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全生

作品数:30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孙中山
  • 4篇主义
  • 4篇文化
  • 4篇民族
  • 3篇战争
  • 3篇清末
  • 3篇清末新政
  • 3篇民国
  • 2篇新政
  • 2篇鸦片
  • 2篇鸦片战争
  • 2篇洋务
  • 2篇政府
  • 2篇双刃剑
  • 2篇同盟会
  • 2篇中西
  • 2篇中西文化
  • 2篇文化观
  • 2篇辛亥革命
  • 2篇盟会

机构

  • 30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第二历史...

作者

  • 30篇史全生
  • 1篇徐亚玲
  • 1篇费晓明
  • 1篇张士杰

传媒

  • 4篇历史档案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安徽史学
  • 3篇民国档案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东南文化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近代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
<正>20世纪初年,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中,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的改革举措,调整官制,编练新军,大办新式教育,发展民族工商业,直至预备立宪,等等。至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前,全国已编练成新军14个镇(师)、21个混成协...
史全生
文献传递
略论民国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被引量:17
2003年
史全生
关键词:民国时期财政管理审计制度民国政府
光复初期关于台湾币制的争论和台币的发行被引量:5
2001年
史全生费晓明
关键词:发行权行台决议币制
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
2009年
20世纪初年,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中,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的改革举措,调整官制,编练新军,大办新式教育,发展民族工商业,直至预备立宪,等等。至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前,全国已编练成新军14个镇(师)、21个混成协(旅)、40个标(团)、一支禁卫军,大大地加强了其军事实力。然而这仅仅是清朝灭亡前的一个回光返照。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又滋生了自己的对立面,最后终于被这些对立面所推翻。所以说,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维护其封建统治的一面,亦有自掘坟墓,致自己死命的一面。
史全生
关键词:对立面民族新政
柳亚子与新南社
2014年
南社社友虽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自民国成立后便开始消沉失落。新文化运动中,为了重振南社昔日的雄风,迎上革命的新潮,柳亚子与叶楚伧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新南社,制定章程,选举柳亚子为社长。国民党改组后由于柳亚子忙于党内斗争以及国民党右派的反对,新南社只存在一年即告停顿,却在宣传新三民主义和动员群众投身国民革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史全生
关键词:柳亚子
史贻直与雍正年间的宣谕化导被引量:1
2010年
史全生
关键词:雍正年间两江总督礼部侍郎钦差大臣大学士都察院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被引量:2
1994年
19世纪60~70年代间,当洋务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时候,台湾由于是后开发区,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但自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和中法战争以后,台湾的战略地位就愈显突出;清廷为了加强台湾海防,也在台湾开展洋务运动,先后兴办了约20余家企业。按台湾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1)1875~1884年,台湾洋务运动的开始;(2)1885~1891年,台湾洋务运动的高潮时期;(3)1891~1895年,台湾洋务运动的尾声。台湾洋务运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较注重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用与开发,并与“招垦”“抚番”结合一起。台湾的洋务运动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即以官办形式为主,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很少。
史全生
关键词:洋务运动刘铭传官督商办丁日昌中法战争外国资本主义
论刘国钧的经营理念
2012年
刘国钧在经营广益布厂和大成纺织染公司的思想理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指导思想;二是在经营方式上,实行自纺自织自染的"一贯"工程,提高工人工资待遇,扩大销售市场,稳步发展;三是重视新设备新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实用技术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以及具有使用价值的二手设备,并注重提高普通职工的文化技能。
史全生
同盟会,国民革命的联盟——关于同盟会的性质问题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认为同盟会的性质不是如过去学术界所说的为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全国各阶级革命群众的联合政党、国民革命的联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从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来看,它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代表了包括地主、工人、农民在内的当时一切反对西方列强侵略,要求推翻清朝,振兴中华,改变现状的人们和阶级的利益。2、从同盟会的成员来看,既有资产阶级,也有地主、工人、农民和其他各阶级及其知识分子。3、从同盟会领袖孙中山的思想来看,也不是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讲话,而是代表了全国各族各阶级,尤其是工人农民的共同利益。
史全生
关键词:同盟会联盟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1996年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孙中山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他“社会主义”思想真实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早年考察欧洲时,正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十分高涨之时,他为时势所趋,考察了欧洲的下层社会,发现了西欧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为了使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避免出现西欧社会的这一弊端,遂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接受了美国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论”和单一税思想,实际是“平均地权”的又一提法,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如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表达了他对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二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奠定了他后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
史全生
关键词:孙中山西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全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