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兵

作品数:170 被引量:84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55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矿业工程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煤矿
  • 29篇矿井
  • 24篇瓦斯
  • 21篇巷道
  • 17篇采空
  • 17篇采空区
  • 15篇空区
  • 13篇自燃
  • 13篇火灾
  • 10篇气囊
  • 9篇应急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危险源
  • 9篇煤层
  • 9篇矿井通风
  • 9篇值模拟
  • 7篇通风
  • 7篇瓦斯爆炸
  • 7篇煤矿安全
  • 7篇抗爆

机构

  • 170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华北科技学院
  • 3篇唐山帝竹图科...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开滦(集团)...
  • 2篇山西潞安环保...
  • 2篇保利能源控股...
  • 2篇北京市化工职...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劳动关系...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大同煤矿集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70篇吴兵
  • 39篇雷柏伟
  • 16篇黄启铭
  • 13篇李超
  • 12篇彭燕
  • 11篇周心权
  • 9篇郭志国
  • 8篇周瑶
  • 6篇刘占宇
  • 6篇王紫薇
  • 5篇徐景德
  • 5篇王超
  • 5篇陈亮
  • 5篇马小林
  • 4篇张洋
  • 4篇邢书仁
  • 3篇华明国
  • 3篇赵志研
  • 3篇杨卓明
  • 3篇李旭

传媒

  • 14篇煤矿安全
  • 11篇中国煤炭
  • 10篇矿业安全与环...
  • 8篇煤炭技术
  • 7篇中国安全科学...
  • 6篇煤炭工程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煤炭科学技术
  • 5篇中国安全生产...
  • 3篇矿业科学学报
  • 2篇安全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消防科学与技...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2篇大学教育
  • 2篇第三届行为安...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石油化工腐蚀...

年份

  • 2篇2024
  • 15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7篇2017
  • 5篇2016
  • 15篇2015
  • 1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煤矿安全行政处罚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科学认识煤矿安全行政处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立法、执法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我国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定义和要素着手,总结当前煤矿安全行政处罚特征,分析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健全法律关系、完善煤矿安全行政处罚体系、增补行政处罚事项,赋予企业对员工安全处罚的权力等对策,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工作提供参考。
吴兵刘鸿义冯小燕苏赟
关键词:煤矿安全行政处罚安全监察
增氧观测为前提的启封火区实例分析
2013年
封闭火区启封前,对火区所处燃烧状态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火区启封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通过地面钻孔向火区增氧,利用束管监测系统经由地面钻孔直达火区原火源点附近监测气体浓度变化,观测火区内火灾生成气体如CO、C2H4、C2H2等浓度没有上升趋势,据此判断火区火势确实已经处于熄灭状态,确保了火区启封一次成功。
吴兵何敏吴有增赵志研雷柏伟秦贵成
关键词:封闭火区启封
综放工作面瓦斯积聚影响因素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易超限问题,获取采煤工艺的合理参数,提高工作效率。以余吾煤业N2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依据无化学反应的单相多组分扩散理论,建立了综放工作面瓦斯扩散数学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影响工作面瓦斯积聚的工作面风速、煤层瓦斯可解吸量、工作面推进速度、煤层回采率、围岩瓦斯涌出量等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平均风速在3 m/s、煤层瓦斯可解吸量不超过4 m^3/t、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大于4.8 m/d、放煤回采率大于95%、围岩瓦斯涌出量不超过10 m^3/min时,防止工作面瓦斯积聚效果最佳。
王洪胜吴兵雷柏伟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瓦斯积聚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CO_2和CF_3H抑制烟煤燃烧机理的对比试验研究
2018年
为研究二氧化碳和三氟甲烷对烟煤燃烧的抑制机理和抑制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煤燃烧试验装置,对平煤八矿煤样进行了通入相同体积流量CO_2和CF_3H的煤燃烧灭火试验,测定了煤燃烧过程中温度场温度、标志性气体(O_2、CO和CH_4)组分和热释放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模拟了相同体积流量CO_2和CF_3H抑制CH_4/O_2火焰中主要自由基浓度、反应物与燃烧产物浓度随火焰高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煤粒空气条件下燃烧,在煤有焰燃烧阶段,通入CF_3H煤燃烧火焰中主要自由基生成速率、煤温上升速度、耗氧量、热释放速率以及CO和CH_4浓度下降速度比通入CO_2煤燃烧的更低;在煤阴燃熄灭阶段,通入CF_3H煤燃烧的煤温、CO和CH_4浓度下降速度比通入CO_2煤燃烧的更高,而通入CF_3H煤燃烧的耗氧量和热释放速率比通入CO_2煤燃烧的更低;说明CF_3H比CO_2具有更好的抑制烟煤燃烧的能力.
郭志国吴兵马小林陈娟
关键词:煤燃烧标志性气体抑制性化学反应动力学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包括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和一个拱形气囊组件,所述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堆放在巷道的中下部,形成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所述拱形气囊组件放置在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的上方,与巷道主体密闭气...
吴兵赵晨光何斌斌傅学斌
文献传递
基于Simtec的近球体瓦斯爆炸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研究瓦斯爆炸过程中压力、温度等参数变化规律,利用Simtec软件并基于大涡模型模拟研究了壁面辐射系数分别为0.9、0.1条件下密闭近球体容器中甲烷体积分数为6%~14%时的预混气体爆炸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壁面辐射系数为0.1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性较好;爆炸压力、温度先迅速增高而后下降,其中温度震荡缓慢下降;最大爆炸超压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在峰值左侧呈正相关关系,在峰值右侧呈负相关关系。
苟宝洋吴兵马一飞张洋苏敬亮贾泽鹏
关键词:瓦斯爆炸
CT扫描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
本发明公开一种CT扫描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试验箱体、扫描系统、电热开挖系统。本试验台以石蜡颗粒材料作为煤层相似材料,通过电热开挖系统,以电热丝加热熔化石蜡颗粒材料的形式,有效模拟工作面的...
黄启铭吴兵
文献传递
一种煤矿密闭墙的漏风系数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密闭墙的漏风系数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煤矿密闭墙与采空区之间的巷道内选取第一检测点A1、第二检测点A2;S2、检测渗透进入密闭空间的风流从第一检测点A1运动至第二检测点A2的时间Δt;S3、根...
雷柏伟黄来胜李超吴兵
胶带运输系统粉尘运动规律及控制技术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为解决胶带运输系统粉尘逸散问题,获取密闭通风除尘设计的优化参数,以某选煤厂动筛车间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空气、粉尘紊流的离散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胶带运输系统中的气流及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吸尘罩安装位置及结构参数对粉尘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及粉尘运动轨迹基本吻合,粉尘轨迹略有滞后;吸尘罩加装位置不受胶带运输速度影响,只取决于气流运动轨迹及粉尘滞后距离;吸尘罩加装在距下料口1.0~1.5 m处,且吸尘罩采用正四棱台形状、棱台锥角控制在60°~70°、棱台高度在0.4~0.6 m、吸风量在8 000~12 000 m^3/h时,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最佳、工作效率最高。通过现场密闭通风除尘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科学性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王洪胜吴兵丁晓文
关键词:胶带运输粉尘防治
基于三维仿真的矿井区隔及通风系统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将一个复杂矿井合理区隔为两个独立矿井,利用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软件,构建了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通过增加或减小关键巷道的风门风阻等措施,进行了区隔后通风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区隔方案达到预想效果,区隔优化后通风参数合理,分隔后的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吴兵巩华锐任志宝李旭王泽华
关键词:三维仿真通风系统优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