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勃
- 作品数:20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细胞焦亡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不同于细胞凋亡及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类型,其发生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caspase-1及caspase-4/5/11,并伴随着炎性反应。最近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会对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焦亡及其产生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王焕焕吕勃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建立急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冠脉结扎后注射无血清培养液;MSCs组,冠脉结扎后注射MSCs;hIGF-1+MSCs组,冠脉结扎后注射转染hIGF-1的MSCs。细胞移植4周后利用心动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利用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对照组、MSCs组和hIGF-1+MSCs组的FS分别为(0.27±0.03)、(0.36±0.07)和(0.46±0.09),EF分别为(0.47±0.05)、(0.63±0.10)和(0.76±0.13);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和hIGF-1+MSCs组的FS和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SCs组相比,hIGF-1+MSCs组的FS和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和hIGF-1+M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GF-1联合MSCs移植可以通过抗凋亡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
- 王小冬张德全牛鸿爽吕勃于波孔俊英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凋亡指数
- 细胞程序性坏死与细胞焦亡被引量:9
- 2020年
- 细胞死亡对调节机体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平衡、维持组织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细胞凋亡(apoptosis)一度被认为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近期的研究结果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还包括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与细胞焦亡(pyroptosis),两者均可使细胞膜形成孔洞,破坏细胞膜,并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然而两者在机制及形态上又有不同点。本文对程序性坏死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形态学特征以及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区别做一综述。
- 邢栋王焕焕吕勃
-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
- 细胞凋亡及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3
- 2021年
- 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属于非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形态学不涉及细胞质、细胞膜的破裂。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在形态学上可表现为细胞质、细胞膜破裂,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引起炎性反应,属于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三者在形态学及发生机制上有所区别,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联系。在某些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并非仅出现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3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形态学改变、发生机制及三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郭双邢栋吕勃
- 关键词:细胞凋亡
- 整合素αv对内皮祖细胞治疗心肌缺血的影响
-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内皮祖细胞过表达人整合素αv,探讨整合素αv过表达内皮祖细胞的黏附、成血管功能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其对移植后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使内皮祖细胞过表达人整合素αv,体外实验采用W...
- 吕勃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整合素ΑV心肌缺血基因治疗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雄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评估未经诱导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于兔的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移植后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采用结扎日本大耳雄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存活兔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其中移植组于术后第7天在梗死区及周边区注射0.7mL含3.41×107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悬液移植,而对照组仅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心梗前后以及细胞移植后6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然后收集动物心脏,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心肌梗死前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移植组的心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壁运动幅度、左室壁收缩末期厚度及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6.50,P<0.01),心室率犤(249.08±28.52)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69.75±5.21)次/min犦(t=2.24,P<0.05)。移植组梗死心肌及周边区内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的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发生了急性梗死的心脏功能并在心肌的梗死区及周边区存活。
- 于玲范张瑶姜雪松刘文华王晓旭秦燕李姝娜吕勃
- 关键词:骨髓移植心肌梗塞
- 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通过使用特异性抑制剂ZVAD和KN93分别抑制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来比较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哪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占比更大。方法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ZVAD组和KN93组,在结扎前15 min,sham组不做处理,I/R组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ZVAD组和KN93组则分别注射ZVAD和KN93溶液,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特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1)ZVAD组和KN93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且KN93组相比ZVAD组,心肌梗死面积更小(P<0.05);(2)ZVAD和KN93处理后相比I/R组,cTnI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KN93组cTnI低于ZVAD组(P<0.05);(3)IL-1β和TNF-α在I/R组中明显升高(P<0.01),而在ZVAD组和KN93组中明显降低(P<0.05),KN93组IL-1β和TNF-α明显低于ZVAD组(P<0.05);(4)caspase-3和RIP3的表达在I/R组显著升高(P<0.05),而ZVAD和KN93组相对于I/R组二者的表达有所减少。其中RIP3的表达,KN93组相比I/R组显著下降(P<0.05),ZVAD组相比I/R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的表达,ZVAD组相比I/R组显著下降(P<0.05),KN93组相比I/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ZVAD和KN93干预可以减轻I/R损伤,起到心肌保护作用;(2)KN93相比ZVAD在减少心肌细胞死亡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提示在I/R损伤中,相比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可能起更大作用。
- 郭双吕勃
- 关键词: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自体骨髓干细胞介入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初探
- <正>目的:采用经冠状动脉途径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观察移植前后患者室壁厚度、心脏功能及局部心肌运动的变化,以了解自体骨髓干细胞介入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
- 于玲范吕勃王晓旭姜雪松刘文华
- 文献传递
- MicroRNA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调控作用与机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前研究表明,移植到梗死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有大量死亡,效果不理想。微小RNAs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许多方面参与BM-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治疗过程。本文主要从微小RNAs生物学功能及对BM-MSCs分化与旁分泌的调控作用方面,概述微小RNAs在BM-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 姜睿吕勃徐威于波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心肌梗死
- 代谢组学在心肌梗死及心衰方面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心血管疾病是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靶点,代谢改变在其发病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寻找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期间不同阶段疾病的代谢标志物,可以准确地对疾病发展进程进行诊断,并有助于采取准确的治疗措施。本文就代谢组学及其在心肌梗死及心衰方面研究的进。
- 刘东坤吕勃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