉淀和转化过程。生命活动的矿化过程,是连接地球上无机界和有机界重要的桥梁。生物矿化可分为生物诱导矿化和生物控制矿化:前者是指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或代谢产物影响环境的...
- 吴文芳李陛潘永信
- 文献传递
- 温度和电子传递体AQDS对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矿化产物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微生物矿化产生的超顺磁性(SP)磁铁矿是沉积物和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本文比较了三个不同温度下(20℃,30℃,37℃)纯培养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还原水合氧化铁形成SP磁铁矿的矿化特征.在实验体系中加入细菌CN32后,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迅速下降.酸碱度pH和亚铁离子Fe^(2+)浓度随之快速上升,磁铁矿也逐渐开始形成.透射电镜观测和室温磁滞回线测定表明产物为SP磁铁矿特征.对比三个温度下产物的磁化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变化发现,培养温度是影响细菌CN32矿化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加快了细菌矿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磁铁矿的矫顽力增大;低温磁学测量结果显示,产物SP磁铁矿颗粒的平均解阻温度T_b从20℃时的95 K升高到37℃时的160 K,都表明生成的磁铁矿的粒径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实验体系中加入电子传递体(AQDS,2.6-anthraquinone disulphonate)明显促进了CN32矿化.这些实验模拟结果有助于认识自然环境中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生磁性矿物的能力和贡献.
- 李陛吴文芳李金华潘永信
- 关键词:磁铁矿生物矿化培养温度
-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及其同位素分馏、生物标志物和岩石磁学证据。深入地研究BIF成矿中的微生物矿化贡献,有助于解释BIF形成机制,反演前寒武纪大气—海洋环境演化,以及理解地球早期生命的过程。
- 吴文芳李一良潘永信
- 关键词: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生物矿化铁还原菌
- 地下深部生物圈的生物地球物理研究方法
- 一、引言地下生物圈是指地表下至数千米(甚至更深)的生物系统。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以及"国际大陆钻探计划...
- 潘永信林巍吴文芳底青云朱日祥刘青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