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权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论元代采诗的新变被引量:2
- 2017年
- 先秦至宋金时期,采诗经历着非常缓慢的渐变过程。《唐御览诗》的编纂,意味着文学审美成为新的动机;金末王郁的行为,标志着民间采诗人的出现,但两者只是个案。元朝以大根脚家族垄断高官显爵,中下层品官多自掾吏入流为核心的铨选制度及其鲜明的族群歧视色彩,颠覆了南方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选择,也造就了采诗的突变:其行为主体变更为南人等级的诗人,范围缩减为单个或多个区域,动机则趋于商业化和文学化。这种变革并没有随着元朝的灭亡而完全消失,采诗成为了明清士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影响了后世总集的编纂。
- 史洪权
- 关键词:南人诗人文学化
- 高启生平考论
- 史洪权
- 关键词:高启明代诗歌明代文学
- 张习整理元明别集考
- 张习是明中期著名的文献学者,一生致力于元、明名家,尤其是吴中先贤别集的整理工作。他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至明孝宗弘治十六年期间编刊、刊刻、抄录、补刻高启《槎轩集》、张羽《静居集》等别集一十三种,在版刻与整理质量方面都达到了较...
- 史洪权
- 关键词:版本管理
- 文献传递
- 《凤合集序》——研究高启的新见文献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所辑《凤台集序》是明初谢徽为著名诗人高启《凤台集》所作序文,此文不见于今存诸种高启诗文集,也向无研究者加以注意。它保存在明人朱存理《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一篇评论高启金陵时期诗歌作品的文字。本文认为此序真实可信,并通过对其内容的解析,揭示了此序对于高启诗学思想与创作研究的独特价值。
- 史洪权
- 关键词:高启
- 高启诗文摭遗被引量:2
- 2006年
-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不仕,洪武初应诏修《元史》,史成后授官翰林编修,擢户部侍郎,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洪武七年,因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梁文》,触犯明太祖,被腰斩于南京,终年仅三十九岁,《明史·文苑》有传。
- 史洪权
- 关键词:高启诗文《元史》明太祖翰林古代文学研究
- 黄登与《岭南五朝诗选》被引量:4
- 2001年
- 岭南文学的研究重心,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具体的作家作品。对于诗歌选本的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如《岭南五朝诗选》选录诗人近750,选诗超过5000首,对于我们研究岭南诗歌,尤其是明末清初的岭南诗歌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湮没无闻。本文拟通过《岭南五朝诗选》的研究,以唤起学人对岭南诗歌选本的重视。
- 史洪权
- 关键词:选诗标准生平诗歌创作
- 苏州之围与北郭诗人群的兴起
- 2020年
- 作为张吴政权的统治中心,和平富庶的苏州成为元末士人躲避战乱的优选之地,北郭诗人群也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团体。但它之所以最终能在诗歌领域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地域性文人群体,围城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北郭诸子因苏州之围而得以凝聚其群体意识,深化了对于建安、黄初文学的体悟,促进了创作活动。都城受困下的文人团体,应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
- 史洪权
- 关键词:围城
- 李德洛阳任职
- 2010年
- 李德,字仲修,号采真子,广东番禺人,元季明初岭南著名的诗人和理学家。他与孙蕡、王佐、黄哲、赵介结社于广州南园抗风轩,世称"南园五先生”。晚年潜心理学,精研《毛诗》、《尚书》,人称易庵先生。李德平生仕履大致清晰,惟洛阳任职一节存有两种说法。
- 史洪权
- 关键词:任职《毛诗》《尚书》理学家心理学
- 北郭诗社考论被引量:13
- 2004年
- 北郭诗社分为前后两期。清人称诗社前期主要成员为“北郭十友”;“十才子”则是明人对诗社后期主要成员的称谓。诗社成员多达十九人,其中包括明初最著名的诗人——“吴中四杰”。诗社活动于元明之交的战乱年代,其成员表现出明显的避世倾向。其活动和诗歌创作均具有一定的特色。明初的吴中诗派即是在北郭诗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欧阳光史洪权
- 关键词:诗歌创作享乐主义艺术风格
- 辞官与颂圣——高启“不合作”说之检讨被引量:3
- 2011年
- 朱元璋对高启有征修《元史》、超迁官秩、赐金允归的殊恩。高启自征修《元史》至洪武五年都对朱氏抱有感激之情。其辞官的愿望虽贯穿金陵时期,但随着境遇的改变而强弱有别,直接原因则是洪武三年七月超擢户部侍郎所带来的危机感。辞官后的高启对朱氏心怀歉疚,故退而不隐,诗文颂圣。因此,高启对朱元璋及其明政权并非不合作的态度,"不合作"说属于学人的误读。
- 史洪权
- 关键词:高启辞官泛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