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立仁

作品数:20 被引量:9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The Royal Society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叶猴
  • 10篇白头叶猴
  • 3篇扁颅蝠
  • 2篇动物
  • 2篇珍稀
  • 2篇生态
  • 2篇食物
  • 2篇食物选择
  • 2篇灵长类
  • 2篇灵长目
  • 2篇灭绝
  • 2篇环境生态
  • 2篇褐扁颅蝠
  • 1篇行为生态
  • 1篇阳光
  • 1篇养殖
  • 1篇野生动物
  • 1篇珍稀动物
  • 1篇肢端
  • 1篇植物

机构

  • 18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卢立仁
  • 9篇黄乘明
  • 3篇张树义
  • 3篇周善义
  • 3篇张礼标
  • 2篇谢强
  • 2篇薛跃规
  • 2篇梁冰
  • 1篇孙儒泳
  • 1篇赵辉华
  • 1篇李春瑶
  • 1篇罗国华
  • 1篇任飞
  • 1篇戴强

传媒

  • 8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Zoolog...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大自然
  • 1篇Curren...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2005年广...
  • 1篇广西生态建设...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珍稀野生哺乳动物面临灭绝
卢立仁
关键词:哺乳动物珍稀动物
白头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被引量:5
1993年
阳光和降雨是影响白头叶猴活动行为的两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响到环境温度。在不同的季节里,白头叶猴选择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
黄乘明卢立仁
关键词:白头叶猴降雨光照
广西的白头叶猴被引量:1
1995年
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 Tan 1957)俗名花叶猴、白叶猴、白头乌猿,属灵长目(Rrimates)、疣猴科(Colo—bidae)。白头叶猴躯体纤瘦,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头顶有一撮直立的白色毛冠,身体黑色,头、颈、两肩及肢端、尾等大都为白色而得名。白头叶猴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仅分布在广西的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二百平方公里。具体位置是广西龙州县的上金乡,宁明县的亭亮、驮龙乡;
卢立仁黄乘明
关键词:白头叶猴灵长目喀斯特地形尾长动物肢端
广西珍稀野生哺乳动物面临灭绝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南疆,西北接云南,北与贵州毗连,东北邻湖南,东南与广东接壤,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连.北回归线贯穿广西中部,总面积23万km以上.全省山岭连绵,石山秀丽,热量充足,降雨丰沛,是野生动物生存、繁衍...
卢立仁
文献传递
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的集群结构被引量:9
2004年
20 0 1 - 2 0 0 2年在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利用直接观察、捕捉测量 (共捕到 1 97群蝙蝠 ,全捕 1 80群 )和标记重捕法 (标记了 31群的 1 0 1只扁颅蝠 ,重捕到 36只 )比较研究了扁颅蝠 (Tylonycterispachypusa)与褐扁颅蝠 (T .robustula)的集群结构。结果发现 :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主要栖宿在刺竹 (Bambusastenostachya)的竹筒内 ,通过竹筒上的裂缝进出。扁颅蝠栖宿的竹筒长平均为 2 7 7cm ,外围直径平均为 2 3 6cm ;褐扁颅蝠的分别为 2 8 3cm和 2 3 8cm。扁颅蝠栖宿群大小为 1 - 2 4只 ,褐扁颅蝠栖宿群大小为 1 - 1 3只 ;2种蝙蝠的栖宿群中皆为独居所占比例最大 (扁颅蝠为 2 2 30 % ,褐扁颅蝠为 4 0 6 3% ) ,2只所占比例次之 (分别为 1 4 87%和1 8 75 % ) ,其它大小类型呈不规则变化。扁颅蝠栖宿群的性别组成 ,以雌雄混居最常见 (占 5 4 72 % ) ,其次为独居雄性 (占 2 0 95 % ) ,而褐扁颅蝠栖宿群雌雄混居群与独居雄性所占比例相当 (均为 4 0 6 3% )。 2种蝙蝠的雄性趋向于独居 ,而雌性趋向于群居。扁颅蝠与褐扁颅蝠可以栖宿在同一片竹林内 ,并且可以在不同时间轮流使用同一个栖宿竹筒 ,但 2种蝙蝠从未共栖于同一个竹筒内。另外 ,标记重捕扁颅蝠发现 :扁颅蝠经常变换栖宿竹筒 (栖宿竹筒不固定 ) ;同时?
张礼标梁冰周善义卢立仁张树义
关键词:扁颅蝠褐扁颅蝠集群结构
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建设
广西位于我国南疆,所处的经纬度是北纬20.54-26.20,东经104.30-112.05。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由于广西北连亚欧大陆,南濒热带海洋,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太阳辐射强烈,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夏湿冬干,季风明显...
卢立仁
关键词:野生动物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白头叶猴的行为研究(Ⅱ)——白头叶猴的社群行为被引量:4
1998年
1993~1996年,对3群白头叶猴猴群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记录了各种社群行为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探讨了白头叶猴社会行为的意义.
黄乘明卢立仁薛跃规
关键词:白头叶猴社群行为灵长目
广西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的食物选择被引量:5
2004年
20 0 2年 3~ 10月在广西南宁地区的宁明县和龙州县 ,用超声波监测和网捕法确定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的捕食区 ,在捕食区内用粘捕法调查潜在的食物量 ;用粪便分析法确定食物组成。在宁明县和龙州县扁颅蝠和褐扁颅蝠的潜在食物量都是以双翅目昆虫为主 ( 4 5 93%以上 ) ,其次为鞘翅目 ( 12 5 9%以上 )和膜翅目( 7 4 7%以上 ) ;但双翅目、膜翅目在两地差异显著。宁明县扁颅蝠的食物组成以双翅目 ( 4 0 33% )和膜翅目( 38 4 6 % )为主 ,鞘翅目 ( 16 0 7% )次之 ;龙州县扁颅蝠和褐扁颅蝠食物组成中以膜翅目 ( 6 3 37% ,6 2 34% )为主 ,其次为双翅目 ( 2 1 5 7% ,2 9 6 2 % )、鞘翅目 ( 11 5 9% ,5 96 % ) ;对比两地扁颅蝠的食物组成发现 ,膜翅目和双翅目差异极显著。对比食物组成与潜在食物量发现 ,两种蝙蝠对膜翅目为正选择 ,对其他目负选择或无选择 。
张礼标梁冰周善义卢立仁张树义
关键词:扁颅蝠褐扁颅蝠食物选择超声波监测双翅目
白头叶猴环境生态的研究──白头叶猴的野生食性被引量:6
1994年
对野生条件下若干群白头叶猴进行食性考察.以不干扰白头叶猴正常觅食习性为前提,以观察记录白头叶猴采食动作和食遗物食迹为根据,研究白头叶猴的主要食物来源、采食植物种类和部位、采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喜食植物至少有30种,分属27个植物属和18个植物科.采食部位分别有叶、花和果.白头叶猴采食习惯于攀扶采摘、攀扶持嚼、折枝握扯、折枝持嚼和拔枝咬嚼5种进食型式.白头叶猴的饮水来源、食源和蔽荫栖息与石山森林环境保护具有极重要相关.
谢强卢立仁黄乘明
关键词:白头叶猴采食行为
白头叶猴行为的研究(Ⅰ)——白头叶猴的个体行为被引量:4
1998年
对白头叶猴的个体行为下定义,利用焦点动物法对个体行为进行定量的研究,并与灵长类动物做比较。
黄乘明卢立仁薛跃规
关键词:白头叶猴灵长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