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艺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同位素
  • 4篇稳定同位素
  • 3篇遗址
  • 3篇N
  • 2篇同位素分析
  • 2篇稳定同位素分...
  • 2篇先民
  • 1篇稻作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蛋白
  • 1篇动物骨
  • 1篇颜料
  • 1篇生计
  • 1篇生计方式
  • 1篇食物
  • 1篇食物结构
  • 1篇唐代
  • 1篇晚商
  • 1篇墓地
  • 1篇胶原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首都博物馆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作者

  • 5篇司艺
  • 4篇胡耀武
  • 4篇王昌燧
  • 2篇李志鹏
  • 2篇蒋洪恩
  • 1篇张国文
  • 1篇吕鹏
  • 1篇何秋菊
  • 1篇蒋乐平
  • 1篇袁靖
  • 1篇宋国定
  • 1篇杨益民
  • 1篇李肖
  • 1篇郭怡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殷都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动物骨胶原的H、O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考古遗址中人(动物)骨胶原的H、O稳定同位素分析,是近些年来国际古食谱分析涌现的新研究方向,但我国在此方面尚无任何报道。本文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骨骼胶原蛋白中的δD和δ^(18)O值进行测试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动物的饲养方式以及可能的迁徙活动。作为杂食类动物的猪,较食草类动物(鹿、黄牛和绵羊)具有稍高的δD值,这主要缘于δD沿营养级上升时产生的富集作用。在所有动物中,猪的分δ(18)O值标准偏差(0.3‰)最小,可能与先民对猪繁殖时间和宰杀年龄的严格控制密切相关。在食草类动物中,与野生动物鹿(δ(18)O平均值为9.1±0.7‰,n=5)相比,家养的黄牛(δ^(18)O平均值为10.4±0.4‰,n=5)和绵羊(δ^(18)O平均值为11.1±0.6‰,n=5)具有较高的δ^(18)O值,表明它们栖息于更为开阔的环境且食用了较多的C_4类植物(粟类农作物的副产品)和植物纤维素。相对而言,绵羊较黄牛摄取了更多富含^(18)O的植物茎叶,从而使其δ^(18)O值高于黄牛。因新陈代谢方式及饮用水来源的差异,反刍动物(鹿、黄牛和绵羊)的δ^(18)O值普遍高于非反刍动物(猪,δ^(18)O平均值为7.3±0.3‰,n=11)。此外,4种动物均出现了具有迥异δD和δ^(18)O值的个体,表明他们很可能来源于外地,出于进贡或交流的目的出现于二里头遗址。
司艺李志鹏胡耀武袁靖王昌燧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
新疆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唐代木质彩绘的显微激光拉曼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干燥,大量的有机质文物保存较好。阿斯塔那墓地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中发现的一件木质彩绘,由九种不同颜色绘成。通过显微激光拉曼对彩绘原料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鉴定出石膏、铅丹、炭黑、赤铁矿和氯铜矿等无机颜料,以及植物染料藤黄和靛蓝;值得指出的是,该彩绘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藤黄染料利用实物。研究结果表明,唐代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居民已经娴熟掌握了颜料的制备、调配、使用,从而创作精美的彩绘作品;文物的颜料分析不仅为彩绘文物的保护提供依据,也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颜料贸易、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佐证。
司艺蒋洪恩王博何秋菊胡耀武杨益民王昌燧
关键词:颜料
新疆洋海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及人群组成探索被引量:25
2013年
新疆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新疆地区先民的食物结构与人群组成等问题,可为文化与人群交流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分析了洋海墓地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先民骨胶原蛋白的C,N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洋海先民长期以C3类的动物性食物为主,表明先民主要以畜牧业为生.此外,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与其人群组成的更迭密切相关.这表现为:青铜时代中晚期,先民多变的食物结构,与人群的多样化有关;经长时间休养生息和文化融合,至早期铁器时代,先民的食物结构显得较为一致;而至两汉时期,先民摄取更多的动物性食物,缘于更为发达的畜牧业.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该变化应为匈奴的进入所致.
司艺吕恩国李肖蒋洪恩胡耀武王昌燧
关键词:食物结构
孝民屯遗址晚商先民的动物蛋白消费及相关问题初探被引量:3
2017年
从新石器时代到晚商时期,先民获取肉食的方式逐渐从依赖性转变为开发型。晚商时期,中原地区完备的"六畜"经济,殷墟先民族属的多样化、等级差异的显著性,众多因素导致先民食物结构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孝民屯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先民主要以牛、羊动物蛋白为食。通过与同属于殷墟文化保护区内的黑河路遗址先民同位素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先民的食物结构差异显著,可能与身份地位密切相关。
司艺李志鹏
浙江塔山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探讨塔山先民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有助于全面揭示塔山遗址及其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稻作农业发展、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和史前文化面貌等考古学信息。塔山遗址动物和先民骨骼胶原蛋白C、N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属于陆生系统C3草食性食物结构。家猪的食物来源中C3植物类食物占主体,兼有一些δ15N值较高的食物,可能与人的饲喂活动有关。人主要依赖于C3类食物,这可能来自水稻等C3类食物的贡献。结合考古学资料,对比动物和先民稳定同位素结果,发现塔山先民主要依赖稻作农业经济,可能辅以少量采集经济。毗邻大海的塔山先民摄取的动物蛋白资源并不是来自海生系统,而主要来自基于陆生系统的渔猎经济,少量来自家畜饲养。
张国文蒋乐平胡耀武司艺吕鹏宋国定王昌燧Michael P. Richard郭怡
关键词:生计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