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华君

作品数:55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儿童
  • 20篇螺杆菌
  • 19篇幽门螺
  • 19篇幽门螺杆菌
  • 8篇细胞
  • 7篇血清
  • 7篇幽门螺杆菌感...
  • 7篇胃炎
  • 7篇螺杆菌感染
  • 7篇过敏
  • 6篇受体
  • 6篇儿童幽门螺杆...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佝偻病
  • 5篇黏膜
  • 5篇胃黏膜
  • 5篇细胞因子
  • 5篇耐药
  • 5篇耐药性

机构

  • 33篇温州医学院附...
  • 16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55篇卢华君
  • 22篇黄开宇
  • 19篇朱欢
  • 16篇赵忠艳
  • 15篇胡伟国
  • 15篇黄爱芬
  • 14篇徐彰
  • 13篇潘彤彤
  • 13篇朱小舟
  • 12篇陈桧平
  • 9篇程芹芹
  • 7篇徐辉
  • 6篇谢小志
  • 5篇郝萍
  • 5篇李海林
  • 5篇朱欢
  • 5篇林小春
  • 4篇朱世钗
  • 4篇方玲娟
  • 4篇李云芳

传媒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2015年浙...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海峡药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罗恩病和健康儿童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C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在儿童克罗恩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育英儿童医院(我院)儿内科住院的确诊CD患儿(病例组,根据CD活动度分为不同亚组)和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采用流式分析技术检测晨起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和IL-17A的水平。结果病例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8.5±4.3)岁,其中CD轻度活动亚组12例,CD中重度活动亚组20例;对照组30名,男18名,女12名,年龄(10±3.5)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IL-2、IL-4、IL-6、TNF-α和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10和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评分为中重度活动亚组患儿的血清IL-2、TNF-α和IL-17A水平高于轻度活动亚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CD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而且疾病活动度不同其细胞因子水平亦有差异,提示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在儿童CD发病及病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卢华君赵忠艳李小莉李小莉闫秀梅林小春
关键词:克罗恩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儿童症状、病理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FD儿童110例,H.pylori阴性组30例,H.pylori阳性组80例,H.pylori阳性组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A组(吗丁啉组)30例,B组(H.pylori根除+吗丁啉治疗后复查H.pylori转阴者)42例。比较各组症状积分、胃窦粘膜病理积分和胃液体排空情况。结果H.pylori阳性组饱胀和食欲下降症状重于阴性组(P<0.05),根除H.pylori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H.pylori阳性组胃窦液体排空慢于阴性组,根除H.pylori后排空加快(P<0.05)。结论H.pylori感染是FD患儿的致病因素之一,H.pylori感染可能影响FD儿童的胃排空,根除H.pylori可改善胃排空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黄开宇卢华君胡伟国朱欢朱世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病理胃排空儿童
儿童急性荨麻疹胃镜下形态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急性荨麻疹胃镜下形态与病理改变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以提高对急性荨麻疹的认识。方法对36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儿行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以13C呼气试验和血抗Hp-IgG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36例急性荨麻疹患儿中,33例胃、十二指肠黏膜不同程度受损(占91.7%),其中21例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黏膜斑片状充血、水肿(占63.6%)。病变部位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为14.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荨麻疹患儿大部分有胃镜下改变,且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黏膜损害最多见。尽管黏膜损害表现多种多样,组织病理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荨麻疹无明显相关性。
卢华君黄爱芬赵忠艳朱小舟陈桧平程芹芹
关键词:荨麻疹螺杆菌胃镜诊断病理诊断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ALT和AST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60例CMV肝炎患儿(病例组)及30名健康婴儿(健康对照组)血清HA、LN、Ⅳ-C、PCⅢ、ACT和AST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二组婴儿血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按临床特点及肝功能将病例组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组(A组)和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并对A、B二组患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中HA、Ⅳ-C、PCⅢ、ACT和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二组LN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儿血清HA、Ⅳ-C、PCⅢ、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A、B二组患儿LN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水平与CMV肝炎密切相关;在不同临床类型CMV肝炎中,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婴儿CMV肝炎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卢华君赵忠艳徐彰朱欢朱小舟潘彤彤
关键词: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纤维化指标婴儿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的研究
李海林郝萍卢华君李继梅周丽芳黄永坤刘梅
该研究使用FokⅠ限制性内切酶分析VDR基因5`端外显子2的多态性。该部位是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起始部分,是目前发现的VDR基因上唯一一个影响VDR蛋白氨基酸组成的多态性位点。该多态性的存在是因为VDR基因5`端存在两...
关键词: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
儿童克罗恩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正>目的通过研究克罗恩病(C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儿童克罗恩病发病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微球分析(CBA)技术检测32例CD患儿和30名正常对照儿童血清IL-2、IL-4、IL-6、IL-10、TNF...
卢华君
文献传递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以55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为病例组,同时以106例无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为对照组;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血抗Hp-IgG检测和组织病理检查3种方法同时对二组患儿进行检查,对二组患儿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和Hp感染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55例胃组织主要病理改变是黏膜水肿、充血和炎性反应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肠化生比例病例组(9.1%)高于对照组(1.9%),而淋巴滤泡形成和活动性炎性反应在对照组(14.2%,10.4%)较病例组(7.3%,5.5%)更常见。二组胃炎胃窦黏膜炎性反应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例组Hp感染率为32.7%,而对照组为40.6%,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重于Hp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825 P<0.05);而Hp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与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二组胃窦黏膜炎性反应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在诊断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有重要作用,但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病理可能无特征性改变。胆汁反流和Hp感染均是导致胃黏膜炎性反应的独立因素,前者可能更容易引起肠化生,而后者则更容易导致淋巴滤泡形成和活动性炎性反应。
卢华君黄开宇赵忠艳徐彰施灵敏黄爱芬
关键词:胃炎胆汁反流病理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及随访
2007年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儿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抗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效果和DU愈合对受损胃黏膜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45例(男28例,女17例)3~15岁([9.5±3.8)岁]Hp阳性DU患儿为研究对象,另设30例单纯Hp相关慢性胃炎为对照组,均经行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形态学检查及Giemsa染色证实。DU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治疗2w,停药4~8w后复查胃镜,检查步骤及方法同前。对DU组和单纯胃炎组胃黏膜病理改变进行比较。对DU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进行比较。结果:DU组45例胃黏膜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7例。对照组Hp相关慢性胃炎30例,其中轻度17例、中度8例、重度5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DU组胃黏膜损害更为严重(x2=6.927,P<0.05)。DU组治疗后胃黏膜炎症轻度28例、中度15例、重度2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胃黏膜损害程度明显减轻(x2=7.346,P<0.05)。DU组治疗后Hp阳性3例,根除率为93.3%;镜下观察溃疡愈合44例,愈合率达97.8%。结论:Hp感染DU患者较单纯Hp相关胃炎中存在更明显的胃黏膜损害。抗Hp治疗同时促进DU的愈合和胃黏膜损害的减轻。
陈桧平徐彰谢小志黄开宇徐辉朱欢程芹芹朱小舟卢华君黄爱芬胡伟国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幽门螺杆菌
环氧合酶-2在小儿慢性炎症胃黏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小儿时期不同炎症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特点及可能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正常胃黏膜、普通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无Hp 感染)共110例蜡块重新切片作常规病理学评估,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胃黏膜 COX-2表达。结果 COX-2在正常胃黏膜无表达;普通胃炎组9例轻度表达(22.5%);Hp 胃炎组27例轻度表达(67.5%),中度表达2例(5.0%);肠化组轻度表达6例(30.0%)。Hp 相关胃炎较普通胃炎组及肠化组(均为轻度炎症)COX-2阳性率细显著升高(P=0.000和 P=0.002);普通胃炎组中重度炎症 COX-2阳性率较轻度炎症高(P=0.025)。慢性胃炎伴肠化组和普通胃炎组炎症程度无差别(P=0.527),其 COX-2阳性表达率一致(P=0.542)。结论小儿胃炎 COX-2表达较弱,Hp 感染可诱发 COX-2表达,其表达率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COX-2表达和肠化无关。小儿早期轻度表达 COX-2,其生理意义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陈桧平顾伟忠金抒清徐辉徐彰朱小舟卢华君程芹芹汤宏峰
关键词:环氧合酶-2胃炎螺杆菌
纽扣电池所致儿童食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卢华君林小春李小莉方玲娟黄开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