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柱江

作品数:45 被引量:19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采血
  • 6篇单采
  • 6篇单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
  • 6篇输血
  • 6篇献血
  • 5篇细菌
  • 4篇输注
  • 4篇细菌培养
  • 4篇献血者
  • 4篇红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血小板输注
  • 3篇血小板制品
  • 3篇血型
  • 3篇血型鉴定
  • 3篇血液
  • 3篇浓缩血小板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机构

  • 44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44篇叶柱江
  • 18篇刘仁强
  • 15篇何子毅
  • 15篇秦艳兰
  • 14篇刘赴平
  • 7篇王德文
  • 6篇陈金凤
  • 6篇邹文涛
  • 5篇林栋
  • 5篇邓穗英
  • 5篇莫海英
  • 4篇刘景春
  • 3篇黄志森
  • 3篇钟炽辉
  • 3篇雷扬
  • 3篇车嘉琳
  • 2篇胡应明
  • 2篇莫柳平
  • 2篇郭建生
  • 2篇张兆晴

传媒

  • 6篇临床输血与检...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广州医药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甲兰光化学法对FFP中凝血因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组样本处理前后的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Fg及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灭活组FⅤ∶C、FⅧ∶C处理后含量显著低于灭活前(分别为t=3.40,P<0.01;t=2.57,P<0.01),但Fg、FⅡ∶C、FⅩ∶C、FⅫ∶C及总蛋白灭活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过滤组处理前后FⅤ∶C、FⅧ∶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P对FFP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Ⅴ∶C和FⅧ∶C含量有明显影响,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其他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含量无影响。
刘仁强秦艳兰何子毅钟炽辉邓穗英叶柱江
关键词:病毒灭活凝血因子总蛋白新鲜冰冻血浆
多通道温度测定仪及铂热电阻传感器在血站冷链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多通道温度测定仪及铂热电阻传感器在血站冷链中的应用,应用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波动度三项指标来衡量冷链中贮血设备的状态,确保血液的安全贮存从而保证血站冷链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多通道温度测定仪及铂热电阻传感器对血站冷链设备进行温度测定,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40℃低温冰箱、4℃贮血冰箱、血小板保存箱、细菌培养仪的温度偏差分别为-0.4℃、-0.5℃、0.6℃、-0.5℃;温度均匀度分别为0.5℃、0.4℃、1.3℃、0.6℃;温度波动度分别为±0.1℃、±0.1℃、±0.4℃、±0.2℃。结论除血小板保存箱的温度均匀度(1.3℃)超过技术要求(1.0℃)以外,其他冷链设备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通过应用多通道温度测定仪及铂热电阻传感器能够准确测定血站冷链设备的实际温度,应用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波动度三项指标能更好地衡量血站冷链设备的状态,为血液贮存的安全及血站冷链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叶柱江刘赴平秦艳兰
关键词:冷链
东莞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HIV感染流行趋势及人群特征,为安全输血和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121例HIV抗体阳性情况,利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5/10万、21/10万、32/10万、45/10万和51/10万,平均感染率为34/10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P〈0.05)。男性感染率为44/10万,女性感染率为9/10万,男性高于女性(X2=27.31,P〈0.05)。36-岁组感染率为49/10万,为各年龄组最高(X2=12.94,P〈0.05)。初中以下学历感染率为43/10万,与高中/中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5)。再次献血者感染率低于首次献血者(X2=17.47,P〈0.05)。集体组织献血与个人献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P〉0.05)。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在严格进行抗-HIV筛查时,还应加强献血者特别是低学历青壮年男性的献血前健康征询。
莫海英叶柱江雷扬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
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少白混合血小板的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少白混合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富含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混合在一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86例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观察158例少白混合血小板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指数(CCI)的变化。结果:91.8%(79/86)的少白混合血小板的几项特定指标与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要求相符;142例患者输注少白混合血小板后止血或出血改善,CCI>10000。结论:少白混合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弥补单采血小板的不足,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刘仁强叶柱江邓穗英
关键词:PRP白细胞过滤
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临床红细胞用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验证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临床红细胞用量的可行性,并为血站制定备血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东莞市2006年1月~2011年12月6年的每月临床红细胞用量作为时间序列模型的数据源。利用SPSS软件进行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通过对2012年的前5个月临床红细胞实际用量进行模型检验。并据此对模型预测临床红细胞用量分析的可行性、建模步骤及准确性验证进行了探讨。结果 ARIMA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较好,相对误差较小。1月份相对误差为-6.32%,2月份为13.28%,3月份为7.78%,4月份为3.73%,5月份为3.78%,平均相对误差为4.45%。结论可以应用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未来的临床红细胞用量进行预测,为血站制定备血计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叶柱江刘赴平
关键词:时间序列
Sysmex血凝仪在冷沉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Sysmex血凝仪的准确性、精密性,并分析影响血凝仪性能的多种因素,保证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用正常水平质控血浆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对Sysmex血凝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并建立本室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对库存的97袋冷沉淀制品FⅧ、纤维蛋白原(Fg)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所评价指标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5%,所检测的正常水平的质控血浆结果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结果与各自靶值相比偏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抽检的97袋冷沉淀制品(2U)FⅧ含量合格率95.9%(93/97);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96.9%(94/97),总合格率(90/97)为92.8%。结论 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准确性、精密性良好,对冷沉淀制品中FⅧ和Fg含量的检测结果可靠,能满足对血液制品质量的监测。
秦艳兰叶柱江何子毅
关键词:血凝仪冷沉淀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室内质控
全血采集次日分离前摇匀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
叶柱江秦艳兰刘仁强
关键词:血浆4℃保存活性降低
两种血小板制品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与混合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血小板的采集制备过程中改良工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e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应用需氧瓶(BPA Culture Bottle)、厌氧瓶(BPN Culture Bottle)对5210例单采血小板,1653例混合血小板进行了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者转种,转种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在5210例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经确定阳性6例,阳性率为1.15‰;1653例混合血小板中细菌培养经确定阳性10例,阳性率6.05‰。结论混合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6.05‰)高于单采血小板(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细菌污染情况仍然严峻,应引起注意。
林栋崔四平苏婉兰陈宝婵叶柱江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细菌污染细菌培养
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9年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记录,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分别从献血类型、性别、献血史、反应类型、反应诱因等因素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88 998例献血者中共有647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占0.73%(647/88 998);捐献全血的不良反应率为0.75%(627/83 994),捐献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率为0.40%(20/5 004);男性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率为0.71%(413/58 341),女性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率为0.76%(234/30 657);献血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生率分别是,18—25岁占1.30%(321/24 754),26—35岁占0.74%(209/28 075),36—45岁占0.32%(85/26 209),45—55岁占0.32%(31/9 782),55岁以上占0.56%(1/178),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人群中初次献血占77.59%(502/647),重复献血占22.41%(145/647),团体献血占68.16%(441/647),个人献血占31.84%(206/647),其中高校献血占30.91%(200/647);在反应类型中头晕占93.04%(602/647),出冷汗占2.63%(17/647),恶心呕吐占1.39%(9/647),轻度晕厥占1.85%(12/647),肌肉痉挛或抽搐占1.08%(7/647);在反应诱因中精神紧张占68.93%(446/647),空腹占7.26%(47/647),劳累占4.95%(32/647),睡眠不足占7.73%(50/647),其他占0.11%(72/647)。结论 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以全身表现为主,主要由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空腹以及劳累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献血类型及年龄有相关性,初次献血比重复献血、团体献血比个人献血以及捐献全血比捐献血小板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叶柱江秦艳兰么俊卿雷扬
关键词:献血回顾性分析
改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 评价自行改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在无偿献血者中大批量检测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的可行性.方法 改良传统经典TPPA法一系列倍比稀释为加样器自动加样稀释、添加试剂,静置2 h,采用酶标仪判读结果.并同时进行TP-ELISA法(T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比实验.结果 利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比品进行考评,1~10号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11~30号样本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果同标准符合率为100% 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40例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同靶值的符合率为100% 对28 88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检出有反应性145例(0.50%)与TP-ELISA法检出有反应性164例(0.5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TPPA法具有传统经典TPPA法的高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且操作步骤简易,可以进行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实现结果标准化,可以在献血者检测TP中推广应用.
陈宝婵林栋王德文叶柱江吴远军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TP-ELISA法自动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